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寻金乌拉山
来源:北京晚报 | 陈丽伟  2025年09月15日08:17

牛羊在山下吃草,众鸟在树上欢歌,它们不知道,在地层深处,一条条矿脉像一条条黄金的大鱼,沉睡了亿万斯年,在等待被唤醒,被挂上鱼钩钓到地面。

乌拉山,阴山山脉南支,秦汉称高阙,明清称穆纳山,远看其貌不扬,东西横亘也就七十公里。在旅游者眼里,它是别开洞天犹如仙境的目的地。在音乐爱好者眼里,它是青草连绵身躯巍峨宛如诗篇的《莫尼山》。在长年累月跋山涉水风餐露宿的野外地质调查队员的眼里,它却是一座矿藏丰富矿脉神秘的宝藏。

我到乌拉山,正是盛夏。远望乌拉山一片翠绿,但是,百年来的两场大火,已让乌拉山的原始森林焚毁殆尽,现在所见,都是人工次生林。烈日当头,碎石满地,乌拉山深处的哈达门沟,孤零零的简易帐篷里,轰鸣的钻机在地质工作人员的操控下,日夜无休地工作。一根根一米五长、直径七十五厘米的探管首尾相握接力前行,在金刚石钻头的带领下,以七十五度角急速旋转着向大地深处坚强挺进,直至想要抵达的位置。在乌拉山,它最深能到达两千米的岩层深处。然后,钻机反方向旋转,探管一根根渐次拔出。拔出的探管里,已经抱回来一根根记录着亿万斯年地层变迁和矿藏密码的岩芯。这些圆润沉重的岩芯石柱被一剖为二,一半留样,一半送去进行研究检测,就可得出各种结论:有没有黄金的大鱼,有什么成色的黄金大鱼,黄金的大鱼具体在什么位置,旁边是什么岩体环境……

矿藏,不仅可造福一国一民,在国际贸易甚至国际争端中,历来也是谈判的重要砝码。在国际国内百年未遇大变局的今天,它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为加强战略性资源管控,提升国家安全保障,“十四五”期间,国家开始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且成效显著。乌拉山不远处的白云鄂博,就是著名的世界稀土之都。乌拉山这边,其中仅一个哈达门沟金矿,探明储量已超一百五十吨。

专家对我说,乌拉山金矿床矿脉主要赋存在上太古界的岩群,并呈等距离成群成带出露。含金脉体有三种:含金石英钾长石脉,含金蚀变碎裂石英钾长石脉,含金石英脉。金矿体一般长几十至几百米,厚度在一到三米。专家的术语我懵懵懂懂,但我了解到,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的武警黄金部队就在乌拉山开始了寻金之旅。转隶地质调查部门后,新的大学毕业生也不断加入,他们更有朝气,更有专业知识。在远离都市的深山远壑,在为国寻矿寻金的岁月里,地质人的青春,地质人的奉献,也像岩层中的金矿一样,日渐熠熠生辉。

游客到乌拉山,大都选在最美季节,选在最美景区。地质人在乌拉山,是春夏秋冬风霜雨雪都无可选择。矿区也不是景区,大都人迹罕至。

春寒料峭时节,新草萌发,万物复苏,也是地质队员出队到野外作业的日子。这日子,每年要到白雪飘飘的季节才能结束。遇到特殊情况,归队时间还要晚。有时,零下三十六摄氏度的冬天,他们也要在四面透风的帐篷里持续作业。这时,钻机根本不能停,一停就彻底冻住,损失不可估量。

夏天,烈日当头,蚊虫扑面,队员依然在野外作业。时来的山洪常把道路冲毁,车辆无法行走,队员们就需要把庞然大物的钻机拆解开,肩扛手搬进行转场。同时,钻探出来的沉重的岩芯,也需要他们的双肩背运下山。蛇蝎满地一点不是夸张,偶有闲暇,队员们会捉逗蝎子取乐。也曾有队员工作时被毒蛇咬伤,紧急送至包头没有对应血清,又转运呼和浩特才最终获救。

地质锤,钻机柄,探管,钻头,岩芯,是他们最好的手办。不只男队员,正逢花季刚出校门的女硕士也一样。这里没有电影院,没有咖啡厅,没有酒吧,没有商场,手机点不到外卖,快递小哥也不上门。好在,队员们的工作生活条件在不断改善。原来住帐篷,甚至是牧民家的羊圈,后来是彩钢房,现在是集装箱房,有食堂,有淋浴,有空调。他们探矿用的钻机、电脑、探测仪等各种装备,也在不断地现代化。

莎士比亚曾写道:金子,只要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这话,在乌拉山地质人这里,并不正确。四季轮回,日月交替,在乌拉山,我见到的资深地质队员已经干了三十多年,且多次拒绝了私营矿主的高薪邀请。有的年轻队员则对我说,估计未来二三十年我不会离开这里了,我的专业,我的兴趣,都和乌拉山紧紧连在一起,离开这里,我什么也不会干,生命都不会有意义。他们的家属和孩子,大都在遥远的呼和浩特,甚至更远,家人只能在假期团聚。偶尔回家教育孩子辅导作业,孩子有时会说:你别烦了,还是回去上班吧。为了国家的寻金事业,他们付出的,不只是青春。

乌拉山,也曾有过粗放开发的创伤,已逐渐修复。新时代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金矿银矿也不能破坏绿水青山,乌拉山已经建起了自然保护区。于是,地质队员们的寻金之旅也变得更加科学,更加生态。

令人自豪的是,在祖国大地,像乌拉山这样富含矿藏的山脉,还有很多。像乌拉山中地质人一样为国寻矿的队伍,还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