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雷峰塔塔砖
来源:解放日报 | 何婉玲  2025年09月02日08:21

明代后期的文学家李流芳寓居杭州时,称雷峰塔为“老衲”。每次我走在湖边,看到湖山之上的雷峰塔和保俶塔,总觉得保俶塔如“美人”,雷峰塔如“将军”,钱塘江畔的六和塔才如“老衲”。

其实李流芳和我都没有说错。最初的雷峰塔也是阁楼式建筑,八面七级,明朝嘉靖年间的一把大火,烧毁了雷峰塔全部的木构廊檐,只剩下砖石砌成的塔芯。李流芳在西湖边见到的雷峰塔,便是裸露着砖块的一座塔芯。

古老的塔芯,历经风雨沧桑,小鸟衔来种子落在砖石缝隙间,藤蔓和灌木在塔身上生长,到了冬日,草木衰黄,这座石塔越发显得苍凉沉寂,好似一位身着灰色僧袍的老者,立于山间,沉默不语地观览着湖光山色。

我所见的雷峰塔,是2002年后重建的全钢架结构的新塔,翘角飞檐,威武大气,确如将军,威严瞩目。

明代之后,人们相信雷峰塔的塔砖可以“辟邪宜男”,于是就东一块砖,西一块砖地,悄悄偷了去,甚至有人专门做起了这门子生意,雷峰塔的塔砖竟成了奇货可居之物。

本就是一座残损的塔芯,哪经得住这般盗损,雷峰塔日渐倾斜,塔身上的缝隙也越发大了起来。1924年9月25日,雷峰塔倒掉了。

雷峰塔倒掉之后,更是引起一番哄抢。抢了以后发现,这些塔砖并不简单,有些印有经文,有的塔砖内还有一个手指粗细的小洞,洞里竟然藏着宋代雕版印刷的《宝箧印陀罗尼经》,经卷用丝绸包裹着。瞬间,“藏经砖”被讹传为“藏金砖”,再遭疯狂哄抢。

雷峰塔倒引起了全国关注,鲁迅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论雷峰塔的倒掉》,次年,又写了一篇《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鲁迅是见过未倒掉的雷峰塔的,“破破烂烂的映掩于湖光山色之间,落山的太阳照着这些四近的地方,就是‘雷峰夕照’,西湖十景之一”。

鲁迅在《论雷峰塔的倒掉》中讲述了白蛇娘娘的故事,有个叫作许仙的人救了两条蛇,一青一白,后来白蛇便化作女人来报恩,嫁给许仙了;青蛇化作丫鬟,也跟着。一个和尚,法海禅师,得道的禅师,看见许仙脸上有妖气,便将他藏在金山寺的法座后,白蛇娘娘来寻夫,于是就“水满金山”。法海用计把白蛇娘娘装在一个小小的钵盂里了,并用雷峰塔镇压。

雷峰塔的闻名,便是因了塔底下被镇压的这位白蛇娘娘。

我们现在所叫的“许仙”,其实在最初的话本中,并不是这个名字。唐传奇里有一则《白蛇传》,男主人公名字叫“李黄”,故事发生在长安。李黄在东市逛街,遇到一白衣女子,是个寡妇,李黄赠了些钱财、布帛给这个女子,并在女子住处待了三天。李黄回家后便卧床不起,全身化为脓水,只剩一个脑袋在。家人寻到白衣女子住处,看到的只是一个荒园,荒园的皂角树上挂着一串铜钱,正是当初李黄赠予女子的。

《白蛇传》的故事不断改编,到了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故事地点换到了杭州,时间是南宋绍兴年间,男主人公的名字唤作“许宣”。故事与鲁迅讲的也不一样,冯梦龙版的白娘子是大蟒蛇精,但随她一起的青青则是青鱼精。白娘子在西湖遇着许宣,动了凡心,要与他结为夫妻,她虽不曾杀生害命,却盗用钱财,连累许宣吃了两场官司。许宣得了色,又害怕妖精,想到“时衰鬼弄人”,甚至想要跳湖自尽。最后是得了法海禅师的钵盂,才将白娘子扣下,永镇雷峰塔下……

近期,在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梯旻初志——雷峰塔遗址出土铭文砖”的展览中,几块印有“宣许”二字的塔砖,再次将我的记忆拉回到《白蛇传》的传说里。

为何雷峰塔的塔砖上会有“宣许”二字?是否和《白蛇传》中的许宣有关呢?

带着疑问,我特意跑到孤山馆看了这个展览。据估计,当年雷峰塔的建造,规模宏大,用砖以百万计。这次展出的塔砖,均为铭文砖,有600多块。铭文砖分为多类:

第一类是印有“天下”“王”等字样的塔砖,揭示了此塔由国王钱俶建造,“王”是“吴越国王”之简称,“天下”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之省略。

第二类是印有“官”等字样的塔砖,如“官二”“官四”“官二王”“官三王”等,“官”即官府,代表了这类塔砖由官方制造。

第三类是印有“辛未”“壬申”“酉”等干支纪年文字的塔砖,这些砖揭开了雷峰塔建造年份之谜。

北宋开宝四年(971年)为“辛未”年,开宝五年(972年)为“壬申”年,铭文砖中少量出现的“酉”字实为“癸酉”(开宝六年,973年)的省写。由此推断,雷峰塔的始建时间约在开宝五年,直至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方告竣工。

第四类塔砖便是印有类似“宣许”等姓名字样的塔砖,如“章春甲”“周鱼”“蒋奖”“徐毛”“宣干”“陆安”“朱曹”“王青”等等。这类塔砖,有的人名前还缀有地名,如“沈甲”类塔砖中的“沈甲姚什德”,“周甲”类塔砖的“周甲金德”,“吴甲”类塔砖中的“吴甲徐超”,等等。

这里的“甲”和北宋王安石变法中“保甲法”的“甲”一致。北宋时期,为便于日常管理和集体行动,将同一村落、街巷的百姓就近编组,每5户为1甲。“沈甲姚什德”,大约相当于我们现在某小区某单元所对应的一户户主。

这些记录了个人姓名的铭文砖,作为功德标志修筑进雷峰塔中,可见当初雷峰塔的建造,亦有大量民间力量参与其中。

虽然塔砖上的“宣许”,只不过是某单元的一位乡民,与《白蛇传》中的许仙并无关系,但这些千年灰色石砖,仿佛是一道独特的文化印记——见证着真实历史,又将人们对许仙、白娘子的意难平一起融入雷峰塔永恒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