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怀柔头道梁村的抗战岁月
来源:北京晚报 | 于书文  2025年08月25日08:06

一道雄伟沧桑的长城,横亘在怀柔区境内的燕山山脉,像一条巨龙自东向西逶迤前行。长城内外重峦叠嶂,绵延千里。长城脚下,亓连口外的大山深处,藏着一个村子,叫头道梁。村子不大,不满百户,是个极为普通的小山村。然而,当历史回溯到87年前,在抗日战争期间,这个小山村竟然是平北滦昌怀联合县政府所在地。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侵占了我国东三省。1932年3月9日,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在长春成立,怀柔长城以北地区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当地百姓备受日伪政权的压榨蹂躏,在水深火热中苦苦挣扎。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1938年4月14日,八路军总部电令120师宋时轮、115师邓华两支队,组成第四纵队,深入热南、察东、冀北开辟新的根据地。

怀柔处于连接平西与冀东的交通要道,大队长邓典龙,教导员钟辉琨率领的四纵挺进大队和由四纵政治部主任伍晋南率领的36大队、骑兵大队一起,以头道梁、秋场、大地为中心开展游击活动,宣传抗日,建立政权,组织救国会。

1938年7月初,一队穿着灰粗布军装的人沿着山路悄悄来到了头道梁,他们在长城脚下云蒙山区的小山村里创建了滦昌怀联合县,同时组建了中共滦昌怀县工作委员会(县委)。四纵队民运科副科长刘国梁担任工委主任(县委书记),民运科科员张书砚担任县长。这是怀柔历史上第一个县级民主政权,也是平北地区最早成立的中共县级党组织和县级抗日政权组织。

滦昌怀联合县创建后,挺进大队、36大队、骑兵大队抽出4个步兵连和县工委干部组成工作队,分散到各地开展工作,怀柔相继建立抗日组织。

伍晋南、张书砚首先以头道梁为中心,成立了头道梁村救国会;詹大南、刘国梁等人分别在黄花镇、长园、甘涧峪、辛营、慕田峪、大水峪等村建立区、村救国会。救国会设有宣传、组织、锄奸、武装、财政等职能,宣传党的主张,宣传统一战线的政策,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广大群众在救国会的旗帜下逐步觉悟起来,明白了只有共产党才是真正救穷人的道理。

组建抗日武装,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是滦昌怀联合县建立后的重要任务。

在县工委的领导下,首先组建了滦昌怀游击队,大地村杨德泽担任队长,这支游击队开始只有十几个人,后来逐渐发展壮大。在县长张书砚的带领下,他们经常出没怀柔、密云、十三陵、永宁等地,配合主力部队打击敌人,保护刚刚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这支游击队是怀柔地区第一支县级抗日地方武装,在拔除敌伪据点,打击敌人,保卫县政权,配合正规部队作战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滦昌怀游击队成立之后,刘国梁在黄花城改编了几个村联庄会的武装,成立黄花城区游击队,这支游击队成为当地重要的一支抗日力量。在滦昌怀游击队和黄花城区游击队的影响带动下,周围村庄陆续涌现出地方抗日武装组织。

7月20日,日伪军三十四团进犯八亩地、河北、孙胡沟一带地区,伍晋南、刘国梁、邓典龙带队同敌人激战。26日驻怀柔县城日军向三渡河、辛营一带地区“扫荡”,伍晋南带领的第12支队和地方游击队一起在辛营、苇店一带迎击敌人,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之后,伪满洲军35团进犯黄坎、团泉、花木地区,刘国梁指挥黄花城区游击队,在团泉、吉寺有力阻击了敌人。

9月8日,伪满洲军集中6个团的兵力,对滦昌怀联合县进行“围剿”。面对严峻形势,四纵主力及张书砚等部分县级工作人员会合,突破包围,撤向冀东。

詹大南、王季龙部留下,寻找一连、五连。他们很快在怀柔县城附近找到钟辉琨一个连,在平义分、上下王家峪一带找到刘国梁所带的几个县级干部和部队一个连,随后集中在延庆松树岭,休整半个月。不料敌人闻讯扑来,詹大南、王季龙、钟辉琨、刘国梁等带着队伍迅速转移,驻黄花城伪满洲军两个团夜袭扑空。在敌人围追堵截的严重情况下,刘国梁带领部分县工委干部和八路军两个连指战员日夜兼程,最终突围成功。

县工委政府一班人及其领导的区村救国会干部和工作人员,连续辗转高山险川,避开与强大的敌人正面作战,跑到敌人后方或侧面,抓住机会,消灭敌人。在这种十分艰难的情况下,县工委政府工作人员仍然坚持做好群众工作,以秋毫无犯的模范行动影响群众,争取反“扫荡”的胜利。

滦昌怀联合县的成立,使当地穷苦百姓见到了光明和希望,头道梁村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红村。县工委政府干部待人和气,买卖公平,吃饭付钱,并且主动帮助老百姓干活。不少群众主动为工作人员烧水、做饭,传送情报。

张书砚县长住在村民常宝增的家里,院子不大,有五间正房。当时常宝增年仅十四五岁。县委书记刘国梁常随部队转战平北,张县长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回忆,当时的张县长三十岁上下,中等身材,身着灰色军装,短发方脸,面目和蔼。和张县长住在一起的有他的秘书和警卫排的同志。他们一行人自带行李,与驻军部队一起吃大锅饭,从不给常宝增家添麻烦,还承担起了清洁庭院的任务。由于县域面积大,事务繁杂,敌强我弱,张县长的办公地点不固定,那时候县长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县政府,被称为“山沟里的流动政权”。

北湾村是头道梁的邻村,仅一道山梁之隔。北湾村丁香树下,经常看到张书砚县长的身影。他们宣传党的主张,宣传统一战线,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老百姓深受感动,与政府工作人员打成一片。北湾村的抗日积极分子许子润,曾担任头道梁抗日救国联合会主任,在他的影响带动下,村里的青壮年踊跃参加滦昌怀联合县抗日游击队。村里老人回忆,当时村里还秘密建有鞋厂,为部队提供后勤保障。

当时头道梁村和附近村庄的群众纷纷组织起来,自愿出粮、出枪、出钱,抵抗日本侵略。青壮年男儿出来当兵,在家妇女做军鞋,一大批抗日积极分子涌现出来,积极参加救国会,救国会组织不断扩大。此后,不少救国会成员成为怀柔地区最早一批中共党员。

1938年10月上旬,八路军第四纵队开始西撤,滦昌怀联合县工委、县政府党政工作人员也随部队从八道河、西棚子一带撤向平西,中共滦昌怀联合县工作随之停止。滦昌怀联合县工委政府,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坚持了3个月的斗争。它存在的时间虽短,但意义和影响很大,书写了中国共产党怀柔历史的第一页,为1942年1月滦昌怀联合县县委政府再次成立创造了条件。

2019年10月15日,头道梁村的平北第一县政府和八路军四纵指挥部旧址,成为“不可移动革命历史文物”。如今,这里已建成平北抗战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历史在这里得以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