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宣发渠道 更好服务读者 《人民文学》参加第十届浙江书展
10月24日-26日,第十届浙江书展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顺利举办,三天累计吸引13.5万人参加。作为“人民阅卷”行动年度“五进”之“进书展”计划一部分,《人民文学》杂志社应邀参展,通过展销2025年新刊、外文版,以及创刊号、复刊号复刻本、毛主席创刊题词冰箱贴、鲁迅名言T恤等文学周边产品,举办新媒体账号加关注盖章打卡,小红书发笔记赠送老稿纸、创刊日祝福视频录制、“《人民文学》与《我的大观园》名家分享会”等多元化活动,给予书展读者丰富的文学体验,助力杂志社优质内容转化。


24日书展首日,经过精心设计的毛主席创刊题词冰箱贴、复刊号复刻本在书展现场首发,与此前推出的具有纪念意义的创刊号复刻本一起,吸引一大批读者驻足购买和收藏。为了有针对性地体现“浙”里元素,杂志社特意推出以浙江名家名作为内容的7枚浙江书展专属系列印章,打卡读者络绎不绝,成为本届书展亮点。书展期间正值10月25日创刊纪念日,杂志社精心设置祝福视频录制环节,来自宁波、舟山等地的作家、读者、老订户和大中小学生,同杂志社主编徐则臣、副主编陈涛及工作人员一起,共同为这本与新中国同龄的文学刊物送上寄语。


活动中,浙江作家杨怡芬来到现场,当偶然翻阅到发表自己作品《追鱼》的2010年第1期杂志时,不禁感怀:从2007年在“新浪潮”栏目发表作品开始,《人民文学》助我成长,祝《人民文学》生日快乐。也有老读者表示,自己从16岁就开始订阅《人民文学》,印象最深的作品是《哥德巴赫猜想》,在《人民文学》中,可以清晰看到其所代表的新中国文艺进程。


创刊纪念日当天正值周六,也是人流量最多一天,杂志社与会人员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带着荣誉感使命感热心服务,突出优质文学内容推广,耐心介绍刊物发展史,以及近年来开通“人民阅卷”栏目,倾听读者意见调整版面内容,编发《我的大观园》《青云梯》《桃花坞》等作品情况,介绍杂志社历史上刊发的林斤澜《李地-矮凳桥的女镇长》、王旭烽《十八公公的传说》、余秋雨《废墟》、余华《命中注定》、麦家《风声》等浙江作家名篇佳作,解读文学周边的文学史内涵,与读者形成有效互动,共展销刊物及周边产品500多册(件),实现参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26日下午,作为展会重点活动,“《人民文学》与《我的大观园》名家对谈分享会”举办。活动嘉宾、《人民文学》主编徐则臣介绍了《人民文学》2025年第2期编发《我的大观园》、制作专属书签的过程。在与主持人的问答中,活动嘉宾、剧作家罗怀臻回顾了阅读订阅《人民文学》的历史,表示《人民文学》影响了一代人,帮助自己走上写作道路,同时以文艺创作应坚持守正创新、“以人民为中心”为主旨,分享了《我的大观园》剧本酝酿、创作和戏剧改编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解读了关于作品名称中“我的”具备的四重含义。分享会后,刊有《我的大观园》作品的2025年第2期《人民文学》引发现场读者和戏剧观众的阅读热潮,纷纷抢购排队签名。

此次活动中,杂志社坚持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及时制作发布活动短视频新闻,其中浙江书展专属系列印章、“《人民文学》与《我的大观园》名家分享会”等亮点,得到中国作家网、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浙江之声微博“大声”、浙江日报潮新闻APP、宁波日报及其甬派APP等媒体关注报道,和诸多与会读者自媒体分享,相关话题量浏览量累计达到70余万次,形成较好媒体影响力。
近年来,《人民文学》杂志社以开展“人民阅卷”行动统摄文学期刊改革发展,通过开展“与辉同行”直播,参加北京图书订货会、北京地坛书市等集市,开发文学周边产品,加强互联网传播等方式,创新宣发模式,密切联系读者,广泛联结社会,扩展品牌影响,秉持“开门办刊”工作思路,更好地助力新时代文学回应时代,服务人民,实现文学期刊价值引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