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用134张封面再现抗战记忆
来源:解放日报 | 陈俊珺   2025年08月15日08:33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时代封面:1931—1945》主题展正在上海复兴艺术中心举行。该展览通过集中呈现1931年至1945年的134份珍贵期刊,生动再现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期间的细节记忆。

本次展览的展品来自复旦大学杨震教授,他在复旦大学开设了一门面向本科生的“近代中国医学人文历史巡礼”通识课程,并长期致力于中国近代史的实证教学。他希望通过这些泛黄的期刊,让人们不忘历史,并有所启发。

据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副研究员王启元介绍,本次展览共设“时代的集体焦虑:民族情绪显微镜”“墨痕里的众志图谱:全民抗战的密网”“救国的实业叙事:撸起袖子加油干”和“了不起的‘淡定’:纸间弦歌与字种长存”4个部分。这些期刊从不同维度展现了抗战期间中华民族面临的危局与挑战,以及中华儿女坚韧不屈、抗战到底的时代画卷。

展品中,有全面报道1932年淞沪抗战的《抵抗画报》三集;有刊登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的《电影演剧》等珍贵刊物,更有刊登毛泽东同志《论持久战》的1938年的《解放》周刊。

炮火连天中读书声却未曾断绝,这是抗战中最令人动容的“淡定”。学问还要做,诗歌还要写,理论还要研究,国文还要普及,剧本还要创作,戏剧还要演出……在最艰难的岁月里,中国文化艺术界展现出惊人的韧性与担当。西南联大的《国文月刊》《作家》《抗敌戏剧》等期刊成为烽火中的“文化堡垒”。此外,展览还展出了一系列精品漫画,这些漫画用夸张的线条和尖锐的讽刺风格,揭露侵略者的丑恶嘴脸。

策展人张彩平坦言,展出抗战期间的期刊并不容易,在当年恶劣的条件下,杂志期刊大多用粗糙、易破、泛黄的土纸印刷,甚至还有树皮纸。因此,许多期刊早就有些“掉渣”了。然而,正是这些最脆弱的纸张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坚韧。

“我们举办这一展览的初衷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相信通过回顾这些历史的细节,观众能够感受到历史的温度,并从中汲取力量。”复星艺术中心主席王津元说。

(陈俊珺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