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又慢又快
很久以前,我父亲得到一张证书,表彰他从事专业工作三十年。我替父亲高兴时,其实受到惊吓:老天爷,三十年,多么漫长,年深日久啊。不知不觉,轮到我了。十几年前,也拿到一份证书,认可我从业编辑生涯三十载;数年前,又获一枚“光荣在党50周年”纪念章。这两天,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会龄三十年以上的老迈之徒,我参加“回家”活动,被年轻人一口一个“任老”地叫着,如梦初醒,叫人一激灵:光阴果真似箭,日月委实如梭。悠悠岁月,不经使啊。
以上所列,三十年也好,五十年也罢,表明人生的最大转折,莫过于,拥有这几笔不断上涨的数字,与退休金无关,仅仅标注着,你作别红尘的倒计时。
我从不唱衰人生。检索自己活到这把年纪,本质上,向来不懂得恐惧感,不懂得挫败感,不懂得自悲感,不懂得沧桑感,始终伴随着盲目的乐观;说白了,就是活了个没心没肺。
当年,我以“文坛杂工”(编辑)的身份入会,在文豪如云的团体里,意外受到关照,参加过中国作协境内外若干参访、研讨、会议,参与过多次年度新会员评审、重点作品扶持论证,充任过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两届)评委,等等。
我会记着中国作协历来许多领导及多部门的兄弟姐妹,或者侄男侄女。本人糊口的单位,归属文联系统,而我恰恰是在中国作协,乃至许多省市作协,感受到了家人的温存。比如,袁敏主事的浙江作协《江南》杂志,连续五届(十年)聘邀我为“郁达夫小说奖”评委。
此番“回家”,重逢了旧友,结识了新朋,领略了作协工作人员的敞亮、谦和、融洽、敬业。安逸的晚秋时令中,吃了喝了,不能挥挥衣袖,就此一别。未来几天,我会响应“建议”号召,重温成就的同时,搜寻工作的瑕疵。开动脑筋,建言献策,以不枉上京一趟。
男人不容易娶对女人,女人不容易嫁对郎君,但咱们幸运,都入对了协会——中国作家协会。我说的“岁月又慢又快”,就像众多短句一样,既不虚妄,也不真实,只是一种感觉。想得开的人,都不会计较,自在度日,从容前行。余生会尽力,将中国作协的会员,当得久一些,再久一些。
(本文系作者2025年10月16日在中国作协座谈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