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人民文学》2025年第9期|王计兵:把平凡的生活烟火编织成诗歌(节选)
来源:《人民文学》2025年第9期 | 王计兵  2025年10月15日08:15

王计兵,笔名拾荒,一九六九年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外卖骑手。因一边送外卖一边写作而被网友称为“外卖诗人”。出版诗集五部,曾获江苏省第八届紫金山文学奖诗歌奖,受邀参加二〇二五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

把平凡的生活烟火编织成诗歌(节选)

王计兵

一九八八年,我第一次离开故乡,成了一名进城讨生活的农民工。我不知道自己算不算第一代农民工。作为一个从农村走进城市的年轻人,我初次对人生产生了思考。人的一生究竟为了什么?什么样的人生才契合我们内心的渴望和需求?带着这种迷茫,我偶遇了路边的旧书摊。我永远记得初次遇到旧书摊时那种激动的心情,我几乎是跌跌撞撞地奔向摊位,仿佛一种久别重逢。我读书的时候成绩也不错,从一年级到初二,每个学期都是三好学生,每次放假,我的书包里都骄傲地装着奖状。但是当时作为一个学生,我并没有觉得读书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情。可自从初二辍学之后,反而对书籍产生了眷恋,就这样,遇到了旧书摊,那种心情突然得到了释放。这是人性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弱点,当我们拥有时不觉得珍贵,失去后又开始追悔。从那之后,我爱上了阅读,后来又爱上了写作。

一九九二年,我发表过一些小小说作品。此后,为了写长篇小说,我白天劳作,夜里写作。过度的疲劳导致我身体健康出现了问题,再加上过于追求作品的真实性,引入了很多生活中的真实情节,而我自己则时常扮演那些虚构的人,精神状况也被家人怀疑,最终导致父亲一把火烧掉我所有的手稿,禁止我再写作。一九九三年,我结婚了,没想到,我爱人也加入反对我写作的行列。由于家人的反对和自身的原因,我再次发表作品时已到了二○一七年,中间跨越了二十五年。但是这二十五年我从来没有放弃写作的爱好,也是这二十五年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人生是一条线段,在岁月里跨出的每一步都算数。所以后来总结这二十五年时,我曾经写下这样的话:“写作是落在我生命空地上的一场大雪,它不改变我的生活,但绝对会让我的生命因此而变得精彩。”“如果我的生命是一种攀缘植物,文学就是插在泥土里的支架,为我提供生命向上的拉力。”“当我感到孤独,蹲在荒野里哭泣,文学就是抚摸我后背的一双手。”“生活是一面斜坡,诗歌是陡峭的另一面。”“梦想是生活的辅佐,绝不是生命的禁锢。”我很庆幸自己这一生爱上了文学,感受到了岁月更多的美好和滋味。

人一定要学会给自己树立一些信念,并且坚守它,这样才会让人生变得更精彩。

其实幸福就是内心的一种感觉。只要我们愿意敞开心扉,幸福就会无处不在。比如后来我开始做外卖工作,到现在已经七个年头了。在七年的外卖生涯中,我的差评停留在个位数。我努力把每一单送好,用最好的态度对待顾客,做一行就要爱一行。记得年轻的时候,我崇拜一个表哥,他教育过我几句话,让我记忆深刻。他说,我最大的缺点是爱笑。还说,一个爱笑的人在生活中容易被欺负。但是我并不这么认为。在我的外卖工作中,倒是因为我的笑容和我的态度,得到了大量的好评。有些顾客说我的笑容很治愈。从事外卖员的七年时间里,我已陆续获得“十佳骑手”“先锋骑手”“最美外卖员”和“骑手微光奖”,现在是“荣誉骑士”。生活真的是一面镜子,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它,它就会回馈你什么样的结果。岁月推翻了一些人对生活的偏见。

近来越来越多的朋友问我,你还在送外卖吗?我还在送外卖。送外卖是我从事过的最轻松的一份工作,也是我最热爱的一份工作。我不否认这份工作带给我的压力和委屈,但是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对生活的认知和态度也不同。就像有些朋友关注我的过往,通常会发出这样的感叹:“那么艰苦,你一路是怎么走过来的!”实话实说,我真的没有感觉到日子是艰苦的。反而是当我们走过了那段艰苦的岁月,在回首往事的时候,越是艰苦的从前,越会成为生命中精彩的闪光。就像我曾经过了十多年没有床的日子,每天晚上只能席地而卧。我爱人的额头有一个伤疤,就是当年被老鼠咬伤的,因为我们睡在地上。邻居送来的旧沙发感动了我的家人,也触动了我内心柔软的那一部分,因此写下了一首诗歌——《我笨拙地爱着这个世界》。这首诗歌是我最好的爱情诗之一,同时也成了我们最特别的记忆。旧沙发在我们家至今已经十五年了,接收时沙发断了一条腿,被我爱人用书本垫住。现在,那个沙发腿依然用书本垫着。我们保留了旧沙发原本的样子,弹簧已经断裂,我们铺上了木板和纸箱,把它重新撑了起来。人是情感动物,旧沙发在我们家早已超越了一个沙发的价值,成为我们一段生活的标志。每当聊起这个沙发,我们的内心都充满了关爱和感动。就像我现在依然在送外卖一样,我对外卖这份工作同样充满了感情。不久前,我还特意在外卖午高峰,用半个小时完成了五个六楼单,几乎是我的工作极限,跑得浑身大汗。也有的朋友在问:“你现在还需要跑外卖养家糊口吗?”的确,自从出书以来,稿费的收益早已超过了我跑外卖的收益,甚至送外卖的时间也被各种活动挤占。我是这样想的:我今年已经五十七岁了,我们这个行业的年龄上限是六十岁,也就是说,我还有三年的职业生涯,我会特别珍惜。几年后,当我退出这个行业,身体也肯定没有现在这么健壮了,那时我再回想用半个小时跑了五个六楼单的状态,想到大汗淋漓的痛快,应该也是非常愉悦的。人要学会调节身心,享受生命。况且,由于稿费缓解了经济状况,生活压力也减弱了。一松一缓,我对这份工作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我很享受这样的生活。我特别喜欢这样一句话:“比起明天,我们永远生活在最年轻的一天里。”

因为这几年我写作的事在网络上发酵,有很多朋友问我这样一个问题:“外卖员每天都在争分夺秒,你是如何在争分夺秒中挤出时间来创作的?”我总结道:“我们的生活是固态的,我们的爱好是液态的。只要保持热爱,液态肯定会自然而然地流淌进固态的缝隙里。”

长期以来,我也保持着用纸笔写作的习惯。我身上随时都带着一支笔,为了方便记录,我还不断地更换写字的笔,从圆珠笔、水笔到记号笔,以保证可以把诗歌写在所有的物体上,包括顺手捡来的纸板、泡沫箱等。但是送外卖之后,争分夺秒的生活的确没有给我留下用纸笔好好写作的时间。最后一次用纸笔写作,是一天晚上,我给一家六楼送外卖,顾客接收外卖后关门的瞬间,力量用得格外大,我形容说,当时自己的灵感被挤了一下就喷涌而出,觉得应该是一首非常精彩的诗歌。我从六楼快速跑下来,从餐箱里取出纸笔,那个灵感却在瞬间消失了。一个喜欢写作的人,灵感丢失,会特别痛苦。我带着纸笔重新跑回六楼,假装再次给顾客送了一单外卖,如此往返,跑得我浑身大汗,灵感却依然没有出现。最后,我写下了另外一首诗歌——《诗歌是件体力活》。至此,我明白,要想好好地生活和好好地写作,就必须寻找一种更契合我的方式。

于是,我改变了习惯,开始尝试用语音进行创作。为此,我还专门启用父亲生前的手机号注册了微信,以此来保证我用语音创作时能够有更多的情感元素。每天工作的间隙,等餐、等电梯甚至是等红灯的时候,灵感来了,我就快速用语音给自己留言。等闲下来的时候,我再把留下的语音转换成文字,就创作出了我想要的诗歌。同时,正因为不断用语音写作,也锻炼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了我越来越标准的普通话。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色。一个人要学会适应当下,不要被抱怨左右。过多的抱怨会让人丧失信心。个体融入社会、融入时代很容易,而不是反过来,任何时候都不可能让时代去适应个人。在任何时代,生而为人,都需要在内心里遵守自己的信仰。信仰最终会支撑起我们的人生,让我们活得更加有劲儿,更加精彩。这些年,生活的多元化正在把文学挤压到边缘的状态,也常有人质疑读书写字有什么用。其实,恰恰是文学的“无用之用”,带给我们更加强大的信念和力量。

一次,我和一位老师一同去外地参加一个活动。由于经济舱比较拥挤,那位老师便加了不少钱升了舱。等待登机的时候,我们聊了起来。

我说:“如果是我,肯定不会升舱,而是会省下这笔钱。”接着,我跟他讲了这样一件事。

有一天晚上,我从儿子的学校返回昆山。因为宁波到昆山的直达车很少,我就选择先坐高铁到上海虹桥。可抵达虹桥后,我发现已经没有从虹桥返回昆山的高铁了。要是在这儿住宿,得花不少钱;打车回去,至少也要一百五十块。

后来,我就在高铁站外面的一座人行高架桥上留宿了一晚,那里有不少人过夜。高架桥上的凳子造型各异,有的像Z,有的像S,有的像C。当我们倚着自己停留的位置躺下的时候,和这些座位的形状高度相似,像一个个大写的汉语拼音。我突发奇想,如果把这些拼音组合起来,能拼出什么?为此,我还写了一首诗。爱好让这个夜晚变得美好了。

按我的换算方式,在那儿留宿一晚,至少相当于省下了打车的一百五十块钱。假设我这天上班送外卖,那就约等于上了一天班。这样的换算方式让我很开心,也就不觉得苦了。而事实上,我是真的没觉得这是生活中的苦。

…… ……

(本文为节选,完整作品请阅读《人民文学》2025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