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啄木鸟》2025年第10期|李佳:经纬人生——叩响“诚信之星”姜经纬的深情岁月(节选)
来源:《啄木鸟》2025年第10期 | 李佳  2025年11月18日08:05

小编说

多年前,世博安保期间的一次新闻采访,荧幕上的姜经纬被山西夏爸爸错认为逝去的爱子。从此,他将这份无关血缘的牵挂,织就跨越山河的“经纬人生”。吕梁山下、黄浦江畔,作为“儿子”,他开启了长达十二年的亲情守候;寻常巷陌、繁华社区,他作为基层派出所副所长,不仅以脚步丈量社区,更用智慧化解治理难题,让“一诺千金”在岁月淬炼中熠熠生辉,有力地践行了“诚信之星”的价值真谛。

经纬人生

——叩响“诚信之星”姜经纬的深情岁月

李  佳

引  子

在“千年古县”山西吕梁交城县的诸多名胜中,最著名的当数卦山;最为交城人骄傲和喜欢的地方,也是卦山。

卦山,位于交城山东麓,因形似八卦而得名。此地八峰耸峙,群山环抱,古柏参天。在华夏树木奇观中,有“黄山之松、卦山之柏、云栖之竹”并称之说。卦山之柏,形态各异,扎根绝壁之中,终年常青。“宋四家”中的米芾曾流连于此,并将其纳入三山五岳之列,誉之为“第一山”。

2025年5月的一天清晨,隔夜的寒气还未散尽,通往山门的路上出现了几个身影,在进山的人群中并不怎么显眼。这两老、两少,老的已经很老,头发都是雪白的;少的也不年轻了,脸上尽染风霜,俱是中年模样,其中较高的一个,头发也已花白。两位老人中,父亲模样的那位,似乎很动情,每隔一会儿便唠叨一句:“你妈妈最爱卦山,可是有阵子没来了。”而那位“妈妈”什么也不说,只一味地笑。

引起人们注意的,也是这位“妈妈”。因为她坐在轮椅里,身上盖着厚厚的毛毯。推轮椅的,是那个花白头发的大高个儿。想那轮椅定是不轻,大高个儿看上去有些吃力。可每当另外两人要换他时,他总是摇着头拒绝,说:“让我来吧,我难得来的。”脸都累得涨红了,却仍不忘经常弯下身,检查“妈妈”的毯子,或者是跟她说句什么。看他的样子,对卦山甚是熟悉,哪里有虬枝奇异的柏树,哪里隐藏着小路,哪里的野花已经开了,总能准确地指给“妈妈”看,每次他一讲完,“妈妈”便眉开眼笑。

这独特又和睦的一家四口,引来不少人羡慕或赞赏的目光,人们心里都想着:这家的儿子可真孝顺。老太太太有福气了!

一位长发披肩、身着休闲装的妇人,盯着他们看了许久,突然迎面走来,问道:“你们……是‘山西爸妈’和‘上海儿子’吧?”

这一句,又引得好几位路人驻足观望,而后纷纷点起头来,跟着插话进来,说:“对!对!是你们吧?”

有人对“父亲”说:“你们的‘上海儿子’回来啦?好啊!”有人对花白头发的高个儿说:“好样的!交城欢迎你!”更多的则是对他们四个人说的:“我看过你们的故事,太感人了!”

此情此景,让花白头发的高个儿一时有些手足无措,他委实没有想到,自己和“山西爸妈”的故事竟然有这么多人知晓;更没有想到,他在交城县已是半个名人了。

他,叫姜经纬,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也是一位人民警察,就职于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姜经纬是上海人,但他还有一个身份:山西吕梁交城县农民夏占海、梁巧英夫妇的“儿子”,夏宏的“兄长”。出生在上海的他,与山西的父母兄弟间,其实并无血缘关系。2025年7月1日,中央宣传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2024年“诚信之星”,姜经纬光荣当选。对此,央视新闻点赞道:“他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是诚信价值理念的模范践行者,以实际行动展现了以诚为本、以信为先的良好风貌。”

姜经纬当警察已有20年,做“儿子”也有12载。这两条线原本毫无关联,一南一北,一东一西,远隔山水,互不相交。然而一朝相逢,便在不经意间越缠越深、越织越密,逐渐汇入他人生的经纬,构成他独特的人生图景;也让他的生命与更多人的命运交汇融合,最终绘成生命长河中的一幅独特图景。是什么让两条线彼此交织?

就让我们跟着姜经纬一起,从头理起。

一、双轨人生:时代与命运的淬炼

浦东风云

上海市和山西吕梁交城县,相距1400余公里,一个在长江以南,一个在黄河以北;一个继承了吴越文明,一个立根于三晋大地;两地的经纬不同、气候不同、方言不同、风土民情皆不同……几乎没什么交集。

姜经纬祖籍江苏南通,却是在位于上海虹口区的部队大院里出生、长大的。笔挺的军装、整齐的队列、嘹亮的军号、挺拔的军姿,一起扛塑料枪撒欢儿的小伙伴,不常见面却十分严厉的父亲,将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将家照顾得细致入微的母亲……装满了他的童年。

1990年4月,开发浦东的决定传来;5月3日,浦东大道141号一幢不起眼的二层小楼门前,“上海市人民政府浦东开发办公室”和“上海市浦东开发规划研究设计院”两个单位正式挂牌。他记得父亲说:“我们也该去浦东看看。”

浦东,在这个8岁懵懂少年的头脑里,根本没有概念。直到1995年,姜经纬才真正对“浦东”建立印象。那一年,父亲从部队转业,面临两个选择——上海市老干部局和浦东新区公安局。父亲问了许多人、查了许多资料,又苦思冥想了好几天,最后作出决定:去浦东。

“为什么是浦东?”从此,少年姜经纬的脑海里,种下了这个问题。

自打父亲去了浦东,只要爷儿俩有机会坐在一起吃饭,姜经纬总是特别关注父亲口里的浦东,格外留心听父亲讲浦东的故事。他记得,父亲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想不到,真能成!”

后来,少年长成了青年,要参加高考了。父母都悬着一颗心,但二老的关注点是不一样的。成绩刚出来,母亲就紧张地询问分数,姜经纬满脸骄傲地说:“稳了!肯定上本科,我准备从这几个学校里选……”他讲得眉飞色舞,丝毫没留意父亲逐渐凝重的神情。可还没等他讲完,父亲突然打断道:“报上海公专怎么样?别急,可以想想。”

有什么好想的?当然不行!上海公专的全名是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是专科院校。“我明明考上了本科,怎么可能去专科?”为了自己的“人生大事”,姜经纬难得顶撞了他从小敬畏的老爷子,本已准备好迎接暴风骤雨,想不到父亲并未生气,只是淡淡地说:“别急着作决定,我们去看看。”

上海公专,也在浦东,位于最北边的一角,一面毗连着田地,一面可以望见江上的化工巨轮。像这样的所在,几乎是另一个上海,对当时许多上海人来说,完全是未知地。姜经纬没想到,自己竟然一下子爱上了这里。公专,太像他从小长大的部队大院了,队列、纪律、教室、宿舍氛围……全是他喜欢的。往公专的校园里一站,他仿佛又听到了耳熟能详的嘹亮军号,听到了威风凛凛的整齐步子。那一刻,他似乎一下子就长大了,突然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了。

而后三年的学警时光,对于姜经纬而言几乎是完美的。他高票当选了区队团支部书记,和区队长一起,带出了一支特别团结的队伍。他的成绩始终保持优等,还在学生自办的校刊《浪尖》做了编辑,更遇上了一群能相交一辈子的朋友。唯一的波折,是毕业前择业的时候,一个老问题摆在了他的面前:去哪里?浦东还是浦西?

此时的姜经纬已经学会“不着急作决定”了,他想再去看看,问一问自己的心。

如何去看?

跑着去。从初中开始,姜经纬就爱上了跑步。这次,他选择了一条从未跑过的路。周末清早,天刚蒙蒙亮,他便出发了,从家门口一路跑到外滩。到了金陵东路码头,姜经纬登上轮渡。没错,他此次奔跑的目的地,是浦东。

随着轮渡启动,对岸的东方明珠塔在他眼中越变越大。而远处横跨江面的杨浦大桥亦逐渐舒展,气势如虹。他听说,当年在杨浦大桥正式通车前,邓小平曾亲自登上大桥,冒着雨在桥上边走边看,而后问:“这是世界第一大桥吗?”在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后,这位89岁的老人激动地吟诵,“喜看今日路,胜读百年书。”

轮渡停靠在东昌路码头,姜经纬下了船,在滨江大道上继续奔跑,一幅幅现代化大都市的美景,在他的身边渐次展开。浦东开发开放后,最高峰时,有3000多个工地同时开工,每昼夜消耗建筑材料达10万吨;2001年,中国首次成为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东道主,主会场就定在上海黄浦江东岸的国际会议中心……一路奔跑,那些看过的书、查过的资料、读过的新闻、听过的故事,一同奔流进姜经纬的脑海,上面无不写着:浦东,浦东,浦东!

创业热土,是属于年轻人的,姜经纬很想知道,在这片热土上挥洒青春,能有什么不同。于是,他在择业意向上郑重地填写:浦东分局。

交城往事

交城,隶属山西省吕梁市,位于晋中平原西缘,毗邻省会太原,其置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隋代。1500余年来,交城见识过繁华,鼎盛时素有“交皮甲天下”之誉;亦经历过落寞,近代以来其发展缓慢,曾戴上“贫困县”的帽子。因为历史悠久,这里民俗多,年味儿也足。一到年关,就有美醉了的大碗汾酒,有像交城人一样神气的大秧歌和民俗表演“牛虎斗”。进入新世纪,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暖风中,交城人的日子红火起来:外出求学的多了,开办实业的多了,跑生意的也多了。渐渐地,人们的钱包鼓起来,简易小楼盖起来,餐桌上的美食多起来……

交城的冬天来得早,年味儿来得也早。往往公历12月刚到,年味儿便从四面八方丝丝缕缕地透进交城来了。紧接着,生意该结账的结账,工作该收尾的收尾,学业该冲刺的冲刺;不知不觉,家家户户的年货囤起来了,炉火旺起来了,香味儿浓起来了,鞭炮放起来了;游子们回家了,亲人们聚首了……喝上一口老汾酒吧,不醉不归。

而有一个人着实未归。眼瞅年关将至,他依旧很忙,但他忙得有力气、有奔头,心里想的是再多谈几单生意、多收几笔账,回家过个好年。他叫夏占海,原本是农民,后来好政策来了,他也抓住机遇办起了实业。夏占海的脑子灵、手巧,便发挥特长,开了一家玩具厂。50岁出头的年纪,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且能吃苦,渐渐地,在十里八乡乃至周边城市打开了局面,生意越做越红火。眼下,在郑州读大学的长子梁宇和在吕梁读高中的次子夏宏都回来了,家里的小仓房被妻子梁巧英用年货一日日地填得满满当当。看着家中其乐融融的景象,夏占海恋恋不舍地笑着出了门。出门前,他向妻子保证道:“再跑最后一趟,咱们就安心过年。”

“早去早回,等你回来包饺子!”刚把丈夫送出门,梁巧英便有说有笑地和儿子们忙活起来,交城的冬天冷,他们得多备些柴火和煤,把炉火烧得旺旺的。虽说丈夫外出忙生意,家务和农活儿大多落在了梁巧英肩上,但她对眼下的生活很满足。在她那辈人里,梁巧英是为数不多的知识女性,她读过书、教过课,结婚后本本分分地相夫教子,辛苦了大半辈子。如今丈夫做生意有了起色,家里的土坯房换成了简易小楼,两个儿子也争气,尤其长子梁宇,从小就是懂事孩子,能帮父母分担家务、照顾弟弟,年纪不大就会做一桌子好饭,如今又考上了大学,未来可期。

那天,下起鹅毛大雪,气温骤降。入夜之后,简易小楼单薄的墙面很快抵挡不住刺骨的寒意,母子三人又往炉子里添了煤,还是觉得冷得睡不着。于是决定去地下室,那里虽终年不见光,但留得住温度,冬暖夏凉。往年冬天,如果天儿太冷,他们入夜就往那里搬。果然,一躺进去,暖意就上来了,倦意也随之上来,母子三人很快便沉沉睡去。偌大的房子里,只剩飘忽的炉火像鬼魅般跳动,舞动着所有的触角,跟黑暗里的各种莫测打着招呼,做着交易。在这一片死寂中,命运的齿轮与时间一起,悄然推进……

“快来人哪!救命啊!”猝然一声尖利的叫喊,惊得四周犬吠声此起彼伏,亦惊起了四邻,引得大伙儿出门观望。

“老夏家出事了!”噩耗如寒潮般迅速蔓延……

不知是煤受了潮,还是烟囱里堵了灰,大清早来老夏家串门的亲戚一到门口,便察觉不对,待破门而入,发现了沉睡不醒的母子三人。不好,是一氧化碳中毒!乡亲们七手八脚地将他们送医救治,恨不得能插上翅膀,把死亡和噩运远远甩在后头……

而此时,坐标上的“交城”这个点,与1400公里外的上海并没有关联,悲喜也不相通。这一年,上海成功申办世界博览会,刚满一周年。

......

(未完待续,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啄木鸟》202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