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评论集 >> 正文

《诗歌艺术论——全国诗歌理论研讨会论文集》(35)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2月24日14:22 来源:中国作家网 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 编

  假如我能代表人民

  我要喊你亲爱的孩子

  ( 原谅我

  我已经不再习惯

  把所有站在高处的人

  都称为父亲 )

  ……

  你站在那儿

  像个亲爱的孩子

  彩色的人群在大街上壮阔地流过

  ……

  天真的孩子

  就那样有力地伸出手臂

  改革 像轻轻摘来一朵雏菊

  缀插在祖国有些苍老的浓密头发上

  顿时青春的血液

  又在她的身体里涌流

  今天她年轻地娇娆地走过你的面前

  你像个孩子看着母亲那样

  露出骄傲甚至娇憨的笑容

  真想这么对你说

  但是我一个人

  不能代表人民

  而且您是个老人

  我年轻得几乎可以做您的孙子

  走在人群里我只能恭恭敬敬地

  举起我的敬意

  小平,您好!

  小平

  中国的老百姓都这么喊你

  就像呼唤自己孩子亲切的乳名

  这首诗是作者看到邓小平同志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情景后,根据自己的联想和思考写下的。它在1985年第五期《 诗刊

  》首发,后被收入《 1985中国新诗年编 》( 花城出版社 )及其他诗歌选本。

  上面说过,形容词对写诗不利,一般不要用。但这不是绝对的。像《 小平,您好! 》这首诗就用了不少形容词。如“苍老”、“年轻”、“妖娆”,都用来形容祖国,“苍老”形容过去的改革前的祖国,“年轻”、“妖娆”形容改革后的祖国,都比较妥帖。最值得称道的是,诗中以“亲爱”、“天真”、“娇憨”等词描绘邓小平,而且“亲爱的孩子”、“天真的孩子”之类的称谓在诗中反复出现,确实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是的,对于中国人民来说,邓小平是“亲爱的孩子”;对祖国母亲而言,邓小平是“天真娇憨的孩子”。“小平”,这是全中国百姓对这位风云人物的称呼,这样喊他,“就像呼唤自己孩子亲切的乳名”。这首诗,既是对邓小平这一政治人物的客观写照,又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思。不仅提炼了生活事实,而且探触了所写人物的内心,也袒露了作者自己的心灵。这首诗的成功,你可以看做是由角度新、构思巧所带来的,但是,它和形容词的陌生化使用及其连带的对人物的新鲜称谓也确实是密不可分的。我们看到,几个最平常不过的形容词,在特殊语境下又释放出了它的巨大能量。由此我们得到启示:形容词虽然常常造成惯常化,但奇迹也在富于创新精神的诗人手中出现。

  由《 小平,您好! 》一诗,我又联想到一首歌唱邓小平业绩的歌曲《 春天的故事

  》。这首歌尽管有不少优点和成功处,如旋律流畅优美,歌词中以“春天”为喻也比较妥当,但是其歌词整体看来是比较陈旧和空泛的。这里也用了不少形容词,却没有陌生化可言。诸如“奇迹般地崛起一座城,神话般地出现座座金山”之类的词句,虽是歌颂小平同志制定改革开放政策后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但这样的词语用在哪位革命家身上似乎都可以。因为它没有深入到人物的心灵世界,作者的主观情感也没有释放出来,它传达的只是一种公众化的浮泛情感。

  诗与歌的分化也与此可见一斑。歌词走向大众、汇入流行文化的海洋后,诗越来越成为“看”的形式,诗人也越来越成为思想者的角色。

  ( 二 )陌生化意象

  意象陌生化,我们一般把它看做是局部陌生化,但有时候是整体陌生化,需看具体情况而定。比如芒克的《 阳光中的向日葵 》,向日葵是贯穿全诗的意象,因此可以看做整体陌生化。而上面我们刚说过的《

  小平,您好! 》中的一些意象则可以看做局部陌生化。

  1. 变形意象

  我们举北岛的诗句为例:

  我,站在这里

  代替另一个被杀害的人

  为了每当太阳升起

  让沉重的影子像道路

  穿越整个国土

  这是北岛《 结局或开始——献给遇罗克 》的开头一节。这里的变形意象是“影子”,“影子”的意象被作了无限夸大处理。

  2. 新奇的意象组合。仍举北岛诗句为例:

  从星星的弹孔中

  将流出血红的黎明

  这是北岛《 宣告——献给遇罗克 》的结尾。这两行的意思不难理解,它写的是正义的献身与光明的到来之间的必然联系。诗的意义并不新鲜,新鲜的是北岛的表达。

  我认为,《 宣告 》结尾两行的不俗主要在于它的意象生成的奇特。这里有三个物象:星星、黎明、弹孔。从自然逻辑看,“星星”和“黎明”间具有一定的必然时空联系,而它们与“弹孔”之间则没有一定的必然联系。但是“弹孔”对于这首诗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象。单靠“星星”、“黎明”两个物象难免流于客观自然,支撑不起诗的情感与力量。所以诗人要改变它们,要让“弹孔”同“星星”、“黎明”发生关系。他把“弹孔”嵌在“星星”和“黎明”之间,作为从“星星”到“黎明”的中介。这是诗人所建立的艺术逻辑和艺术时空,它取代了自然的逻辑和自然的时空关系。把“星星”变成“星星的弹孔”,便与正义的罹难发生了联系;把“弹孔”变成“星星的弹孔”,也就自然会流出个“黎明”。这是非常合理的。诗人把“星星的弹孔”与“血红的黎明”之间的关系看成是一种自然的必然的关系,就像“星星”与“黎明”之间有一种必然的自然的关系一样,从而揭示了正义的献身与光明的来临的必然联系。以“黎明”作象征并不鲜见,而“星星的弹孔”这个词组、这一意象、这个没有比喻词的深层意义上的比喻却是鲜见的;把“星星的弹孔”与“血红的黎明”组合在一个简洁的句子里,让它们发生关系,更体现了诗人北岛的创造。我们看到,这里的意象生成方式,与传统诗相比是很不相同的,它的主观色彩很浓,其中物象与物象间的联系是一种急转弯(

  转弯度很大,没有过渡 ),是诗性的跳跃,它避开了散文式的阐释与铺垫,从而也就避免了缓慢与拖沓。短短两行诗,蕴蓄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它带给读者的审美感受是难以言尽的。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