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陈鹏长篇小说《群马》研讨会在京举行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单小菁  2025年09月16日11:17

9月14日,陈鹏最新长篇小说《群马》研讨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群马》曾刊登于《收获》长篇小说专号,此次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单行本,无疑是对陈鹏小说创作的进一步肯定和认可。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现场

会议由北岳文艺出版社、云南省作家协会、昆明市作家协会共同主办,云南金诚种子科技有限公司予以特别支持。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邱华栋,云南省作协主席范稳,评论家贺绍俊,《小说选刊》副主编顾建平,以及张庆国、何凯旋、徐刚、聂梦、刘诗宇、王朝军、田应时、阿莎莱、赵霍山等参加研讨。《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陈涛主持研讨会。

陈鹏作为国内的先锋小说家,素有“文学硬汉”之称。邱华栋称陈鹏为“文坛狠人”,他不仅创作了大量高质量的文学作品,主持过诸多影响力和美誉度俱佳的刊物,而且在文体探索方面走在国内文坛的前列。小说《群马》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新收获,无论是叙事的角度、语言的强度,还是情绪情感的密度和结构的力度,都把握得相当精湛,整部小说浑然一体,让我们重新认识了文体之于内容的审美向度和多样可能,无疑是一部独树一帜的优秀之作。

贺绍俊对《群马》赞赏不已。他认为,这部小说具有强烈的实验性,创造了一种纯粹的倾诉效果。通过这种排山倒海式的叙述,充分彰显了“群马”和群马背后50年的人事和历史。高贵、优雅,奔腾着英雄血液的马,高亢而明亮,寓意着我们曾经有过的经过战火洗炼过的布尔什维克式理想。小说将马的世界与人的世界交织在一起,就是要讲述理想所遭遇的故事,或者说理想的变异。因此他要在小说中创造一个群马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理想始终像太阳一样光芒四射。他看到了我们的历史和现实,不仅有人的世界,也有马的世界,不仅有现实中的复杂和卑贱,也有理想中的单纯和高贵。

范稳直言读小说时一股亲切感油然而生,因为故事以云南昆明的军马场为背景,通过独立环境中群体命运的变迁,勾勒出一个行业由盛转衰的时代轨迹。并指出作者作为70一代,不断追求叙事的创新性,展现写作的前卫姿态。文中那些看似“无意义”的坚守,例如对废弃场所的留恋、对衰落事业的执着、对琐碎日常的细致描摹等,恰恰是凸显角色伟大人格的载体。

顾建平则从小说的神性特质、隐喻色彩、群马精神等角度予以了解读。他认为,小说中设定的叙述者“巡夜人”,在明暗交错的独白性叙事中起到了对人类历史命运的观照作用,他既是小说的观察者,又是参与者,但间离在小说文本内外,像一个通灵的信使。

与会专家从不同视角对《群马》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何凯旋认为,海明威硬汉式的短句和福克纳、乔伊斯逻辑性极强的狂欢式长句的叠加,构成了小说的佩德罗·巴拉莫精神,达到了一种人鬼不分的自由之境。徐刚指出,其历史讲述缝隙中,有一种理想化的浪漫逻辑在回响。聂梦、刘诗宇、王朝军对小说的复调性和废墟美学,对坚守语言的敏感性自治,对深藏在其壮怀激烈气韵中的集体无意识给予了高度评价。

《群马》作者陈鹏

《群马》作者陈鹏

会议最后,《群马》作者陈鹏回顾创作历程时总结道:“比小说技法更重要的是情感的深度。”小说创作总会有缺憾,但优秀的作品必须依靠充沛的情感来实现,所以在这个似乎“耻于谈论感情”的时代,他仍坚持在写作时释放浓烈的情感。且作家写作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回望生养自己的土地,这也是对父辈的一种交代。《群马》创作充满了“非真实、不可靠的叙事”,由此体现出人性中“恶”和美好品质被摧毁后的“死亡”结局,小说希望赋予其时代意义。此外,作家透露自己有写《群马》续集的计划,想要继续书写人对重建精神故乡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