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稳长篇小说《青云梯》阅读分享会在云南建水举办
10月25日上午,云南省作家协会主席、作家范稳长篇小说《青云梯》阅读分享会在百年名园——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朱家花园举行。活动由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云南人民出版社联合主办。中共红河州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应亥宗,云南人民出版社党委委员、副社长尚语,新疆作家协会主席、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刘亮程,作者范稳与会。活动由云南人民出版社《青云梯》责任编辑吴磊主持。分享会旨在通过深度对话,探讨《青云梯》背后的创作理念与历史底蕴,挖掘其文学价值与时代精神,推动文学创作在重大题材与地域文化表达上的创新发展。

分享会现场
《青云梯》是作家范稳的最新长篇小说力作,于2025年9月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与云南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该书历时三年完成,是范稳继《水乳大地》后的又一作品,首发于《人民文学》杂志2025年第2、3期连载,入选2023年中国作协定点深入生活扶持项目与“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小说以云南高原百年交通发展史为主线,串联四代云南人修筑铁路的历程,包含百年铁路史、家族兴衰史、地方文化史、边地革命史四条线索。20世纪初法国殖民者修建的滇越铁路米轨成为殖民印记,滇南民众自主修建中国西部首条民营寸轨铁路彰显民族精神,21世纪高铁贯通天堑,新时代依托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云南铁路延伸为国际通道。全书45万字,结构仿若中国太极,通过吴廉膺与陈云鹤两位同榜举子的竞争与砥砺,结合“青云梯”与“缠枝莲”的核心意象,展现地域发展轨迹与家国同构理念。书名也隐喻了云南铁路如通向未来的天梯及民族精神,通过铁路变迁呈现“凿山开路、连通世界”的奋斗主题。
应亥宗在致辞中表示,云南红河州是多元文化的交汇地,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富给养。《青云梯》这部以红河百年交通发展史为背景的恢宏巨作,既是云南文学的重要收获,也为红河文化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范稳深耕红河大地、潜心创作,是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作家,希望更多读者能够通过这部作品认识红河、走进红河。
尚语在致辞中介绍了范稳卓越的文学成就与《青云梯》的出版价值。他表示,这部作品以个碧石铁路和朱氏家族为线索,用文字搭建起一座跨越世纪的“天梯”,生动诠释了铁路作为通往美好希望的深刻寓意。云南人民出版社将以《青云梯》的出版为新起点,继续推出精品力作,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出版力量。

刘亮程谈《青云梯》
特邀嘉宾刘亮程从文学与历史的关系角度对《青云梯》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范稳的作品能够将读者带入历史现场。《青云梯》如同一条“通天的梯子”,更似一棵枝叶繁茂的“百年老树”,其根脉深植于红河大地,将铁路史、家族史、地方文化史与红色革命史巧妙编织,用文学的笔触为历史骨架赋予了血肉与经脉,让一段尘封的历史重新“活”了过来。

作者范稳进行创作分享
范稳在创作分享中深情回顾了与个碧石铁路结缘的创作历程。他谈到,十余年前在碧色寨车站的采访触动了他,决心用文学再现这条由民族资本修建的铁路及其背后的人物命运,展现特定历史时期民族的尊严与奋斗。他分享了自己在创作中“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即在尊重历史大势的基础上,通过艺术虚构赋予人物血肉与灵魂,使历史画卷更加丰满动人。
在对话与读者互动环节,嘉宾们就小说的多线叙事、史实与虚构的平衡、边地风情描绘、小说散文化与散文小说化等展开了深入探讨。范稳、刘亮程、尚语等与现场读者分享了各自的见解,认为《青云梯》成功地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细腻的人物刻画相结合,是近年来历史题材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青云梯》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一把理解红河、读懂云南历史文化的钥匙,其出版与研讨,必将进一步激发公众对云南地域文化、中国铁路建设史的关注与探讨。
读者们也踊跃提问,就作品细节、创作灵感等与作者进行了热烈交流。活动在签名留念中圆满落幕。

会后合影
(摄影:施俊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