岜莱诗会·八月篇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珍爱和平、维护和平”
编者按:
今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岜莱诗会”为此特别推出诗歌专辑,缅怀先烈,致敬不屈的中华魂。
记 忆
石才夫(壮族)
王二小的羊群
和鸡毛信
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
和一枚炮弹
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
和桥上的石狮子
古都南京
和血泊里的30万同胞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和人民英雄纪念碑
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和小鹿纯子
沉默的共谋
牙韩彰(壮族)
参观的队伍中
两个学生模样的女孩小声议论
“乌克兰战火是什么火
加沙战火是什么火”
此时解说员已开始讲解
“民国二十八年冬
日寇第五师团由北海登陆
犯我南宁”
解说员有些慷慨激昂
我知道这是在为下一句
“我军奋不顾身”作铺垫
我侧身于参观队伍之中
已经来了多次
这次也不会涌现特别的想法
我抬头看见
几只白鸽次第飞越方尖碑阵——
阵名:中华先烈 魂兮归来
3400名将士220个姓氏
一直都这样
他们列阵关前:无声,昂首
看着白鸽飞回安静的小窝
我在努力分辨
两个女孩有些模糊的声音
“是不是有些事情正在重演”
“是不是有些面孔似曾相识”
而我的担心只是
我无关痛痒地沉默着
是不是成了某种共谋
那个婴孩
黄 芳(壮族)
后来,那个婴孩成为
我们的传说
从小山坳到城市,从满头
霜雪的老人
到岁岁回转的婴孩——
80多年前那个悲惨的夏日
战火烧毁了整个村庄
破碎的幸存者
在刀枪追赶中逃进山洞
山洞幽黑如深渊,如堡垒
侵略者的狂叫与乱枪
远了近,近了远
破碎的幸存者,屏住呼吸
那个婴孩
在母亲怀中安睡,醒来
他的世界里
还没有语言、战争和死亡
他在沉寂的黑暗里挣扎、哭喊
寻找看不见的母亲
这世界上最干净的哭声
触动了最悲痛的指令
无数看不见的手,齐刷刷地
撕开黑暗
捂住婴孩的嘴,像捂住一个
令人窒息的秘密
直到婴孩变得越来越沉
直到婴孩变得越来越轻
后来,那个婴孩
成为族谱里被垂头敬祭的部分
——是他,在灰烬中唤回村庄
唤回草木,唤回春天
是他,以最无知的缄默
保全了战火中最后的
破碎的血脉
他干净的骨肉,重生于
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骨肉中
思想子弹
杨 合
八十多年前,《救亡日报》
是生死场
每一粒铅字
都是一颗子弹
生死场上
冲锋陷阵的战士们
把每一颗子弹
当金子一样珍惜
也只有,把文字淬火
把思想做成子弹
才能消灭敌人
才能真正实现
救亡
真的子弹,已经沉入历史
思想的子弹
还在飞
此刻,它无法杀死日寇
却让日寇的子孙
依然胆战心惊
它不仅能御敌
还像一味药
医治一个曾经被欺凌的民族
满血复活
大地永远的女儿
羽微微
是生长在河池金城江的花朵
是自小习武的壮族姑娘
是抗日的铁娘子
是说“女子亦能守四方”的韦家阿母
是有着木棉花般温暖笑容的妻子
是卖黄牛换机枪的铮铮决绝的农妇
是在侧岭的山坳间伏击豺狼的英雄
是身背孙儿率队追击的老太太
是为了她爱的父母、丈夫和儿孙
是为了她爱的河池、金城江和打狗河
是为了她爱的家和国
是为了同样爱她的所有
她轰轰烈烈来这人间一趟
热烈如木棉的花朵,这英雄树的花朵
年年在河池崖畔灼灼盛放
是一种回忆
——大地永远的女儿,莫花棉
是一种怀念
——这英雄土地上依旧跃动的烽火
桃花深处
陈爱中
祖母在院子里种下梨花、杏花
枣花、槐花
春天,看她们缤纷多姿
秋天,看她们硕果累累
但没有桃花
虽然邻家的院子里桃树如云
祖母不去欣赏桃花朵朵
也不吃那家汁水饱满的桃子
“谁会想到,鬼子会在桃花后面开枪啊”
“老李头是睁着眼被埋的”
“好多人,都埋在了村东头的大坑里”
只有在祖母的记忆里,桃花才嫣红如火
山河铭
丘文桥
烽烟在卢沟桥的石狮上
沉重点燃
八十道年轮,在纪念碑的
陡峭里聚拢
时间深处,号角渐渐喑哑
又点燃举着的火把
那些沉入地下的姓名
和抗战史里的片段
是暗夜燃烧的疆场
是倒下的身躯又托起微薄的黎明
浮雕未命名,却在静默里贲张
无声的碑文
继续刻录光的诺言
那些被弹孔记录的晨昏
藏着寒夜里不灭的火光
春风总在碑前轻轻诵唱
被一遍遍诵唱着
每块砖石内部
奔涌着不竭的星光
这些星光闪耀着我今夜的诗行
所有受难的土地都明白
自由从不是孤单的守望
碑文上未凉的温度
以山河,以永恒
以今天我们的信仰
记住那些轰鸣般的名字
韦 佐(壮族)
才去过芷江,又刚去过桂林秧塘
纪念馆里一幅幅黑白照片
一个个年轻的名字
又一次重重摁住了我的目光——
陈怀民、高志航、乐以琴 ……
霍华德·克里普纳、罗伯特·肖特……
格里戈里·库里申科、
斯米尔诺夫·谢尔盖·德米特里耶维奇
……4299位
原谅我无法细数并一一列举
我特别牢记他们共同拥有
一个个轰鸣般的名字:
中外抗日航空先烈
已被不朽的英烈碑深深镌刻
80多年前,曾经的遍地焦土
曾经饱蘸碧血的沃野
如今早被大地的欢颜和草木所覆盖
但电火般的名字不会蒙上尘埃
只要我们会低头铭记
只要我们会仰望长空
只要我们用一代代人的目光反复擦拭
拥 抱
唐 允
再读穆旦的《赞美》,仍能感受到
他的踟蹰。直到他在一个农人身上
看到一个民族从屈辱中
站起来的身影。那带血的手拥抱了
他想拥抱的人们,被拥抱的人们
拥抱了我们。我们拥抱了我。
我不能忘记每一滴血,每一朵野花,
从“不能给以幸福”的源头
醒来,盛开。我不能忘记他
曾在路上踟蹰,赞美尚未到来。
再没有比那更艰难的一刻了。
再没有什么比那更动人了。他伸出
空空的双手,以“一切”拥抱了一切。
回 声
黄 秋(瑶族)
一条河,在晨光里亮翅
一座山,在秋风中朗诵
当硝烟散去,巨大的回声
依然在骨缝里
发芽。展馆里
人头攒动,如同细数过的英烈
穿越80年的时光
一段历史,缝补我缺失的记忆
如同一把军刀,它的锋芒
斩断邪念和贪婪,而它钢铁般的回声
早已化作,奔涌的脉动
如同一件
陈列的棉大衣,它遮风挡雨的过程
已融入大地青铜的碑文
九月的风,再次送来
鏖战的消息……
每座山冈,每场战斗
都刻着血写的姓氏,在草茎间蔓延
当远方的汽笛响起
血写的年轮,就用宏大的回声
纪念,澎湃在
万万千千的心胸
祭拜八百壮士墓
牛依河(壮族)
八百壮士
如今我们面对面
你们已是山林间的丰碑
风,穿过树林
向我诉说那场枪林弹雨
整座桂林山水,是最后的掩体
你们,是漓水淬铸而成的钢刀
八百种怒火扑向侵略者
做最后不屈的抵抗
而今,沉默的墓碑
在平静的晨昏里
我弯腰祭拜
是对你们的敬仰
我挺起腰杆
是你们赐予了我气节
无字碑
李云华(壮族)
它伫立在碑林中间
烟雨中不苟言笑
笔直地站着军姿
从山顶倾泻下来的风
淹没枪林弹雨的陈年旧事
战火已经薄如蝉翼
赞美诗吐出花蕊
无字碑依然保持冲锋的姿势
雄关漫道,碧血千秋
当锈蚀的弹壳飞出和平鸽
无字碑抖落前世的星辰
萤火漫山遍野,星星点点
它们都是从天南地北,举着火把
夜以继日,赶来省亲的亲人
无字碑隐约听到,不远处
有人呼唤着自己的乳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