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士方:文学与绘画齐进
《邹士方画集》与《邹士方画选》近日分别由人民美术出版社、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两集共收入作者邹士方20年来创作的中国画作品60幅。邹士方是多栖式作家。作为美学学者,他在上世纪80年代即出版了《朱光潜宗白华论》和《宗白华评传》,是朱光潜宗白华美学思想研究的重要人物。他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散文随笔杂文集《春天的问候》受到冰心、端木蕻良、赵清阁、管桦、吴小如、黑婴、刘章等大家的好评。散文集《名人纪实》受到周有光、张允和的好评。正因为他有这样的美学、文学背景,他的中国画创作就呈现出与同代画家不同的风格,独辟蹊径,自成一家,作品于古朴中见清秀,在豪纵处见精微,大笔挥洒而不失于荒率,色彩斑斓而不失于媚俗,新奇而不怪诞,富有文人意趣和书卷气息;受到众多美术界名家的赞赏。邹士方认为:“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是‘熟悉的陌生人’,中国画作品中的人物、山水、花鸟虫鱼等等,给观者的感受也应该是‘熟悉’而又‘陌生’的。‘熟悉’就是‘似’,‘陌生’就是‘不似’。这是‘似与不似’的辩证法。唯懂此道,并分寸感拿捏得恰到好处,才能深入堂奥。”他的作品不仅与晚清以降的各现代门派拉开距离,而且与当代的所谓“新文人画”等派别拉开距离,弥漫着古代圣贤的不畏强权、卓世独立的的孤独感和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使观者凝神静气,心胸不存芥蒂,灵魂得到洗涤,向善之情油然而生。他开创出“有故事的山水画”,景中人物不再是传统山水的“点缀”,而成为画面中的“点睛之笔”,指引观者探究画面背后的传奇故事,思索画面深处的意蕴,从而产生无穷的联想,咀嚼韵外之旨,捕捉弦外之音。(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