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当代童书大家娜塔莉·巴比特与世长辞!
来源:麦克米伦世纪微信公众号 |   2016年11月03日07:23

不要惧怕死亡,行尸走肉般的生才可怕。

不必长生不死,只需好好活着。

Don't be afraid of death; be afraid of an unlived life.

You don't have to live forever, you just have to live.

娜塔莉·巴比特,《不老泉》

2016年10月31日,美国著名童书作家娜塔莉·巴比特在康涅狄格州的家中与世长辞,享年84岁。

娜塔莉·巴比特(1932-2016)

全名娜塔莉·赞恩·巴比特,美国著名童书作家和插画家。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四十多岁,为丈夫创作了童书《第四十九位魔术师》的插画,开始走上童书插画之路,后收到编辑鼓励开始自写自画并尝试写小说,创作之火一旦点燃便持续了四十余年。

她一生为孩子创作了诸如:《尼瑙克山探险》(1971年纽伯瑞儿童文学银奖,又名《怪兽山》)《不老泉》(最受读者喜爱作品)《找寻美味》《魔鬼的故事》《古德大宅》《沉船的眼睛》《高街上的月亮》《杰克讲故事》《菲比的反抗》《有些事》《迪克和鲨鱼》等多部童书。

美国《纽约时报》评价她:“毫无疑问是我们一位最有天赋和抱负的儿童文学作家”。

娜塔莉·巴比特的生平

娜塔莉·巴比特打小就知道自己想成为一名插画家。她的母亲,一位艺术家,给童年的娜塔莉及其妹妹上了艺术启蒙。娜塔莉经常用彩色铅笔练习绘画,一画就是数小时之久。九岁时,她发现了经典童书《爱丽丝漫游仙境》一书,深深喜爱上了图书插画作家约翰·坦尼尔为那本书绘制的钢笔画。坦尼尔的画给娜塔莉留下的印象之深,以至于让她下定决心也从事童书插画事业。“我要用钢笔画画出有趣、漂亮的图画。”娜塔莉如是说。

不过,娜塔莉说,那只是她早期的状态。“我从没想过写作这事儿。”然而,她自小就很爱听母亲给她朗读的童话故事。在上学之前,娜塔莉就已经会自己阅读故事了。这些经历为她后来成为一名童书作家,给孩子创作故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娜塔莉对绘画的强烈兴趣引导她在大学主修了艺术专业。在大学时代,她结识了她的丈夫。婚后,娜塔莉把全部精力放在抚育三个孩子上。直到三十岁,她仍没开启自己插画家的梦想之旅。在那个时期, 20世纪五十年代,很少有女性选择走出家门寻找工作。娜塔莉说:“在那个年代,我们那个年纪的已婚女性,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不得不首先满足社会对我们的所有期待。”

20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娜塔莉决定开启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她给她的丈夫(一位作家)提出了自己对一本童书插图的构想。她的丈夫写下故事,她则完成了钢笔画插图。那本书就是出版于1966年的《第四十九位魔术师》。

《第四十九位魔术师》

巴比特所作插图

巴比特所作插图

在丈夫和编辑的鼓励下,娜塔莉开始写作图画书故事了。1969年,《找寻美味》问世。1970年《尼瑙克山探险》问世。两部作品均吸收了民间怪谈,童话故事和神话传说。

在《找寻美味》(里面有一群小矮人、美人鱼、树精)一书中,12岁的小男孩必须找到真正的“美味”来拯救他的王国。

在《尼瑙克山探险》里,一名男孩探寻将全村笼罩在恐惧之中的真相——山顶怪兽的怒吼。

然而,娜塔莉最受欢迎的作品是于1975年首次出版的《不老泉》,一部现实和幻想的融合之作。历经数十年的时间考验,《不老泉》已成为儿童文学界殿堂级作品。它不仅饱受赞誉,还分别于1981年和2002年两度被改编成电影。

娜塔莉的作品机智、风趣,有着如诗歌一样的写作风格、叙述节奏,并且直指生命和人类的诸多发人深省的问题,因而饱受赞誉。娜塔莉说,她是为孩子而写作,可她的诸多获奖作品赢得了0-99岁读者的由衷喜爱。

(本段摘编自1988年的《克瑞斯汀·查普曼:作者访谈》)

死亡是轮-子的一部分,就在新生的旁边。你不能只挑自己喜欢的,把别的扔掉。能成为整体的一部分,这是有福啊。……人不能只活不死,所以我们这种不能算活着。我们只是存在,就像路边的石头一样。

——摘自《不老泉》

愿毕生都在坚持梦想,为童书奉献不息的娜塔莉·巴比特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