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笔铸河山——天津文学馆藏品展”开幕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月22日,由天津市作家协会主办,天津文学馆承办的“与新时代同行”系列活动“铭记历史 笔铸河山——天津文学馆藏品展”开幕式在天津文学馆举行。
天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楷夫,天津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刘宗锦,天津市作家协会主席尹学芸,天津市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桂元,市作协副主席武歆、张永琛、陈丽伟、闫立飞,孙犁亲属张璇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天津市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李喜超主持。
张桂元在致辞中表示,我们以文学形式纪念抗战胜利,就是要学习传承前辈们英勇献身、保家卫国的家国情怀,学习传承前辈们栉风沐雨、艰苦卓绝的优良作风,学习传承前辈们为人民抒写、为时代立传的崇高志向。红色文脉薪火相传,文学事业本固枝荣。天津市作协将努力践行“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重要要求,围绕“出精品、出人才”主责主业,守正创新,善作善成。进一步在加强政治引领、树牢正确导向、打造精品力作、改进作风、创新创造上下功夫,建设“作家之家”,成为“作家之友”,打造津派文学品牌,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中,不断发挥作协新作为、展现文学新力量。
在开幕式现场,尹学芸代表天津文学馆接受百花文艺出版社捐赠的抗战题材文学出版物,并颁发捐赠证书。
作为孙犁的亲属,张璇表示,“文艺作品是时代精神的号角,在抗战时期同样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以《荷花淀》为例,这部作品之所以历经80年不衰,是因为在孙犁笔下,荷花淀独特的风景美、淀边渔人民的淳朴美以及在残酷战争中依然保留下来的人情美和人性美,唤起了读者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向往;而顽强勇敢的雁翎队激发了几代读者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的共鸣。今天展览中的几十位作家都在用笔书写时代,书写人民。他们的作品是把伟大的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的重要基石。”
活动最后,王楷夫宣布展览开幕,与会人员一起观展。
展览共分为“党领导下的左翼文艺”“津沽大地的延安文脉”“不能忘却的历史记忆”三个部分。这次专题展共展示了40余位亲历抗战且在天津工作、生活和斗争的作家的曲折历程和经典之作,其中有孙犁的《荷花淀》、梁斌的《红旗谱》、曹禺的《蜕变》、袁静孔厥的《新儿女英雄传》、冯志的《敌后武工队》、穆旦的《赞美》等,通过手稿、书籍、图片、影视、歌曲等丰富的史料再现,让大家永远牢记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传承可歌可泣的抗战精神。
观看展览后作家们表示,要铭记历史、砥砺品学,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今后的创作中要以老一辈作家为榜样,以现实题材主题创作为牵引,紧跟时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讲好中国故事、天津故事,不断推出更多更好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体现中国气派、中国风范、天津特色的精品力作,让文学照亮生活,让津城文采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