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坊间对话第42期:网络文学为文学带来的新元素”在京举办 从先锋,到通俗,到大众,网络文学能经典化吗?
来源:北京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 |   2025年09月22日10:20

近年来,网络文学作品量质齐升,积极突破“升级打怪”的固化模型和“爽感至上”的叙事逻辑,转向更复杂的人物塑造、更深沉的情感表达以及对现实的观照。9月16日,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北京作家协会承办的文艺评论系列学术对谈活动“坊间对话第42期:网络文学为文学带来的新元素”在北京市文联艺术工坊举办。活动邀请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丛治辰担任学术主持,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阅文集团签约作家齐橙,番茄小说总编辑谢思鹏,就网络文学经典化路径等话题展开对谈。

取经传统文学:讲好故事、塑造人物、锤炼文字、厚植思想

何弘指出,网络文学是在文学不断发展迭代中出现的新现象,是在传统文学母体滋养下发育起来的。上世纪90年代,网络文学被认为是先锋性的探索文学,目前网络文学重新回到“讲好故事”这一源头,网络文学从武侠演绎、传统小说等文体资源中汲取养分,不断丰富自身类型,但其内核仍是如何讲好故事、塑造人物。小说的第一个阶段是对生活的传奇化,进而发展为人物的性格化,网络文学需要从传统文学故事的讲述中学习如何塑造具有成长性的人物。

齐橙认为,网络文学应该向传统文学去学习其对世界的思考、对人类的思考、对人物的刻画。一部好的小说应有四个层次,一是要有故事,二是要有好文笔,三是要有人物刻画,四是要有思想。在文笔渲染和人物刻画方面,网络文学需向传统文学积极取经。四大名著中的故事可能很难完全记住,但其塑造的人物形象流传千年,网络文学作品《全职高手》塑造了有血有肉的人物群像,令人印象深刻,但多数网络文学中的人物塑造常带有刻板印象。

谢思鹏表示,网络文学作者通过传统文学学到了讲故事的技巧。传统文学为网络文学带来了较为稳定的读者和市场,因阅读传统文学而培养出良好阅读习惯的读者,能够将这一习惯延续到阅读网络文学;传统文学为网络文学带来了较强的生产力,大量阅读传统文学的读者是网络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主力;传统文学中的内容也为网络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素材。

丛治辰提出,读者对故事的喜好是亘古不变的,传统文学长达十几个世纪的沉淀为网络小说提供了大量讲故事的技术与经验。网络文学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其内在审美特质仍离不开传统文学。网络文学诞生之初,伴随着新技术、新媒体的变革,无论是向传统文学的学步阶段、同新技术结合的先锋性质文学、还是通俗意义上的网络小说,网络文学相较于已有成熟的鉴赏、生产、传播、审美机制的传统文学来说,是较为边缘化的。

大众共创:即时反馈的文学创作实验

何弘认为,网络文学不仅是类型小说的延伸,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新的文学形态。在互联网时代,大众写作成为可能,网络文学打破传统出版壁垒,实现创作平权,让大众从读者变为共创者。借助互联网媒介,文本成为流动的、交互的场域,读者评论可实时影响创作。这种共创、共读、共享的模式,超越了传统文学的静态结构,催生了全新的文学形态,使网络文学成为大众参与的文化实践。

齐橙表示,网络文学可能不是一种文学形态,而是一种文学现象。网络文学以其低门槛、大众化的创作机制,汇聚百万作者同步开展文本实验。网络文学超长篇幅、多元叙事、即时交互、快速迭代等特征,使题材、结构、语言持续创新,并及时获得市场反馈。网络文学可以说在做一种能够得到即时反馈的文学创作实验。

谢思鹏指出,网络文学平台赋予人们新的机会:一是零门槛创作并可见,只要作品上线,即有机会被读者发现,被看到即更容易走向个人化创作的成功;二是读者评论实时公开,情感与观点获得广泛回应,形成互动社区,增强阅读体验;三是百万作者同台迭代,题材、语言、叙事快速融合更新,小众亦有机会破圈。这种快速试错和优化过程,使得作品质量不断提升,创新性更强。

丛治辰认为,网络文学的交互性在何种情况下可以成为一种审美素质,还需要一个漫长的建构过程。互联网的诞生促成了数量的聚集,拆除了时间和空间的区隔,互联网为创作者、读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需要创作者们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并坚韧不拔地做下去。

经典化路上:用发展的眼光让更多好作品被看见

何弘认为,新旧是相对的,网络文学是一个新事物,正走在经典化道路上,未来在回望现在这段文学史的时候,有一部分作品一定会被视为经典。网络文学经典作品的定位需突破传统的旧尺度,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需要更好的机制,在算法数据之外把真正优质的作品筛选、推荐、沉淀出来。

齐橙表示,现今网络文学已经产生了一部分优秀的经典作品。网络文学的出色之处在于其是一种草根文学,需要更加“接地气”的评论家。网络文学的受众很多是基层工作者,评论家在评论网络文学时,应将自己的位置同芸芸众生齐平,从普通人的欣赏视角去推荐介绍网络文学作品。此外,随着网络文学读者的不断成长,他们会沉淀出自己心目中的经典作品。

谢思鹏认为不同评论群体都是被需要的,我们应当让好的故事影响到更多的人。番茄小说平台通过算法分析,以短剧、纸质作品出版等形式将许多优质的文艺作品呈现给有着不同阅读需求的群众。网络文学有着极强的发展潜力,各位读者和专家学者应当给予其充足的时间,让更多的好故事被“看见”。

丛治辰提出,文学作品的“经典化”与其“好作品”之间并非必然的等同关系。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语境往往孕育着差异化的审美评判体系与价值标准,许多经典文学作品不只是写得好,并在其时代中产生了重要的价值影响,而且经过时间洗礼留下的是好的、经典的作品。

与会人员合影

与会人员合影

观众提问现场交流环节中,观众踊跃提问,围绕网络文学发展现状等问题,同嘉宾展开深入交流。本次活动在京艺苑视频号、新浪新闻等多个平台同步直播,183.7万人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