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范晓波:营造属于更多人的文学生活
来源:中国作家网 | 范晓波  2025年11月12日11:3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战略任务,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中国作家网特邀文学创作、编辑、出版、评论及文化产业研究等领域专家,聚焦《建议》中关于文化建设的内容,从提升文化原创能力,推动精品创作,繁荣互联网条件下新大众文艺,坚持文化惠民,推进书香社会建设,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等角度深谈学习体会,交流思考心得。中国作家网自即日起推出相关文章,敬请关注。

——编者

营造属于更多人的文学生活

范晓波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其中明确提出要“坚持文化惠民,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行动。推进书香社会建设”。

文学工作是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文化惠民还是推进书香社会建设,文学工作者都责无旁贷。

多年的期刊工作经历也让我认识到,文学期刊在传统文学读者渐渐消散的新媒体时代要兑现办刊价值,除了提升推出佳作培养作家这一基本功能,还要培养新型文学读者,以新载体新手段为他们提供更多元更立体的服务。我们要走出文学圈办文学活动,营造能让大众参与进来的文学生活,让更多人受益于文学审美和文学思维。这样才能实现办刊变革和公共文化服务的双赢。

我结合江西省文联主管的《星火》杂志近年的实践谈一下文学期刊如何营造属于更多人的文学生活。

2018年以来,《星火》每年都要创建60个左右的读者驿站。我们通过读者驿站这种扎根基层的民间团队,寻找和聚拢社会各界的文学爱好者,构建认同《星火》文学理念的文学社群。起初,加入驿站的主要是写作爱好者,他们其实是刊物的潜在投稿者,人数有限且不稳定。当我们开始策划各种面向社会大众的开放型文学活动之后,加入驿站的人越来越多,类型也越来越丰富,有的爱好写作,有的爱好阅读,有的热爱《星火》驿站里的文学生活。

我们倡导大家背着《星火》包、带着《星火》杂志去户外采风打卡,通过《星火》微信公号选发“带着《星火》去旅行”打卡照,特别优秀的作品选登在杂志封三上。既宣传《星火》,也宣传全国各地的文旅资源。

我们每年举办一届“稻田写诗”笔会,以AA制的方式合种一亩稻田,从插秧到秋收都参与,重新构建人与大地,文学与乡土的关系。我们每年还会选一个有特色的乡村在一起过“《星火》文学年”,把文学采风与民俗及美食推介融为一体。这些生活化的文学活动比参与面较窄的作家培训的社会关注度更高,通过视频号传播后不时产生破圈效果。这给了我深刻的启发,文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存在,完全可以摆脱一本纸刊一本书的外形的束缚,化身为一道光,一种生活方式,让更多人沐浴其中。

《星火》驿站每年都会策划组织十几场户外文学活动,各地《星火》驿站的活动也有数十场。值得一提的是,自2023年开始,我们还尝试文学与医学手拉手,推动江西安福县《星火》驿站和县卫健系统合作,把五十多个“《星火》微光读书角”开设到县城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体检中心、护士站、候诊区和住院部,每年不定期为医护人员和患者策划举办文学活动,为提升医护人员人文素养、改善医患关系作出了文学的贡献。

不管是每年一届的“香樟笔会”,还是不定期举办的“发现家园”采风等笔会,在所有的活动里,我们都会保留一个和社会人群互动的环节——“把《星火》读给你听”。在南昌开往北京的绿皮火车上,我们邀请旅客一起朗读,一些青年时期爱过文学的旅客重新被文学点燃。在赣州的宋城墙和古浮桥上,我们邀请纳凉的市民一起朗读。路过的年轻情侣把我们的活动现场当作浪漫的背景,借着朗读表达情感。在萍乡武功山巅的帐篷营地,我们自带马灯举办星空下的朗读会,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驴友围观后加入我们的文学生活。在鄱阳湖边,我们在小船上点起文学渔火,邀请来来往往的群众加入朗读。其中一位打着赤膊穿着人字拖的退捕渔民挤进场地问:我也可以读诗吗?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捧起《星火》读了好几首诗,下场时说他以后也要订阅《星火》。在婺源思溪延村的古戏台上,我们邀请当地村民一起读诗,78岁的村民俞春爱人生第一次登上村里的戏台,她选了一首和她的日常生活最贴近的《草垛》,先后用方言和普通话朗读,赢得全场喝彩。有了这个第一次,此后她不断登台表演,被各种媒体关注采访。在婺源赋春镇长溪村,我们举办篝火文学沙龙时,一些从石城徒步穿越13公里红枫古驿道来到长溪的游客也好奇地围观我们的活动,来自浙江、四川、河北的游客先后加入朗读,河北的杨先生准备朗读时,手机响起,朋友在那头问他在干啥,他灵机一动豪迈地回答:我正走在去诗和远方的路上。

因长期在乡村做活动,我清晰地感觉到文艺资源的的分布不均衡,城市里的孩子被家长逼着参加各种培训班,而偏远乡村的留守儿童,不仅缺少培养文艺特长的师资,还缺少情感陪伴。

2019年春天,《星火》启动“作家教你写作”文艺志愿服务,每年选派8至10名作家去不同的乡村中小学创建《星火》文学社,对爱好阅读与写作的学生进行为期一年的阅读与写作辅导。这项活动我们已坚持7年,共选派志愿作家70人次,在江西省近50所乡村中小学创建了《星火》文学社。

教写作只是一个由头,针对乡村少年的文学辅导最深远的意义并不只是培养未来作家,而是陪伴与引导。与一部分孩子在报刊发表诗文相比,更多孩子因此变得更自信更热爱生活是我更愿意看见的成果。

文学的无用之用是作家们常提到的话题,无用之用的表述源于作家的谦逊,可能也隐含了一个事实,当文学仅作用于少数人的精神世界时,它的作用确实是不容易看见的;但如果我们能把它具象化生活化,从而与广阔而真实的社会生活融为一体,它的价值将被更多人看见并感受到。这种转换和呈现当然很难,但值得包括文学编辑在内的文学从业者去努力去探索。

范晓波,江西省作协副主席,《星火》杂志主编,文学创作一级。近年来以《星火》驿站为依托营造诗意文学生活,拓展文学期刊的功能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