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京腔京韵,海风海雨,人民文学,繁花盛开”文学对谈举行 作家徐则臣:阅读的最好状态便是“读开了”
来源:十月文艺出版社 | 王昊 沈奕佳  2025年08月19日14:29

8月16日下午,上海书展活动之一“京腔京韵,海风海雨,人民文学,繁花盛开”文学对谈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举办。活动由《人民文学》杂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上海新华传媒连锁有限公司共同主办。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人民文学》主编徐则臣,作家姚鄂梅与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共同做客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融“京腔京韵,海风海雨”为一堂,与读者一起聊读书,话文学。

“阅读的最好状态便是‘读开了’”

聊到阅读与写作,徐则臣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比想法深刻更为重要的,是“深入地、持久地、认真地做”。活动现场,徐则臣讲述了出身农村的自己童年时在爷爷的支持下爱上阅读的经历,“有一次院子里晒粮食,我在看书,妈妈急得直跺脚,说雷声滚滚,快要下雨了,为什么不收粮食?我爷爷说,他在看书。意思是,看书就是最重要的理由。”徐则臣联系自己的教育、教学经历,认为阅读的至高境界就是“读开了”,“当读过的书都从水面浮上来的时候,当你看到某句话可以说出它的出处、源头、从哪句话变过来的时候,便是‘读开了’的状态。你一直埋头走,走到你一抬头突然发现天高地阔,那就是‘读开了’的时候。”

韩敬群在活动开场时,表达了自己对上海书展的认可与支持,“《世说新语》上说,‘北人看书,如显处视月;南人学问,如牖中窥日’。北方人一上来就是抓大,所以开阔;南方人善由小见大,所以精细。我大概算南方人,还是喜欢南方人的精细。我一直看好上海书展,也是喜欢上海人做事的不敷衍不马虎。”紧接着,韩敬群肯定了徐则臣对于阅读与写作的观念,并与徐则臣一起短暂地回顾了他作为作家的成长之路。他认为,徐则臣的成长过程中,有四个十分重要的品质,支撑着他走到现在:“沉稳、诚挚、长性与执着。”

姚鄂梅也分享了自己对底层生活题材的挖掘与写作历程。她同样出身底层,但大量的阅读改变了她的精神面貌,“我是百分之百的业余文学爱好者。当我看到好书的时候,这本书会控制住我。看书有时候会让我处在一种非常疯魔的状态,就像《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在不同的环境里面练成不同的功法,最后汇聚到一起,创造出一种很奇怪的力量。然后我就开始写东西了。”不间断地阅读,让她身在底层的同时,开始观察身边的人,并思考他们的行为动机。姚鄂梅总会在小说中写到一个在底层感到不适而拼命想要往外走的人,这也来源于她从生活中得到的体会,“当底层人觉得自己强大一点之后,就会想要往外走。这就是底层人的理想,亦即贴地的人总有想要飞行的欲望。”

没有阅读的人生会很贫乏

韩敬群回忆了新华书店对自己求学时起到的特别影响。他曾在故乡的新华书店买到改革开放后第一版《围城》,此后便与文学结下了特别的缘分,“新华书店对我们这一代人有特别大的意义,特别是对中国文化人的造就功莫大焉。”

当下时代,文学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徐则臣认为通过文学,人可以突破自己单一的肉身,让自己的命运与其他人交织在一起,让生活丰富立体、更有价值,“你的内心比别人更富足,你变得有格调、格局,你比别人更宽容,很多事不那么较真和偏执,你的生活里也就少了很多的烦恼。”他强调读书可以让人“去油解腻”,不仅让自己幸福,也会让别人幸福。

姚鄂梅同样认同阅读的意义,她认为人如果离开了阅读,人生将变得干燥、贫乏,“读一本书,不像电影给你带来的感受是爆炸且突然的,它给你带来的收获往往是很绵长且可以发出回响的。当你读到一本很好的书,它给你的影响可能会一直延续很多年,我认为每个人都可以体会到这种‘秘密的享受’。”

活动最后,韩敬群总结文学的意义同时在于陪伴,并赠话读者“往圣先贤赠我大块文章,字里行间便是此心安处”,希望大家在文学的字里行间能够找到安放内心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