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明联手传承红色文脉,韬奋书屋在其出生地揭牌
邹韬奋为什么能够成为文化抗战的一面旗帜?韬奋精神如何在当下焕发时代价值?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以“邹韬奋与文化抗战——纪念韬奋130周年诞辰”为主题的第十一届韬奋学术研讨会在韬奋先生的出生地福建永安举办。
邹韬奋出生于福建永安,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卓越的文化战士,杰出的出版家和新闻记者,也是新闻出版界唯一被列入首批国家公祭日公祭烈士名录的代表人物。以邹韬奋名字命名的“长江韬奋新闻奖”“韬奋出版奖”激励着一代代新闻出版人不懈追求。
永安是东南抗战文化名城,抗战时期福建省会内迁永安达7年半之久,思想文化界人士云集,期间成立出版社39家、编辑单位近20家、新闻通讯机构4家及新闻学会、文化学术团体40余个,成为名噪一时的“新闻出版之城”。
研讨会既是对韬奋先生的告慰,也是对红色文脉的传承,还是沪明两地文化合作结出的又一硕果,旨在追寻韬奋先生精神足迹,回顾红色新闻出版事业的奋斗历程,弘扬新闻出版人群体的爱国精神与时代担当,推动韬奋精神的研究传承取得新突破、新成果。活动由上海韬奋纪念馆、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邹韬奋研究专业委员会、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韬奋研究院、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主办。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邹韬奋以笔为枪,与“六刊一报一书店”密切相关——《生活》周刊、《大众生活》、《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抗战》三日刊、《全民抗战》、《大众生活》香港版以及生活书店,这批以抗战为主题的刊物和生活书店出版物,发出团结御侮、抗战到底的最强音,在读者中唤起爱国热情,为奋起反抗的军民鼓与呼,把一批批青年引上革命道路。周恩来曾高度评价韬奋:“在他的笔底,培育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团结,促成了现在中国人民的胜利。”
纪录片《邹韬奋・笔走惊雷》展映,“韬奋书屋”揭牌及赠书仪式同期举办,该书屋由永安市在韬奋基金会、上海韬奋纪念馆等支持下打造,以空间承载精神、以阅读传播文明,让“竭诚为读者服务”宗旨在这片热土生根发芽。韬奋基金会、上海韬奋纪念馆、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向书屋捐赠了一批珍贵书籍,为“书香永安”建设注入精神资源。福建日报社法治全媒体中心与永安市融媒体中心签署福建省省级新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建设合作协议并授牌。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挥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洪九来副教授、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曹立新副教授聚焦“韬奋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重要贡献”“生活书店民主集中制原则在抗战时期的坚守与前行”“以新闻为业:邹韬奋的志趣与手艺”作主旨发言。学术交流环节,分论坛围绕“抗战出版物专题”“韬奋的新闻出版实践与思想精神专题”“生活书店&事件与记忆专题”等主题研讨,深挖韬奋精神内涵,探讨其对当代新闻出版行业的价值。
在沪明对口合作背景下,自2023年起永安市与上海韬奋纪念馆联合开展史料整理、主题展陈、学术研讨等,致力于推动两地文化繁荣发展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