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与阿拉伯高级专家代表团座谈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交往源远流长,双方不断书写着东西交融、互学互鉴、互帮互助的佳话,让中阿两大文明在亚洲大陆两端相映生辉。8月28日,阿拉伯高级专家代表团到访中国现代文学馆,参观现代作家书房展、中国现当代文学展并与中国作家代表座谈。中国外文局《今日中国》杂志社(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中东分社副社长侯赛因·伊斯梅尔、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中文系教授哈赛宁·法赫米·侯赛因、埃及开罗大学中文系主任李哈布·麦哈迈德、约旦青年汉学家马娜等专家代表团成员,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王军、《人民文学》主编徐则臣、《小说选刊》主编付秀莹、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学院副院长尤梅、中国文联电视艺术中心主任赵彤等中方代表参加座谈会。座谈会由中国作协外联部主任张洪斌主持。
中国作协一贯重视同阿拉伯国家文学界的交流。2021年,在中国作协倡议下,“一带一路”文学联盟在京成立,有力推进了中阿文学交流合作机制化建设,通过举办文学论坛、作家写作营、翻译家工作坊等活动,建立起双边和多边文学交流机制,形成常态化合作。
座谈会上,侯赛因·伊斯梅尔介绍了中阿文学的互译、出版与传播等情况,希望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出版界有更深入的交往。哈赛宁·法赫米·侯赛因曾将多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翻译推广到阿拉伯世界,他期待中埃两国作家继续展开深入对话交流,组织互访活动。李哈布·麦哈迈德讲述了自己近年来在中文教学研究、孔子学院管理等方面的心得,希望更多中国作品通过翻译走向海外,让阿拉伯国家的年轻人更好了解中国。马娜分享了自己从约旦来到中国学习中文的心路历程,中国朋友的支持和陪伴让她对未来充满信心。
徐则臣讲述了自己访问埃及的经历,希望中埃两国进一步加强合作,让充满人文关怀的文学作品更好传播出去,不断加深两国交往。付秀莹也回忆了自己的埃及之行以及与埃及汉学家的交往,表示两国作家和读者可以通过文学作品跨越语言阻隔,实现心灵相通。尤梅曾将有关“阿拉伯作家眼中的中国”的文章整理成书,她希望未来能将“中国作家眼中的埃及”相关文章整理出版,以加深两国人民的情感联结。
张洪斌谈到,此次代表团来华访问,将进一步加深中国和阿拉伯国家文学界之间的情谊,有力推动中阿优秀文学作品互译出版。希望未来逐步建立优秀文学作品推广传播平台和相互推介机制,加强青年文学人才培养,吸引更多优秀青年作家、翻译家、评论家、出版家参与文学交流,让友谊的种子在中阿青年心中生根发芽。
座谈会后,张洪斌代表中国作协向代表团赠送纪念品。代表团向中国现代文学馆捐赠文学资料,王军向代表团成员颁发入藏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