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扎根笔记|李昀璐:大厂村的日与夜
来源:《作家通讯》2025年第8期 | 李昀璐  2025年11月12日07:52

【栏目语】

2024年,《作家通讯》全新改版,推出新栏目“扎根笔记”,邀请在基层一线工作、驻点、深入生活的作家、文学工作者分享他们对于广袤大地和人民生活的观察与体悟,展现新时代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向人民学习”的精神风貌。

大厂村的日与夜

■李昀璐

去大厂

2023年6月,我作为驻村工作队员,来到了楚雄州武定县猫街镇大厂村委会工作,开启了我的驻村生涯。

武定县猫街镇大厂村委会地处猫街镇西南,大厂村原是高寒边远、少数民族聚居的深度贫困村,村委会带领村民,于2020年底实现整村脱贫。自2021年以来,在楚雄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帮扶下,大厂村脱贫巩固率为100%。

那年我27岁,在4月摔伤了脚,拄着拐杖过了一个月,稍有好转,可以正常走路时,就提交了驻村申请。我童年的很多时光是在山村里度过的,上学前的那些日子,我在姑妈家的饲料架上爬来爬去,和表哥表姐们穿着塑料拖鞋在大河里踩出一个个明亮的水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的家乡发生了极速的变化。童年时要走一个多小时山路才能到的奶奶家,现在通了水泥路;原来只有月光照明的岩子上,有了漂亮的灯光球场。

而我们的帮扶点大厂村委会,也于2022年在我们单位的帮助下,修建了崭新的综合为民服务中心。曾经破旧逼仄的小楼房变成了明亮整洁的办事大厅,满足了大厂村为民服务、日常办公、学习会议、信访调解、文化活动等各项功能。

在驻村之前,我曾两次来过大厂遍访挂包户,见证了办公楼修建前后的巨大变化,也看到了一些人的生活乃至生命轨迹因我们单位、我们同事和驻村工作队的努力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让我很想去那里,想要试着去做一些事情。所以,作为一名年轻的中共党员,怀着一种朴素的愿望,我来到了猫街镇大厂村。

猫街镇位于武定县西南部,地处金沙江在武定县境内的最大支流勐果河上游,距县城29公里,靠近高速路口。接下来的两年,我每周都在昆楚大高速和武易高速穿行,从猫街到楚雄,高速上的车程大概两个多小时。在这条写满奔波的南方高速上,我多次穿过弥漫的无边大雾和夜色中摇晃的寒风。

到达猫街镇之后,要穿过镇上的主街道,从一个小岔口开下去,驶过两边零散的村庄,经过百子村和仓房村,一路上坡到上炉箐,再沿着崎岖的山路一路盘旋,翻过山的背面和侧面,经过数个直角弯、回头弯。大约40分钟的车程,就抵达了大厂村委会。这是一条陡峭惊险的路,狭窄处几乎只能容纳一辆车通过,而起伏的坡度、快速攀升的海拔,也很容易让人晕车和耳鸣。

一走进宽敞的为民服务大厅,就能看到5个鲜红的大字“为人民服务”。大厂村委会坐落在大羊厩村民小组,距离最远的大厂村民小组还有一个小时的车程。

这里的村子都不大,分布在不同地方,十分零散。最小的村子只有13户人家,叫洒利堵村。“洒利堵”在彝语里是“梨”的意思,那里确实也有很多梨树。每年夏天、秋天我们去入户的时候,农户都会在自家的梨树上摘梨给我们吃。那是一些老品种的梨,接近于野生,生长在围墙外、山坡上,没有怎么打理过,果子不大,形状还有些不规则,成熟了也是青色的,皮很厚,吃起来带着涩味。但每次爬坡上坎之后,接过一只新鲜的梨子吃下,都是快乐又满足的事情。

分散在群山上生活的人们,在土地里寻找希望和生机。这是我日渐熟悉的村庄:大厂村委会所属面积15.1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166户690人,居住着汉族、彝族,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6%。有耕地面积512亩,其中水田80亩,旱地432亩。村境内平均海拔2475米,平均年降水量900毫米,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玉米、白芸豆、花椒、荞等,主要的经济作物有白芸豆、花椒等,主要养殖黄牛、黑山羊、生猪、中华小蜜蜂等。

小事不小

2023年6月到2024年8月,我作为工作队员,在第一书记鲁书记的带领下,和同事小普、村委会四职一起完成工作。鲁书记是退伍老兵,曾经在西藏当了10多年的兵,对基层工作很有方法和心得,很快就和当地的村民们打成一片。和他一起走村入户、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很多工作方法和思路。2024年8月之后,因为队员轮换调整,我成为第一书记,和两个新来的同事小杨、小钟组成了新的团队。小杨小钟都是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研究生,做事认真踏实,又很聪明灵活,我们虽然是整个猫街最年轻的工作队(平均年龄27岁),但也配合默契,圆满地完成了很多工作。

驻村有很多常规工作,比如研判防返贫动态监测、养老保险收缴、人居环境整治、控辍保学、务工统计、雨露计划统计等。在这些事情之外,很多时候,我都在做一些小事。

有一天,在办事大厅遇到了一个护林员大哥,他带着泥土和雨滴的味道冲进来,焦急地和我说手机坏了,没有办法使用护林员的软件打卡。我接过来查看,原来是手机没有开启定位的权限,所以每次打开之后就自动闪退了。我一边给他讲解,一边操作给他打开了权限,成功解决之后,大哥开心地骑着车去巡山了。

还有一次,在2024年7月,一位农户大哥支支吾吾地来找我们,问了一会儿才知道,原来是他的儿子中考成绩刚刚出来,儿子和他都陷入了不知应该如何决定的迷茫之中:读高中害怕分数不够,去学技术不知道该去哪里,想打工又有些拿不准。和他成绩优异的大女儿相比,小儿子的成绩不算理想,也对大山之外的未来没有什么想象。他的儿子我很熟悉,话不多,做事情却很踏实,放假的时候,我经常看到他和姐姐一起去放牛羊或割草,看到我们总是害羞地笑,不好意思和我们打招呼。那天傍晚,我和鲁书记坐在他家暮色四合的院子里,劝说小伙子继续念高中,我搜集了当地高中近几年的录取分数信息,给他提供报志愿的参考。根据历年分数线,我们给他推荐了武定民族中学,还给他咨询了楚雄技师学院报名的时间和流程,作为高中没有被录取后的备用选择。后来小伙子顺利地被录取到了武定民族中学,一家人都很开心。

其他的事情还有很多。一位大姐因车祸受伤,腿脚行动不便,很长一段时间不能做活。我和村委会张副主任一起去石灰窑看她,给她带了绣线、纹样和布料,让她有空的时候做一些彝绣补贴家用。农户的小羊刚出生身体不好,鲁书记帮他买羊奶粉,教他如何喂养。农户之间因为田地的事情起了小摩擦,我们和村委会一起去调解……

我们做的就是这样最小的事,但就是这样的小事,给大家带来了最直接的便利和最真实的民生温度。

2023年底,洒利堵村突然出现了水源地缺水的情况,造成了村民饮水困难。10月初我们去农户家,看到他们用车子从外面拉水进来,大铁桶里面盛放着浑浊的水,这是这一户人家和他们饲养的家禽牲畜能使用的所有的水。看着背着孩子的姐姐用瓢一点点地打起来上层的水放在一旁静置,院子里的鸡在喝铁桶边上渗出的泥水,当场我们就和农户保证一定尽快让他们喝上干净方便的水。回到村委会后,我们立刻和单位汇报了洒利堵村饮水困难的情况,积极向上寻求帮助,与猫街镇党委和政府齐力解决洒利堵村饮水困难的问题。接下来,我们迅速投入新水源地的寻找中,并对水质进行了化验。10月16日,我们和镇水务站、村两委对新寻找的水源地进行实地勘测,在确定了水源地和水管路线之后,做了工程建设方案,我接着再继续协调项目资金。一切就绪后,组织洒利堵村的村民积极投工投劳,在过年前,终于让洒利堵村的所有农户都喝上了干净的水。

第二年,针对洒利堵村夜间照明不足的情况,我又向单位汇报,在州上进行工作对接,申请协调资金安装了18盏太阳能路灯。夜幕降临,路灯一盏盏在山上亮起,将曾经昏暗的村道点亮,映照着晚归的村民和牛羊。

“之前晚上出门都是黑漆漆的,骑车走路都不方便。现在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晚上出门也安全多了。”村民小组长李建生站在路灯下,开心地和我们说。明亮的路灯,不仅是照明的工具,也温暖了人心。

为了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我们单位还帮助大厂村委会建设了“乡风文明积分超市”,村民们可以通过自觉维护村里的环境卫生、积极参与村里组织的文化活动等兑换积分,再通过积分来兑换日用品、农具、文具等。这个小小的积分超市,成了乡风文明建设的钥匙,打开了提升村容村貌、推动人居环境整治的大门。此外,我们还定期开展捐资助学活动,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单位都组织了各种形式的捐资助学活动。我们统计好每年中考、高考的考试情况,向单位提供名单,和村委会一起组织相关活动,为大厂学子送去祝福和温暖。

在山上唱歌的人

大厂村的村民们生活在高寒山区,靠山吃山,没有外出务工的村民们的很多收入就来源于大山。依托生态资源优势,春天采松花粉、臭菜、香椿等,夏天采香菇、松茸等野生菌,秋天挖马刺根,冬天卖冬蜜,村民的四季就在物候的变换中往返。

刘建明是大羊厩村的养蜂人,也是致富带头人。林下经济是大厂重要的收入来源,我们很关注他的养殖情况。在大厂村的林下中蜂养殖基地,很多蜂箱分散放在树林下,成群的蜜蜂在花丛和蜂箱间忙碌穿梭,经常能看到他熟练地打开蜂箱,仔细查看蜜蜂生长情况的情景。

他和我们说,他从2019年开始养中华小蜜蜂,到现在已有70多群。因为这个地方生态环境好,所以蜂蜜质量好,比较好卖,一窝平均可卖500多元。

刘建明还喜欢唱歌。在大山上,这不是一个小众爱好,大厂村作为彝族聚集区,大家都有唱歌跳舞的天赋,这让从小五音不全、唱歌走调的我十分羡慕。每逢节庆,或是有嫁娶,男女老少都会换上色彩鲜亮的彝族服饰,在弦子声中唱歌跳舞直到深夜。有一次,我们去隔壁的五拃甸村委会交流工作,吃完饭,五拃甸的书记就随手拿起一把三弦,边弹边唱了起来,院子里吃饭的人都放下了碗筷,站起来跟着音乐唱歌跳舞。我们坐在旁边跟着旋律拍手,虽然不会唱也不会跳,但也在那个轻快的夜晚,醉倒在歌声里。

这样难忘的经历还有2023年的教师节。那天,我们受邀去仓房小学。仓房村委会和我们邻接,大厂的很多小孩都在那里上学。校园里有幼儿园班和小学班,所以有各个年纪的小朋友。那天晚上,接近8点钟的时候,学生下自习,把一个音响放在了操场的空地上,大孩子们小孩子们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圈,在音乐声里开始跳舞。在一圈圈的舞蹈中,小朋友们跳得越来越欢快,笑得越来越开心,我也被村委会的姐姐牵着加入了他们欢快的舞蹈中。那天的天空没有云,干净得像一面镜子。

晚上,从村委会往山下看,会看到隐隐约约的小彩灯,那就是刘建明家的小院子。他和母亲一起生活,房子建在半山腰,打扫得很干净,院子里悬挂着几排小彩灯,每到晚上,五颜六色的光闪烁着,像是地上的星星。他买了两只话筒和一个音响,把手机连在音响上,打开话筒就开始唱歌。他喜欢流行歌,也喜欢民歌。

每个周三的晚上,都能听到他洪亮的歌声,在空阔、安静的夜晚显得格外突兀。有些时候,因为不标准的普通话和过于充沛的感情,还显得有些奇怪。我在办公室里听了一段时间,实在忍不住好奇心,喊着村委会张副主任带我去了他家。

结果一进门,就被塞了一个话筒在手里。大哥说:“快来一起唱歌呀!”院子里有音响、彩灯、立麦、火盆、小狗和小板凳,也有傍晚的晚霞和夜晚满天的星星。那是4月的晚上,我稀里糊涂地和张副主任加入了这个野生KTV,在大风吹过的最空旷最自由的舞台,度过了快乐的两小时。

在歌曲的间奏中,他和我说:“小李,我太喜欢唱歌了,但是我又唱得不好,可我真的太喜欢了,以后有机会我一定要去学唱歌。”他还指着院子说,“这个灯太小了,等今年年底卖了蜂,我要升级设备,买一个大彩灯,到时候你们都来,一起来。”

我从小到大没有唱过那么多歌,五音不全的我总是回避任何需要唱歌的环节,习惯了被调笑,却在这里获得了最多的鼓励和最真诚的邀请。他和我说:“小李,你唱的歌我都没有听过,你声音大一点,很好听的。”

“小李,你应该多唱唱,唱歌多快乐啊。”走的时候他还反复和我们说,以后只要听到他开音响,就到他家院子里来唱歌。

写到这里的时候,正是周三,家里很安静,我想起那些缥缈得随时会被风吹散的歌声,不知道现在他有没有买到心仪的大彩灯。

离开大厂

临走的时候做工作交接,我才发现自己移交了厚厚的一沓材料,村里的情况杂七杂八地说了半个多小时,感觉还没有说完。

那一个星期连日大雨,5月底我们仍穿着冬天的羽绒服。每天大雾弥漫,护林防火的压力变小了,但给种植养殖带来很多问题,今天担心着这家的桃子,明天担心那家的田地。每天询问着相关的政策,为他们想办法,时间过得飞快。

站在村委会外面,我指着球场和新书记说,边上的大哥家女儿明年就高考了,现在是新高考,和我们上学的时候不一样,到时候出了成绩,还要请你们都帮大哥一起参谋参谋。唠唠叨叨说了一堆之后,我一个人从村委会侧面转过来,最后一次站在空地上遥望着猫街的方向。

住在村委会后面的雷大爷和往常一样,坐在台阶上晒太阳。我和他打招呼,有些耳背的大爷指着村委会楼前停着的公务车说:“你是不是要走啦?”

“是的。”我点了点头。

“怎么就要走了?”

“我们换了新的同事下来,小钟和小杨也在,你有什么困难就和他们说。”

“小李书记,我们会很想你的。”雷大爷看着我,开口道。

他看着我,连日阴雨之后的太阳照在我们身上,在明亮的寒冷中,我感到了一种很钝的悲伤,像小时候爷爷和我告别的时刻。那是20多年前的事情了,久到爷爷的模样已经模糊。那些真实地挂念着我的人已经成了一棵树、一阵风,而我又再次站在了离别的位置。

“我也会很想你们的。”我声音有些哽咽,快速地转过身去。

这两年,在大厂村,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第一线,我收获了很多,也走进了生活的更深处。这个大山环抱的彝族山村保留着自己的语言和生活方式,劳动为生活筑起了最踏实直观的地基。面对泥土,面对天空,面对无数个安静的夜晚,我也慢下来,耐心地去观察一个树桩抽芽成长的过程,辨认野菜和野花,重新建立和土地的连接,去思索、去寻找我应该书写的那些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