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春风又绿江南岸
来源:《浙江散文》第三期 | 蔡天新  2016年08月01日06:47

这次采风有着美妙的开始。

在返回不久,我便开始期待,

不久将来能与萧山有更多的相约和相聚。

萧山在钱塘江南岸,与杭州城一水之隔。但在1937年9月26日钱塘江大桥建成通车以前,两岸人民的来往并不方便,因此历史上绝大多数时间萧山隶属绍兴(会稽),民国年间则为浙江省直属县。萧山也是康熙和乾隆两位清朝皇帝下江南时,从杭州去绍兴拜祭大禹陵的必经之地。直到1959年,萧山方才划归杭州市管辖。

因我的故乡在浙东南的台州,每次来杭州都需经过萧山,可以说是从萧山进入杭城。第一次应该是将近40年前的事了,在我上大学路上。那时没有直达班车的概念,每次途中应是经停萧山的,最后穿过大名鼎鼎的钱塘江大桥进入杭州城。那是第一座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的公路铁路两用大桥,因而被写入“文革”的《语文》教科书,无疑那会儿大桥的知名度要高于萧山。

桥梁专家茅以升也随之出了大名,今天百度“钱塘江大桥”条目,这座桥的功劳归于他,称由他主持修建,没有提及其他任何人。但如果查“梅旸春”这个名字你又会发现,这位比茅以升晚四年出生早27年离世的江西人年轻时留美,获普渡大学硕士学位,他是主持设计钱塘江大桥的正工程师,茅以升是大桥工程处处长。

梅旸春回国后除了钱塘江大桥,还主持设计了武汉和南京两座长江大桥等名桥。可惜后者尚未竣工,他便患了重病,在那个荒凉的60年代初期,在南京去世。尽管如此,1968年通车的南京长江大桥后来(1985)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时,梅旸春仍是第一获奖人,但他依然不为人所知。另一方面,茅以升漫长而顺坦的一生再无主持修建或设计其它桥梁,也让我感到有些惊讶。

那以后,我每年都会乘车经过钱塘江大桥,穿越整个萧山城区和东部的部分乡镇。我在北方念书的九年多时间里,每年寒暑假至少会回家一趟,有时从上海乘轮船回,有时从杭州坐汽车回家。总之,每年会有一两次经过萧山。等到我博士毕业来杭州任教,寒暑假依然要从陆路回家省亲。

那时我已经知道萧山名人贺知章,这位唐代诗人有两首《回乡偶书》传世。第一首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第二首后半句是,“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镜湖位于绍兴县境内,原来,贺知章幼时全家即迁居绍兴,后来成为浙江有记载以来第一个状元,他心目中的故乡是绍兴。

上个世纪末,随着家母迁居杭州,我经过萧山回家探亲的历史宣告结束。之前1996年已从萧山划出了滨江区,钱塘江大桥从此不再连接萧山。但是2000年12月28日,萧山机场取代了笕桥机场。那以后,我到萧山的机会不减反增了。无疑,这增添了我与萧山的亲近感。我始终有个愿望,希望萧山机场能以地铁与杭州城区相通,这样会更加便捷。

我同时还希望,能让萧山机场成为高铁线路的一个停靠站。事实上,只需在杭甬高铁的北侧添加一小段铁轨(就像欧洲的许多机场一样),便可以让来往的部分列车拐入机场停靠。那样的话,可以让萧山机场缩短与各市县之间的距离,从而更好地为全省人民服务,那样也一定能增加萧山机场的客流量和远程航班。

比贺知章晚30年出生的湖北诗人孟浩然也与萧山有缘。他毕生未入仕途,被赞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田园诗人,代表作有《春晓》、《宿建德江》、《过故人庄》等。有一天,孟浩然在萧山西部的义桥渔浦夜宿,那正是钱塘江、富春江和浦阳江三江的汇合处。所谓渔浦是指打渔的人出发之地,翌日清晨,孟浩然搭船溯江而上,写下了一首《早发渔浦潭》:

卧闻渔浦口,桡声暗相拨。

日出气象分,始知江路阔。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时分义桥渔浦口的繁茂景象。据一些学者们考证,义桥渔浦也是“唐诗之路”的起点。从南北朝到明清,走在这条诗路上的诗人络绎不绝,留下的诗作更是难以计数。还有学者的研究表明,《全唐诗》里,仅仅写渔浦的诗歌就有80多首。

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年),孟浩然再次离乡赴洛阳,尔后又漫游吴越。他写这首渔浦诗,很可能是在那次旅行途中。在随后浙西的漫游中,孟浩然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今年春夏之交,我应邀参加了浙江散文学会组织的一次采风活动,有机会去到萧山西南一些村镇,对萧山有了更多的了解。我们走访了百年酱油老店徐同泰、东山村民宿、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等,游览了湘湖、天域开元,涉足的范围包括闻堰、义桥、进化、河上等乡镇。

记得那天下着暴雨,我独自驱车去与大伙儿会师。我从留下上了绕城西线,向南过转塘和之江大桥,在义桥下了高速,尔后在去往东方文化园。不经意间我来到三江口,那正是渔浦。我看见曾栖息过白鹭的两岸沙洲,这里的绿化工作做得出色,又让我想起那句著名的古诗:春风又绿江南岸。可以说,这次采访有着美妙的开始。而在返回不久,我便开始期待,不久将来能与萧山有更多的相约和相聚。

2016年夏,杭州彩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