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深耕,上海童话节累计举办2800项活动,吸引2000万人次参与 在梦幻童话中,阅读有童心的上海
在上海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过程中,“儿童友好”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关键词。从“空间友好”到“服务友好”,再到最终实现“全域友好”,童心、童趣和童育在上海得到有机结合,这座城市的“儿童友好”正在不断生发新的内涵。
过去四个月,以“阅·无界”为主题,400余项“可听、可感、可交互”阅读活动在全市渐次展开,织就一张五彩缤纷的少儿阅读网,吸引200万人次参与,为爱阅之城留下一道道柔软、温馨的风景。如今,2025(第十三届)上海童话节虽落下帷幕,但阅读的脚步从未停歇。
在上海社科院文学所副所长、研究员郑崇选看来,上海童话节已经成为极具辨识度的重要文化品牌。从丰富城市文化内涵的角度,它培育、涵养了国际文化大都市无处不在的诗意和美好,充分彰显了人民城市的价值追求。从高质量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角度,它以少儿阅读为工作抓手,创新理念、拓展视野、跨界融合,优化和完善全市层面的儿童文化服务网络,真正实现优质文化服务直达基层,打造了具有引领意义的“上海样本”。
以“阅读+”助成长、润童心
在上海,与童话相遇,与阅读相知,是常态。创办13年的上海童话节,已成为上海规模最大、参与面最广的少儿文化品牌活动之一。它由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发起,上海图书馆读者服务中心、各区公共图书馆协办、遍布家门口的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共同参与,营造浓厚的城市阅读氛围。
上海童话节设置主题活动、少儿讲座、故事会、展览展示、美育课堂、志愿活动等多元板块,开展特色阅读活动,打造专属于少年儿童的阅读节日。亲子朗读声音档案大征集、秀童话·中外童话故事会、名家名团进少图、“飞翔吧想象力”创作比赛、“图话上海”城市行走阅读等,融合文化、教育、艺术、科技等元素,结合表演、写作、绘画等形式,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立体化的童话演绎,吸引孩子们在阅读中感受童话之力,实现从想象力到创造力的成长。据统计,13年来,上海童话节累计举办2800项活动,吸引2000万人次参与。
2025(第十三届)上海童话节用书本搭建一座联结现实与想象、传统与创新、个体与世界的桥梁,开启一场以童心为原点、以阅读为载体的无界漫游。比如,特邀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开幕演出绘本剧《100只兔子想唱歌》,用生动的舞台艺术演绎绘本魅力;与上海旅游节联动,全市地铁、公交、楼宇可见“乐游上海 满城童话”身影,为海派风光注入童真活力;组织亲子朗读训练营,用爱的声音拥抱温暖文字;举办第二届童话速写比赛,提升少儿信息素养、鼓励孩子描绘出属于自己的童话王国。在阅读中,每一个孩子都能闪闪发光。还有无障碍资源进校园、无障碍童书上线蜜宝云书房、“童心向阳”(普特融合)等多形式的活动、更深入的体验,让社会公众更加理解和接纳特殊儿童,传递温暖与力量。
“每年都很期待上海童话节,活动形式、数量一年比一年丰厚。我们都是守着时间报名,在阅读和童话世界中成长的孩子感觉特别幸福。”参与活动的家长如是评价。13年深耕,上海童话节正在不断发展升级,打造愈发“孩子气”、充满活力的平台,助力数千万孩子的成长和这座城市的文化建设。
优化全域少儿文化服务网络
从儿童视角出发,以儿童需求为导向,上海童话节不仅是孩子们的阅读嘉年华,也是凝聚上海少儿阅读全域服务体系的关键引擎。作为全市性大型少儿阅读推广活动,上海童话节构建起以市级馆为核心、区级馆为枢纽、街镇馆为基础的少儿阅读全域服务体系,形成“市区联动、全域覆盖”的工作格局,实现少儿阅读服务在全市范围内的深度渗透与广泛覆盖,也促进了区域间少儿阅读服务的均衡发展。
2025年,活动首次覆盖全市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进一步织密了“家门口”的阅读服务矩阵。在这张立体化少儿阅读服务网络的共同协作下,上海童话节活动总量首次突破400项,实现了服务能级的显著提升,让书香传遍申城的每一个角落。最近获得国际图书馆学会联合会(IFLA)“年度公共图书馆奖”第二名的上海和平书院(虹口图书馆和平分馆)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它于童话节期间举办多场童书发布会、亲子奇妙魔法课等,受到亲子家庭的欢迎。
“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阅读活动、活动结束后流连忘返的身影,是支持上海童话节持续举办的最大精神动力。”主办方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表示,市、区、街镇公共图书馆及儿童友好阅读城市新空间串联成一张覆盖申城的‘阅读地图’,通过上海童话节的平台,以少儿为核心构建双向良性互动的阅读环境,让阅读资源均衡流动,让服务体系高效运转。我们希望更多的孩子在上海童话节的陪伴下,阅见未来,幸福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