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真:文学价值观与小说语言艺术
10月17日上午,著名作家阎真以“文学价值观与小说语言艺术”为题为湖南省第十五期中青年作家研讨班和第五期新疆作家班学员讲授了一堂精彩的文学课。
讲座现场
阎真主讲“文学价值观及小说语言艺术”
在当代作家中,阎真是一个很自觉地把自己定位为“写知识分子的作家”,具有强烈自省意识和经典追求。二十年间,四部长篇小说《曾在天涯》、《沧浪之水》、《因为女人》和《活着之上》反映了各种类型的知识分子在各个时代、境域中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构成了当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他将自己置身于现实中,自觉地成为生活的体察者、伤痛的安抚者和信仰的呐喊者,与作品中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表现出作家对当下社会文化的深切关怀。他描写人内心深处的世界,揭示隐藏在表象世界后的本质。
阎真认为文学的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历史性、思想性、艺术性。历史性即历史地位和历史因素,在作品中呈现历史面貌,揭示历史特征,打上历史烙印,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思想潮流,从而支撑了一个文学作品的价值和地位;思想性即蕴含于作品中的作者思考,需要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表达自身对于生活的新的想法;艺术性即准确、鲜明、生动、创造性的语言,才是文学语言。他认为,艺术标准是前提性的标准,只有艺术能够面对历史,作品需要文学艺术地表达,而并非概念的表达。他鼓励学员创造性的观察生活和表现生活,超越公共空间避免重复,从而形成拥有个性与个人风格的表达方式。
在谈到小说的语言艺术时,阎真指出在小说艺术的各个范畴、各个部分中间,最最重要的就是语言,它是小说的第一指标。一个作家的语言想要获得其独特的表达,需用毕生的才情和心血去寻找那些属于自己的句子。小说的语言艺术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即对话表现人物的性格、反叛规范和比喻的使用。他说,在一部小说中权重占比最大的是人物的对话,而在对话之中能够表达人物性格的语言才是艺术性的语言,这样的人物形象才能立起来为人所记住;文学语言在于反叛标准性语言,这是文学的特权。文学语言要有陌生感和创造性。对标准性语言的替代性表达就是非规范性和反叛规范的表达,目的就是求新;比喻是文学语言的重要特征,是一种现代修辞手段。他以具体文本为例讲解了比喻对表达和提升小说内涵所带来的非凡效果。
授课老师链接:
阎真,湖南省作协副主席,中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1996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曾在天涯》,至今已出版11版,15万册。2001年在《当代》杂志发表长篇小说《沧浪之水》,获当年《当代》杂志文学竞赛总冠军,并获《小说选刊》优秀小说奖,湖南省毛泽东文学奖。至今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7个版本共70版,70万册。2008年在《当代》杂志发表长篇小说《因为女人》,获中国出版集团和《当代》杂志社专家五佳奖,读者五佳奖,至今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6版共14万册。2014年出版长篇小说《活着之上》,获路遥文学奖。2003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4年被评为湖南省“德艺双馨”艺术家,由湖南省人民政府记一等功。出版理论著作两部,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2012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阎真文集》五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