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作协组织开展“绿色自贸港,蔚蓝南海风”诗词创作采访活动
为弘扬中华古典诗词文化,深化生态文学与海洋文学创作,以文学视角展现海南自贸港建设风貌,海南作协于9月18日至21日在乐东、白沙、东方等地开展“绿色自贸港,蔚蓝南海风”诗词创作采访活动。采访活动由海南作协专职副主席、秘书长王姹带队,来自省内各地的40余名海南作协会员参加采访活动。
中华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明珠,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在中华文明灿烂的历史长卷中,无数绚丽华章诵读至今。“大江东去”“帘卷西风”“饮马冰河”“明月天山”,这些穿越千年的诗句,至今仍照亮着我们的内心。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中华古典诗词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时代活力,是文化创新的宝贵资源。
从9月18日至21日的四天中,采访团成员赴乐东黎族自治县、白沙黎族自治县、东方市,先后参访了白沙河谷、莺歌海盐场、白沙茶园小镇、白沙起义纪念馆、大广坝水电站、白查村、俄贤岭等地,探访海南文化,体验风土人情。
举行座谈会
位于乐东黎族自治县佛罗镇白沙河谷博物馆,围绕海南多民族文化,以海南黎族、苗族、汉族传统民俗为特色,展示民族服饰、生产工具、文字图画等实物资料。白查村是东方市江边乡下辖的黎族自然村。白查村现存落地式构造的81间船形屋,其营造技艺反映黎族建筑由干栏式向地居式演变过程,具有独特的人文价值,被纳入海南热带雨林和黎族传统聚落世界遗产预备清单。采访团一行先后来到白沙河谷博物馆和白查村,了解海南多民族原生态民族文化,了解多民族共同创造的海南文化的发展历史,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海南莺歌海盐场成立于1958年,是海南久负盛名的一家国有企业,也是我国南方最大的海盐场。莺歌海盐场除了盛产海盐外,也是海南岛著名的的渔业基地。随着盐业、渔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产业的升级换代,莺歌海盐场旅游业蓬勃兴起,成为海南西部旅游的一抹亮色。采访团成员在莺歌海盐场了解盐场近七十年艰苦奋斗的历史,了解莺歌海人所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莺歌海精神。海南大广坝水电厂是海南省最大的水电厂,大广坝水利枢纽工程是海南省第一个被列入国家“八五”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是集发电、灌溉、供水和旅游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采访团深入了解大广坝建设历史,了解大广坝水利枢纽工程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为今后的文学创作积累素材。
采访团一行还专门探访了白沙黎族自治县白沙茶园小镇的万亩生态茶园。这片茶园坐落于一处独特的地质遗迹之上——约7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形成的陨石坑。如今,直径数公里的陨石坑已演化为连绵坡地,陨石撞击形成的特殊环境,结合优良茶树品种及传统制茶工艺,共同塑造了白沙绿茶独特的品质魅力。
以白沙绿茶所形成的白沙的“绿”相辉映的是白沙的“红”。在白沙的采访中,采访团特地来到白沙起义纪念馆,寻访1943年王国兴、王玉锦领导的白沙起义战斗的足迹,感受先烈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赓续红色基因,传承红色文化。
采访团还专程到东方市广坝乡境内昌化江中游的俄贤岭,深入热带雨林,实地踏访俄贤岭生态保护工作,了解俄贤岭生态文化建设。
在四天的采访中,采访团成员一路踏访一路歌,他们满腔热情,吟哦书写,记录海南海洋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成就,赞美新时代海南山乡巨变山海巨变,歌颂海南自贸港火热的建设场景,现场创作了几十首古体诗词,同时也为今后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文学素材。
海南作协专职副主席、秘书长王姹表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这是文学创作的基础,也是文学工作者获取创作灵感和创作素材的重要途径。作家需要亲身体验生活,了解人民的情感,投身于火热的社会生活当中,为自己的作品注入真实而深刻的内涵。此次海南作协以“绿色自贸港,蔚蓝南海风”为主题,以诗词为创作文体组织采访活动,目的是引导海南广大文学工作者关注海南自贸港建设和海洋文化、生态文明发展,聚焦海南的山海巨变。今后,海南作协还将继续组织包括古体诗词在内的各类文学采访活动,提升文学创作水平和作品质量,为展示海南自贸港建设成就、推动海南自贸港文学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