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贝日记》(修订版)在宁发布,拉贝主题展同日开幕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缅怀国际友人约翰·拉贝及其人道主义精神,9月7日,《拉贝日记》(修订版)新书发布会暨“我从不停止呐喊”拉贝主题展开幕式在南京朴阅书店举行。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周峰,江苏人民出版社社长王保顶,南京大学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主任杨善友,南京大学德语系主任陈民,《拉贝日记》译者刘海宁,朴阅书店创办人许剑锋等出席活动。
1937年,侵华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时任德国西门子公司南京办事处经理的约翰·拉贝同其他在华国际人士设立了“南京安全区”,拯救了25万余名中国人的生命。从1937年9月19日至1938年2月26日,他将自己所见所闻的日军暴行以各种形式记入日记,这就是后来著名的《拉贝日记》。这部在柏林尘封60年的珍贵史料,直至1997年中文版以世界首版面世才重见天日,是当时“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中数量最多、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史料”。
主题展开幕式上,周峰在讲话中强调,《拉贝日记》不仅是珍贵的史料,更是“穿越时空的正义呐喊”,而本次《拉贝日记》的修订再版与展览的举行,就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王保顶在致辞中介绍了江苏人民出版社与《拉贝日记》的渊源,以及相继推出单行本、青少版、全译本、影印本的历程。杨善友指出,拉贝的精神正通过其故居的保护和日记的不断再版得以传承,持续叩击着后世读者的心灵。陈民在发言中回顾了南京大学“拉贝日记与和平城市”团队自2021年成立以来,致力于传播拉贝的人道主义精神、讲好历史故事的历程。刘海宁分享修订心得,表示本次修订在语言与考据上力求精准,是对历史负责的体现。
新书发布后,王保顶、杨善友、陈民、许剑峰共同为拉贝主题展揭幕。展览依托《拉贝日记》原文,以“记忆、联结、和平”为关键词,立体式展现拉贝其人其事,共设置“谁是拉贝?”独立展厅,以及“1937—1938,拉贝在南京”“不止拉贝——并肩者与传承者”两个主展厅。展览将持续至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