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鉴古开今——军旅书法家作品展览”的文化魅力与价值
丙申夏末,一场令人惊叹的书法艺术盛宴在北京81美术馆拉开帷幕。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组织47位军旅书法家,精心选录经典诗文名句,倾心创作了127幅书法作品在这里开展。专家纷纷赞叹,观众好评如潮,一时成为年度军旅文化的盛事。
立意高远的文化“集体冲锋”
为什么办这个展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要弘扬中国精神、传承中华文化,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引用大量名言诗句,言简意赅、意蕴深厚,体现了中华文化精粹的智慧光芒和思想价值。优秀传统文化是砥砺品行、修身益智的精神滋养,党的领袖、军队统帅如此重视中华传统文化,这是最好的引领。
为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理解习近平主席治国理政思想,感悟博大精深的历史传统文化,进一步提升思想道德境界,专门组织军内的书法名家,进行了一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体冲锋”——47位军旅书法家精心选录经典诗文名句,倾心创作127幅书法作品,可谓真草隶篆诸体俱备、各臻其美。
经过多方协调和精心筹备,“鉴古开今——军旅书法家作品展览”,于8月10日在北京开展。展览分为“铸魂篇”、“立身篇”、“尚武篇”、“崇德篇”四个部分,意在以书法艺术为载体,重温经典、以文化人。
笔者走进现场,深深感受到展览的整体面貌呈现出“阅兵式”的庄严感。由于作品尺幅巨大,艺术精湛,一进入展厅就令人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在书法家意气昂扬的书写中,扑面而来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正能量。火箭军政治工作部文艺创作室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洪彪介绍说,此次展览是军旅优秀书法家的一次集体亮相,由于展览指定了作品的书写内容、尺寸和字体,而且尺幅巨大,创作难度提升。如今,书法已经走入了展厅时代,它转换了自己的生存方式,跟古代的书法环境大相径庭。为了适应这样的时代,军旅书法家作为当代书法的重要生力军,勇敢地承担起了创作任务,以巨幅作品彰显出军旅书法的浩然正气。
句句金石之声,字字风云之润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书法作为六艺之一,是蕴含中国文化精神的独特艺术形式,其中包含着道之奥妙、德之精粹、仁之意蕴。丙申夏末的这次文化“集体冲锋”能够为人们所瞩目,需要的是艺术的底蕴,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教育功能与审美功能的统一。
参展的军队书法家们以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投入创作,将书法作为传达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使观者在为艺术沉醉之时,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据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领导介绍,“精心构思布局,反复打磨修改”,是书法家们的创作状态;“笔笔有来历,字字求完美”,成为书法家们创作时的生动写照。
还有策展等相关工作。有关人员“从创意策划、人员遴选到组织创作、评选展出,始终表现出严格的艺术标准、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很高的艺术追求”,从展览取得的效果看,这个评价非常中肯。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说,展览观后令人非常振奋,阵容强大,充溢着浓厚的正能量和正大气象。此次展览把书体、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是当代军旅书法的榜样。
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洪武评价道,这次展览展现出军旅书家的整体风貌和实力,笔墨之间爽爽洒脱地传达出军人的气派、气度和气象,在金钩铁画之间尽显军人风采。
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胡抗美赞誉说,从此次书法展中我看到了军队的战斗力,军旅书家亮出了自己的真本领,给人以耳目一新的震撼感受。
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郑晓华表示,展览是非常成功的,全面展示了全军书法创作的面貌,也体现出目前军队书法人才的雄厚实力。军队能够将军旅文化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放在重要位置,部队为书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批精英人才和优秀作品的汇聚正是军旅书法进一步发展的强大动力。
“书品如人品”,此次展览书写的内容均是中国文化的精粹,在书法作品中凝聚了中国古人治国理政之道、为人处世之道和修身养性之道,观者在参观过程中不仅欣赏了书法作品,还咀嚼了前人智慧,是一个艺术和文化相结合的优秀范例。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主任刘恒这样评价。
“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特色鲜明”……从这一声声赞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次展览给人们留下了难以忘记的艺术感受和精神启迪。
让艺术在思想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
“看了这些作品,我对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中引用的名句有了更深的理解。”观众们这样说。
“经典深入心灵,警句催人奋进。通过这次展览,我们争做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行动更加自觉了。”官兵们有这样的体会。
“这是以书法形式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尝试,为我们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思路。”前来参观的政治工作者产生了这样的感慨。
强军事业呼唤强军文化。为什么?因为文化无处不在,文化的作用是独特而巨大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打造强军文化”已经成为习主席治军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如何为改革强军服务?如何在新形势下焕发出时代光彩?是每位军队文艺工作者都在思考和回答的重大课题。
“鉴古开今——军旅书法家作品展览”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为什么反响如此强烈?为什么许多官兵反映“感受到了文化的滋养、精神的振奋”?正是因为文化发挥了独特而巨大的作用。
在书法的大气磅礴中,观众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在艺术的润物无声中,观众们感悟到了强国强军的时代精神;在“铸魂、立身、尚武、崇德”四个篇章的赏析中,官兵们不知不觉间接受了“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培育和熏陶。
推陈出新,才能奏响时代旋律;鉴古开今,才能谱写强军乐章。何为古今?这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概念,更蕴含着当代军队艺术工作者如何学古、释古、融古的重要课题。当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与培育“四有”新人这一时代主题碰撞交融之时,就形成了融古纳今的时代交响,从而洗涤观众的心灵,振奋官兵的精神,达到传播中华文化、聚焦强军目标的目的。
一次展览,是一次深刻的思考,也是一次有益的创新,更是一次合格的答卷。相信只要军队艺术工作者们能够始终坚持正确创作方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唱响时代主旋律,热情服务改革强军,紧贴部队官兵,提升艺术品质和道德修养,不断在“鉴古开今”中打造精品力作,就一定能够在强军兴军伟大实践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