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不断拓宽抗美援朝题材创作的历史纵深
来源:文艺报 | 康春华  2025年10月22日06:55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为纪念这一历史性事件,传承弘扬抗美援朝精神,10月19日,由辽宁省作协和辽东学院主办的“烽火记忆·时代书写”抗美援朝题材创作研讨会在辽宁丹东举行。辽宁省作协党组书记、主席周景雷,辽东学院党委书记赵璟,王筠、张子影、徐晨亮、韩春燕、傅逸尘、张啟智、骠骑、姚宏越等10余位作家、评论家与会研讨。会议由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孟繁华主持。

“这既是对历史的深切致敬,更是以文学为桥梁、让红色记忆代代相传的具体实践。”周景雷表示,期待广大作家、评论家共同探讨如何创新艺术表达形式,将抗美援朝精神以更生动、更深刻、更具感染力的文学形式呈现给当代读者。赵璟谈到,丹东是抗美援朝出征地,承载着英烈用献血与忠诚铸就的精神丰碑。期待广大作家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聆听历史回声,激荡创作灵感,书写抗美援朝精神在新时代的恢宏篇章。

与会专家表示,抗美援朝战争是以弱胜强的保家卫国之战,既是严酷的军事较量,更全面检验了新中国的政治凝聚力、外交智慧与国际影响力。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体现了中华民族在政治、军事、文化方面的深刻觉醒,这为当下应对复杂国际形势、推进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深刻的历史镜鉴与精神动力。大家谈到,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历久弥新。作家应当秉持为历史存证、为精神立传的使命,在历史真实中注入审美创新,在集体记忆中塑造动人形象,在崇高叙事中体现艺术匠心,推动这一重大题材不断迈向新的境界。大家认为,抗美援朝题材文学创作要着重处理历史与现实、真实与虚构之间的关系,积极应对读者阅读趣味的新变化、新要求,积极探索多样化的艺术表现手法,在英雄史诗、民族情怀、家国大义的文学表达中凝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意识,推动抗美援朝题材文学创作迈向新的深度与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