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校园文学》2025年9月青年号|张广超:淬火线
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寸金山河,勿忘国耻。本期的诗歌栏目特别推出曾经参加过大阅兵的老兵书写的诗歌,诗人将既往的阅兵训练淬炼成诗,为共和国的盛世献礼。
长安街的刻度
第三次的筛选降临,在奔赴阅兵村之前
考核的锋刃,终于按专业分开
旗手需练习擎旗,更需将目光凝固成铁
框子兵与架子兵,是校准足尖的准星
其余队员在标尺线上,反复丈量
七十五厘米的荣光
当考核结束,我们屏息静待
暗涌,在饮料瓶倾斜的夜晚碰撞
方阵的荣光岂能黯淡?
战士们的焦虑瓶里浮沉,直到捷报
越过友邻的营帐,窗内交换的眼色
比口令更深
征兆,已显露于绷紧的肌腱中
有人的膝关节里,开始积存隐忍的月光
半月板的隐痛,日渐沉重
此刻我才懂得,如何将力量藏于骨髓深处
如弓手暂时收满弦,调整呼吸的箭
冲得猛,怎及走得久?
待命的星火,在蓄积的静默里
正把身躯,弯成待发的弓
归零
起初,我们脚步踏空
立正稍息,重复的动作如木头人般迟滞
而眼前是训练场,动作反复中
变涩变重
直到,那排身影拔地而起
劈开正午的光线,标尺般的身姿
纹丝不动
口令未落,已钉进大地
我们,谈笑里有风沙的颗粒
有长安街华灯下的露水
有千万次摆臂骨节中蓄积的惊雷
原来平凡的金属需被淬火
才能唤醒沉睡的刃锋
站立也是战场,微小的转体
也需毕生之功
当身躯成为口令的延伸
训练场延展为辽阔的边境
我们在汗水中蜕变
列队!向刀尖的丛林致敬
刻 度
年味,还粘在归途
寒风勒紧站立的身躯,四小时脚掌酸痛麻木
膀胱胀痛,尿意如冰尖般刺痛
禁令,是落下的闸门
球鞋在储物柜里结出蛛网
只有厕所深夜的剪影,用绷直的脚尖
切割月光
新闻联播声浪里,膝盖压着地面开花
汗水在踢腿时凝聚,有人把麻木视为台阶
钢尺咬住脚踝那刻,脊椎里
升起拔节的脆响,身姿
从驼背,剥出崭新的白杨
教官眼里游动着标尺
——稍息、立正、转体、齐步
有人的关节,似生锈的铰链般僵硬
背包在暮色中悄然凹陷
所有目光都长出倒刺,刺向那些
空荡的床板,当编号被晚风擦去
营房在寂静中战栗
——此刻,钢盔下的种子
开始发芽,要么长成磨亮的刺刀
要么成为铁砧上,那声未及呼号的碎屑
无声地消散
脚印重叠脚印
脚印,嵌入军姿的标尺
影子,沉默的副手,铆进水泥地
绷紧的脊梁划开汗水
风,这隐形的口令
在衣褶与地面间反复穿行
抹平所有足迹
目视前方。阳光的毒刺楔入骨缝
影子骤然弹射
——在滚烫的阅兵场上
烙下火红的钢印
张广超,男,四川富顺人,军旅多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于《诗刊》《解放军文艺》等刊物。现居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