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莲峰觅古
来源:人民公安报 | 高洪波  2016年07月22日10:59

小时候学历史,老把两个人弄混,一个是文天祥,另一个是史可法。

弄混的原因很简单:他们二位都是汉民族的英雄;又都是官居丞相、共同抗击异族入侵的大忠臣;最后好像也牺牲得同样壮烈。渐渐大起来,从小人书上学到的历史知识转化为另一种文化,文史二人自然分得清晰起来。

我知道文天祥的朝廷亡于蒙古人之手,而史阁部的朝廷先失之于李闯王,继而亡于大清国,他们中间隔着大明帝国和元朝。文天祥顶出名的是一句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太有名了,几乎积淀在中华民族数百年来被压迫、被奴役者的心灵深处,成为一种遗传基因似的东西。因此一旦我读懂了这两句诗的时候,文天祥便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再也不会同史可法混淆了。

但文天祥究竟是什么模样?他的祠堂在北京什么地方?对于我一直是个谜。直到有一年夏天在府学胡同里恰巧相逢为止。府学胡同在北京东城北新桥南,穿过这个胡同就是一座电影院,我先是为了抄近路看电影,继而才发现这胡同里有着文天祥祠,遂有了对文丞相的首次造访。

庭院深深,静寂无人,我造访文丞相时正是冬日里一个星期天的下午,仿佛整座祠堂是为我而开启似的,静谧中我感受着当年文天祥被囚禁时的氛围。祠堂前身为土牢,文天祥兵败被俘虏至元大都(即北京),在受囚的四年中,就是在这块土地上进行生命的最后抗争的。《正气歌》就是作于此处,因此我想这堂屋、墙壁、窗棂,当是文丞相的第一听众吧!

庭院内有一株古枣树,枝干扶疏,相传为文天祥被囚时所植,枝干向南自然倾斜,人们觉得这株枣树上寄托着文天祥的灵魂,遂有“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解释。可惜正值冬日,否则还能看到古枣树那心形的果实,是如何悬垂于祠堂默奠文丞相的。

此外便是石碑石匾,东壁嵌有唐代大书法家李邕的《云麾将军李秀碑》,据说是清代康熙年间的有识者放在这里的,算是对文丞相的一种超时代的文化仰慕。文丞相的塑像庄严生动,据说原为儒士像,后改为宋丞相冠服,一如现在所看到的。这祠堂从明洪武九年建起,后代一直有修缮,清嘉庆、道光年间便修过两次,可见文天祥的忠肝义胆烛照千秋的伟力。

告别文天祥祠时,意外地发现它傍邻一座小学,孩子们在操场上的欢笑声,课堂里的书声,将给这座古祠堂添许多生机。虽然正值星期天,我面对的是一派静寂。可我能聆听到这一切,我相信文天祥也能听到。

第二次造访文丞相却不在北京,而在南国汕头的潮阳县海门镇,在一座闻名遐迩的莲花峰下。时间就在三月的一天下午。

三月间的北国尚无点点绿意,三月的南方却春意盎然。我们一行人采访汕头特区,偷闲到海门觅古。车子径直开入公园,在文天祥巨大的雕像下停住。与北京文天祥祠堂的塑像相比,这尊文丞相气派威严,屹立在丽日蓝天下,背倚苍松翠柏,左手按剑,右手捶腿,眉峰紧锁,目光充满忧郁地眺望着海面,披风和头巾似被海风掀起,别有万般无奈,千种怨仇!塑像的确很生动,脚下的巨石刻满铭文,仿佛文丞相踩着一面石鼓,冥冥中能踏出咚咚然的鼓声!

文丞相踏的其实不应是这块石头,而应是号称“天南第一峰”的古莲花峰。这莲花峰更高更大,也更森然翘然。据说文丞相兵败至此,站于石峰之上遥望帝舟,久候不至,失望之际顿足长啸,足下巨石竟骤然裂成几瓣,成为现今的石莲花状!多么美丽而凄楚的一个传说,又是多么悲壮而又无可奈何的一个故事!莲花峰就这样日日夜夜向着蓝天开放着,用自己断裂的身躯,证明着、昭示着、呼唤着民族英雄的豪气干云。从这个传说来判定文天祥塑像的神态,的确是极传神的写照。

沿着莲花峰向西漫步,一座“文山祠”呈现在面前。祠堂内仍有一座传统意味上的文天祥塑像,着宋丞相衣冠,面目沉稳和蔼,少了许多适才见到的刚烈之气。或许这才是文山先生的本来面目!怒踏海涛,足裂巨石,瞬间足以代表永恒;平和沉稳,临刑无惧,同样为大英雄本色。因此我向文丞相顶礼膜拜,吸一口袅袅的香烟,感觉到这烟火里仿佛蕴含着天地间浩荡不止的凛然正气。

归程无事,猛然想起几句歪诗,觉得很能代表此时此刻的心情:

亘古的岁月之雨/孕成一瓣灵胎/借云絮为花粉/你向天际喷香/向宇宙示爱/不知从哪朝哪代/你屹立成石莲/成为文丞相/忠君的记载/更替那终南独木/肩起亡国的悲哀!/其实,王朝迭替/改朝换代/干你顽石何事/你听风听雨/任潮去潮来/本有大自在/亘古的岁月之雨/如今仍在飘洒/莲花峰的花蕊/便只能这样/朝朝暮暮/半闭半开……

诗写得平平,一不朦胧二非含蓄,仅起到一点宣泄情感的作用而已。回到北京,无意中翻阅清人梁绍壬的《两般秋雨庵随笔》,在卷八读到一则《同气之异》的文章,内中涉及文天祥和其弟文璧仕元的典故,梁绍壬的确有见识,他判定“兄难而弟不难也”,把文天祥兄弟间的作为进行了分野,哥哥大气磅礴,义薄云天;弟弟仕元,也算是别一种“曲线救国”吧。只是“南枝向暖北枝寒”让我想起文丞相祠中以枝干指南的那株枣树来,时令已近晚春,那枣花想必早已盛开成一团锦簇,抖擞出若干幽香,迎接老北京一个又一个景慕者。

我要赶快去踏访,顺便告诉文丞相潮州春讯,让他老人家方便的时候乘长风破万里浪,往莲花峰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