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行歌三叠》:人类命运的美好祈愿
来源:文艺报 | 赵大河  2025年08月25日08:06

《行歌三叠》,王晋康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25年7月

科幻小说,就其本质来说,都是预言,是作家向未来投去的想象一瞥。作家的目光仿佛穿透时间的帷幕看到了未来的景象,然后描述给我们:瞧,未来就是这个样子。王晋康的长篇新作《行歌三叠》是一部时间穿越小说。所有时间穿越都涉及“扰动”,历史是一种既成事实,摒弃了所有其他的可能性。现在的人穿越到过去,或未来的人穿越到现在,其性质是一样的。对于过去几千年的人类来说,我们就是他们的未来。对于300年后的人来说,我们是他们的历史。《行歌三叠》写3个300年后的青年穿越到我们当下这个时代的故事。他们为什么要来这个时代?因为他们对身处的现实不满,所以要回到300年前来改变历史发展轨迹,从而改变他们的现实境遇。作者在小说中说:“在时间旅行者修改历史之后,虽然历史的主干不会变,但细节如何改变是不能预测的,因为其中有蝴蝶效应。”3个青年穿越时间,是要阻止几名科学家的诞生,他们会成功吗?

这里涉及一个典型的悖论:当你回到过去,杀死了你的外祖父(或妈妈、爸爸),那么怎么会有未来的一个你来干这件事?对此,作者给出的解释是,“在时空旅行中,微观的悖论是允许存在的”。

《行歌三叠》的叙事者同时也是小说的主人公陈影,清楚地知道这一悖论。在小说的设定中,陈影是一名科幻小说家,大龄未婚,对父母的催婚很不耐烦。突然,天上掉下一个青年美男子,这是一个来自未来时代的刺客,陈影是他要刺杀的对象。她会如何自救?悬念有了,危机有了,读者为主人公捏一把汗……故事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读者,但很快会发现,真正打动读者的是小说中的情感。好的小说不仅告诉读者这是一个什么故事,而且带读者体验人物的境遇,用心灵感受和共情。

纳博科夫说:“虽然读书时用的是头脑,可真正领略艺术带来的欣悦的部位却在两块肩胛骨之间。”《行歌三叠》真正动人的部分是其所表现的极致的情感,是人物为爱做出的牺牲。“刺客”爱上科幻作家后,要守护她,即使自己成为量子态,继而弥散,成为量子幽灵,也不肯离去,仍要默默地陪伴她。但仅有感动还不够,小说继续深入追问下去,触及哲学命题,即自由意志与历史宿命的悖论。作者使用“微观扰动”这个术语,在历史铁律中为自由意志留出一道缝隙,让个体面对既定的历史,依然能有所作为。

作者套用通俗故事的外壳,来表达他对科技发展的忧虑。小说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塑造了一个“大妈妈”,这个“大妈妈”是超级AI,如同上帝一样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近十年来,最让人震惊的科学事件莫过于人工智能Alpha Go战胜李世石,以及ChatGPT和Deepseek相继出现。围棋是极其复杂的策略游戏,几乎不可能穷尽其变化,即使对计算机来说也是如此。围棋主要考验执棋者的计算和判断两项能力。论计算,人类的大脑当然不如计算机,但判断呢?围棋涉及许多“虚”的部分,如何在空旷的地方落子,靠的是经验、想象和直觉,计算机可以学习人类的棋谱以获得经验,但是想象和直觉计算机有吗?2016年人机大战前,人类对此很乐观。结果却是Alpha Go获得碾压式的胜利。ChatGPT和Deepseek出现是近一两年的热点,我们先是震惊,然后是接受,接着就是麻木。但处于科技前沿的科技工作者和想象力丰富的科幻作家,已经预见到了“可怕”前景:人类或许正在创造比人类自身更高智能的物种。

王晋康认为,我们无法防止人工智能涌现自主意识,无法防止它在总体层面上超过人类。这就是人类的宿命。小说中,主人公通过与“大妈妈”交流知道了未来人类将落入怎样的境地:300年后,非自然智能已经成了实际的主人,人类只落了个“主人”的名分。“大妈妈”不光照料着人类的生活,还进一步代替人类思考,因为人类智力对那时的科技已经无能为力。

沿着这一设定思考,乐观的结果是,人类成为AI的宠物,被“大妈妈”照顾着,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人类生存的意义是什么?AI替代了人类所有的工作,那么人干什么呢,怎样才能免于“无聊”呢?小说中,3个青年穿越时间的动机,就是对“大妈妈”的不满。生活太无趣了,他们要掌控自己的命运,他们要摆脱“大妈妈”。

悲观的结果是, AI对人类没有同情心,随心所欲地决定人类的命运。比如,它想让人类重新进化,就可以消灭人类和人类文明,只留下一个封闭的原始部落和一个荒凉的地球,让一切重新来过。经历几千几万年,人类再次遍布这个星球,再次发明文字,再次发明蒸汽机,再次发明计算机……

小说为人类设计了光明的未来。“大妈妈”在人类即将动用核武器自我毁灭的瞬间,为了拯救人类,接过权柄,主宰人类。难能可贵的是,最后她选择了放手,让人类继续主宰自己的命运。“大妈妈”是这样认为的:

毕竟,人类从诞生到今天的数百万年间,并没有一个高高在上的大妈妈来管理和引导人类。尽管人类面临很多乱世,面临很多危难甚至灭顶之灾,但一直是靠内生的纠错力,一步步走过来了。我们要相信这个纠错机制仍然会起作用。

我把这看作是作者对人类的美好祈愿。

(作者系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