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记得周晴:文字里的光
来源:文艺报 | 庞 茹  2025年08月11日09:26

周晴

忽闻周晴去世的消息,颇感意外和惊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读者、孩子的妈妈,我和孩子都喜欢她的作品,也都被她的作品滋养过。在这样的时刻,内心涌上来的是惋惜、难过之情,也有一些想说的话。

最早看的周晴的书是她编辑的作品,《女生贾梅》《男生贾里》《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等。我本身也是一名编辑,在选择和阅读图书的时候不仅会关注作者,也会关注出版社、编辑的信息。因此了解到周晴是一位出色的儿童文学编辑,她编创的图书曾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中国好书奖等;她还担任过少儿出版社社长、总编辑等职务,这使得她会以更开阔的视野去对待儿童文学的出版。

同时,周晴还是一位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她多年来笔耕不辍,创作了《你长大的背影》《小女孩的大理想》《蓝色心事》《紫露香凝》《像雪莲一样绽放》《十二岁的天空》、“了不起的许多多”系列等几十种图书。这些作品读起来不光吸引人、让读者喜欢,还能引发人们对生命、情感、自然、世界的更多的感受和思考。

周晴的作品里有很多她童年生活的影子,她的长篇小说《十二岁的天空》便是以上海弄堂为背景,展现弄堂孩子独特生活、独特视野和独特风俗民情的长卷。小说中,12岁的女孩小小在上海弄堂里长大,她用一双童稚而敏锐的眼睛来打量她身处的环境和世界,观察她周围的人和事。一个小女孩的成长中有欢声笑语,也有伤心难过;一个小女孩眼中看到的一切,既有恐慌和困惑,也有试图理解和接纳。弄堂在变迁,时代的洪流中裹挟着是是非非,既有泥沙俱下也有水落石出;更有形形色色的、鲜活的,一个个真实而生动的人。这一切都在她的生命中留下深刻的印迹。

周晴的作品也有很多对当下儿童成长的关注。她的长篇小说“许多多”系列,主人公许多多并不是儿童文学中常见的顽皮的“熊孩子”,而是个懂礼貌、学习好的好孩子。周晴用她对孩子细心的观察和用心塑造,写出来的人物个性鲜明、故事引人入胜。比如体育课上篮球比赛的时候,许多多这一队上半场赢了,对手不服气,体育老师答应他们下午接着比。结果下午的时候班主任说体育课取消了,要进行班干部选举,许多多勇敢地提出抗议;班主任很生气,当她明白原因后找来体育老师。两位老师为了照顾大家的情绪,同意班会课后接着上体育课;孩子们非常开心。一个机智灵活、敢于表达自己想法又不失礼节的孩子形象跃然纸上。

周晴的作品中最令我和孩子感动的是《像雪莲一样绽放》,这是一部伸向远方的作品。作者将笔触伸向了遥远的西藏,更是有着高远的立意——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小说里塑造了夏贝、阿炼、魏凯等当代少男少女形象,而故事的核心人物外公并不是“英雄”,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平凡角色,还有援藏教师彭老师,也有着自己的挣扎与困惑。小说里外公的原型,就是周晴的外公。他有着特立独行的“壮举”:爱爬山,总是独自出行,周晴是在媒体的报道上,才意外得知外公居然瞒着家人、冒着生命危险,步行进入不通公路的西藏墨脱,并在那里捐建了希望小学。外公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给了周晴深深的震撼,在和外公长聊以后,她对外公的行为从费解到理解,最终完成了一部感人的作品。周晴曾写下:“所谓幼学如漆,一个孩子的目力所及、他遇见的人、读过的书、看到的世界,如果其中有过善行和善良、标杆和理想,那些东西会沉下来留在他的心底,成为他长大后的教养和底线。在我成长的日子里,一直很感谢我的家庭,尤其敬佩我的外公。在他曾经的岁月中,他的那些善良举动,如在西藏墨脱建起了一所小学等,给了我那么触手可及的榜样的力量。”

周晴也写自己的孩子,她曾回忆儿子6岁的时候有一次得了湿疹,已经快好的时候,老师跟他说可以游泳的,但孩子自己坚持完全好了再游。周晴有些惊讶,很想知道一个6岁的孩子是如何克制这份欲望的。儿子说:“我很喜欢游泳,可毛病好了,以后可以游泳的时候有的是,不是吗?”周晴很意外儿子的回答,也感动于孩子的从容和平静,“未来很长,我们是应该有点耐心的”。也许,正是对生活细微之处的观察,与孩子的平等交流,让她得以塑造出那么多生动立体的儿童形象。

儿童文学作家、编辑、出版社领导的多重身份使得周晴会从更高维度、更深层次去看待儿童文学。周晴在出版社做过十多年的童书编辑,她时常告诉自己和年轻的编辑们,做童书面向少儿读者,要有一定的责任心和人文关怀。她认为童书最重要的是知识体系和情感素养两部分,特别是后者对现在做童书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面对市场热潮时,她会谨记童书出版的理念和初衷;市场利润当然很重要,但对于童书来说不是第一位的。在国外书展上与国外同行的交流中,周晴也很善于学习对方的优点,对他们做童书的态度、专业要求深有感触,决心要以更高的眼光和专业水准来做童书。同时,她始终致力于探求儿童文学的美学本质与艺术个性。她认为,“对儿童文学来说,有爱、有激情、有温暖向上的价值取向非常重要。‘感受真生命和真性情’是儿童文学的魅力所在”。

用爱构筑温暖的港湾,用文字编织出一道光,这也许是儿童文学作家最本真的情怀、最幸福的使命。周晴盼望儿童文学的走向可以有坚守和善意,希望每个写作者努力让良善之心镶嵌在作品中,她始终相信善良是让这个世界更美好的最强大的力量。“对于孩子来说,通过文学的力量,特别是儿童文学,做一个内心善良的人,是不是尤其重要呢?一个内心盛满向善向美的孩子,将来会是个有坚守的、积极乐观的成人。真心希望在儿童文学世界里,我们可以一次次遇见良善之心的有故事、有情感的表达。”内心有爱,就会做个善良的人,有底线有坚守,就会有一份同理心、懂得悲悯;内心有光,就会成为积极向上、追求美好的人,也会有勇气面对风雨和黑暗,也会努力去照亮他人。

泰戈尔在《用生命影响生命》里这样写道:

把自己活成一道光,

因为你不知道,

谁会借着你的光,

走出了黑暗。

请保持心中的善良,

因为你不知道,

谁会借着你的善良,

走出了绝望。

我想,这首诗就像是周晴的人生写照:生命离开了,精神还在,光还在,依然温暖着孩子们的心灵,照亮孩子们前行的路。

(作者系杭州市评论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