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网络文学曾许我半生,亦将伴我余生”
来源:文艺报 | 李之星  2025年08月18日09:15

人到中年,蓦然回首,发现网文已陪我走过半生,但牵手的日子,到底应该从何处算起呢?从上个世纪,榕树下那个年代算起有些牵强,就算从我第一次在起点中文网注册开始,网文至少也伴随了我迄今生命中的一半春秋。

我和文学的结缘其实很早。小时候,因为身体的原因,别的孩子在外头玩耍,我只能呆在屋子里静静地看书,把古代的演义小说看了个遍,还有武侠、言情、科幻……从初二起,我开始给杂志投稿。到上大学的时候,我已经发表过几十篇文章了。

毕业后,我去了残联工作。正常的话,我会成为一个上班族兼业余文学爱好者,偶尔发点小文章。但生活的改变总会不经意间到来。我在无聊的时候打开网文平台,然后发现:啊,书居然还可以这样读!和无数读者一起,我每天追更新的章节,吐槽里面的内容,为钟情的人物而喜,为伤心的情节而悲,这是全然不同的阅读体验。它让你感觉到,你不再只是一个单纯的接受者,而成为与作品共生的一员。于是某天我忽然问自己:你为什么不可以写呢?

现在回想,真正让我提笔的只是一个偶然的契机,但或许那本就是人生的必然。那是某次看一本仙侠小说,作者写得很好,但更新得很慢,我就在网上吐槽了一下,跟别人吵了一架。群里和朋友们聊天的时候,大家说,你的文笔也不差啊,可以自己写一本试试。

在那之前,我从来没有写过超过十万字的作品。在我看来,写长篇是只有大作家才能做的事情,离我实在是太遥远了。当时我只想着,能写个二三十万字,也算是写过长篇小说了。不过,开始写书后,我就喜欢上了写作的感觉,和你的读者一起来创造一个世界,这种感觉相当美妙。第一本书足足写了3年,写到500万字,然后又继续写下去。

创作是枯燥的,但每每会有让人感动的瞬间,大多是读者们给我的。记得在创作第一部长篇《仙诀》的时候,写到几十万字去做手术。我发了请假条之后,很是诚惶诚恐,不敢打开评论区看消息。过了几个月,我才发现,里面满满都是祝福,感动得让我不忍心看第二次。还有读者叠了几百只千纸鹤寄到我家,祝我早日康复。有趣的是,我在第二本书里把一个很受欢迎的角色写死了,然后寄来一封长长的控诉信的,也是那位读者。

有一段时间,我经常卡文卡得失眠,头发都白了不少,不知道该怎么继续下去。但在书友群里,很多热心的书友帮我整理情节脉络、背景资料,甚至把上百万字前连我都快忘掉的伏笔给挖出来。从来没写过大长篇的我在那一刻暗暗发誓,一定把这本书写完,因为它不只凝聚了我个人的心血。我只不过是一个执笔者,有什么理由把它搁置呢?

写作伴随我的工作与生活,从新世纪开始的十年延续到第二个十年,现在又开始了第三个十年。创作让我的人生变得更加地充实,不单让我认识了更多的朋友,还赋予我更加丰富的人生体验。同样,我也在这一过程中见证了网络文学的发展。从最开始的“写手”“码字工”,到现在的网络作家;从未缺席的“网络文学+”大会;新时代网文出海热潮的涌现……网文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从一开始,网文就不是象牙塔里孤芳自赏的东西,它应我们的喜好而生,亦因我们的兴趣而变。因为自身经历的原因,我喜欢那种遇挫不屈、与世争锋的人,于是便有了苦心修行、永不放弃的《仙诀》,后来我喜欢上传统文化,于是又有了《神医弃女》。回想起来,这也算是网文的发展历史在我身上的小小投射吧。

正因为读者的需求,网文这种文学形式才应运而生。传统武侠与言情小说式微后,诞生了奇幻文学;因为对东方文化的需求,又有了玄幻与仙侠。而现在,推理、科幻与现实题材方兴未艾,涌现出诸多佳作。在我看来,这并非是网文作者因时而变的结果,恰恰是广大读者的热情参与、交互,令其成为了网文创作体系中的一部分。这一切不正是当下新大众文艺最好的例证吗?网文正是其中绝佳的代表。

2020年开始,我深度参与了北京市顺义区冬残奥会的保障工作,接触了各领域都极为出色的残障人士,受到很多感动,也有很多感触。繁忙工作对我的写作有一定影响,也促使我开始更深刻地思考,在文学世界里,还有一个不为人所重视的群体,等待我们去描绘。于是,从2022年开始,我写了《寒冬遇骄阳》,展现残障群体的奋斗历程。可能在收入上,它无法与之前的作品相比,但带给我的满足感却前所未有。

今年,我又一次踏进鲁迅文学院,参加了第三期残疾人作家研修班,接触到来自天南海北的残疾人作家,让我开始以更多元的视角看待人生。学习不仅是探求知识,同时也是进一步审视自己的过程。我明确了今后的创作方向:深耕传统文化与特殊群体,以网络文学的大众视角记录那些不为人关注乃至在历史长河中悄然流逝的故事。

从我进入网文行业起,就一直存在一个问题:网文作家需要一份工作吗,到底是全职好还是兼职好?我觉得,这并不是一个需要争论的话题,一切只取决于你自己。重要的是通过各种渠道与触角,观察和认识这个世界。你感知到了多少,你的创作资源库里就会有多少。在新大众文艺的语境下,每个人既是阅读的接受者,也是故事的书写者。网络文学是大众共同创作出来的,而我只是机缘巧合,成为其中一名讲述者,我也愿意用我的余生讲好这个故事。网络文学曾许我半生,亦将伴我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