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2025年第4期|王苏辛:残章(节选)
编者按:
继今年第2期“非常观察”专题策划《八大AI模型大比拼》之后,本期推出科幻小说专辑,以期发掘和呈现更好的科幻作家与作品,讲好中国故事。本期科幻小说专辑诚邀宝树、段子期、萧巍、林戈声、修新羽、池上、梁宝星、程皎旸、肖达明、游者、吟光、王苏辛、吴清缘13位作者。他们的小说格局宏大,视野深远,充满奇思妙想,具有强烈的新鲜感和冲击力,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文学性。同时,其核心依然是人,关注人与人之间、人与宇宙之间的关系,既反映社会现实,也探讨人类未来。
●推荐语
小说讲述了残疾运动员林夏通过神经再生系统技术重获奔跑能力后,在竞技场与人性边界间挣扎的故事。车祸截肢的她,在教练与母亲的支持下,以半机械身躯征战无界竞技联盟,却在胜利背后重新生发关于科技与身体的思考。小说并非简单的“赛博竞技叙事”,而是敏锐地抓住改造运动员“科技原罪”的标签,以竞技场为隐喻,回应科技伦理、进化焦虑等现实议题,真实地呈现出后技术时代人们的身份焦虑。由此来叩问科技与人伦的边界,深切呼唤科技与“人”的共存。
残 章
□ 王苏辛
一
深夜的康复室像被抽走了声音的匣子。林夏倚着墙面,左手指节发白,指甲深深陷进防滑垫凹凸的橡胶颗粒里。左腿的钛合金支架在重力压迫下发出细微的“咯吱”声,像是齿轮在咬合中卡住了砂砾。汗水顺着后颈滑落,她绷紧下颌,试图将全身重量缓慢压向那条被银色金属包裹的右腿,但这样的尝试总是超不出三秒。
终于,在裤兜里手机的消息震动到第四下后,她还是抽出手指按下了播放键。屏幕里,残奥会田径赛的运动员正以近乎完美的姿态起跑——他们残缺的肢体与机械义肢浑然一体,像某种进化后的生物。
“第三组,预备——”裁判的口令穿透耳机。林夏下意识模仿着视频中的动作,右脚尖绷直,残肢的肌肉记忆仍在痉挛。还是徒劳,她瘫坐在地上。康复室的镜面突然碎裂,将她的倒影割裂成无数碎片,露出身后不知何时站定的物理治疗师和她的教练温敏。
“你在模仿他们的起跑姿势?”温敏的声音裹着消毒水气味。她注意到女孩右腿的残端——车祸留下的锯齿状伤口早已愈合,但神经末梢仍在皮下如蚯蚓般蠕动。“一会装上NGS蝶翼义肢,你一定能跑得更快。”
林夏的手指抠进右腿的肌肉,那里埋着三枚维持平衡的生物芯片。她想起母亲凌晨擦拭伤口时发出的叹息,想起自己在签署NGS协议时颤抖的笔迹。NGS,神经再生技术(Neuro Genesis System),是当下最盛行的生物再生系统,它通过生物芯片与脊髓桥接技术,帮助残疾人恢复运动能力。但暗处或许仍蛰伏着一串又一串未知的风险,那些纳米纤维将穿透她的脊髓,像寄生藤蔓般重构神经回路——教科书上说这是“共生”,但有时候她又不确定,这是否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囚禁。
教练温敏的手在橡胶手套下微微发颤,她忽然扯下口罩,露出眼角一道淡疤,打断了林夏的沉思。“八年前植入芯片那天,我把自己锁在浴室。”温敏的指尖无意识摩挲着林夏的手,电流在义肢脉络中蛰伏,“每次系统试图接管肌肉,我就用冷水浇脊柱接口。医生说我是在摧毁神经桥接,但……但我怕手术后的我就不再是我了。”
然后呢?林夏抬起头,直勾勾地看着她。
“然后……”她仿佛听到了林夏的疑问,但却只是云淡风轻地说,“然后就是你看到的这样,我还是我。”
沉默良久,温敏的指尖再次轻轻抚过林夏绑着绷带的右膝,“你这条腿比我当时强多了,至少骨头还在。”监护仪警报再次响起,她却按住林夏的手:“别怕,机器在学你的心跳。”她耳后的汗珠折射着无影灯,像碎钻般闪烁,“我当年复健时,每次剧痛都赌咒再也不碰跑道,可第二天照样瘸着腿去压韧带。”温敏卷起裤腿,露出自己左腿的金属关节,补充道:“你看,我连原装零件都换了,还不是照样教你冲刺技巧?”
同一时刻,治疗师忽然按住林夏痉挛的右膝残端。林夏触电般缩回,却发现对方掌心贴着一片冰凉凝胶——那是NGS的适配测试贴片。“试试这个。”温敏的声音像浸过镇痛剂的纱布,“感受神经桥接的脉冲。”
贴片渗入皮肤的瞬间,林夏的视网膜迸出星芒。她看见自己的右腿在数据流中重生:碳纤维骨骼缠绕着生物光丝,足踝处的液压关节正以0.03秒的延迟响应脑电波。镜子里,残缺的影子仿佛终于完整,却渗出某种不属于人类的金属光泽。
“明天的适配手术,我帮你预约了。”温敏收起贴片,林夏又一次注意到她袖口露出一截淡蓝色的机械肌腱——那是五年前ADA(残障运动联盟)联赛留下的纪念。当时,温敏作为双腿截肢的短跑运动员,因神经接口故障导致右腿液压系统过热,险些在赛道熔毁。退役后,她成了康复中心最懂疼痛的教练。只不过每次转身时,义肢关节发出细微的蜂鸣,都总像是某种隐秘的叹息。
回到家,母亲在晚餐时炖了脊髓汤。林夏盯着搪瓷碗沿,热气在晨光中织出朦胧的雾。母亲舀起一勺脊髓汤,腕骨上的老年斑随动作微微颤动。瓷勺悬在半空时,林夏忽然想起父亲临终前攥着自己手腕的模样——那时她刚在省运会摔断了腿,石膏上的裂纹像蜘蛛爬满整个病房。“喝慢些,别呛着。”母亲的声音被汤匙搅碎,她将炖盅往桌边推了推,露出袖口缝补过的“1998年市运会志愿者”徽章。林夏瞥见那褪色红布下,针脚歪斜处藏着一缕父亲训练时脱落的汗毛。
“芯片置换成功率97.8%……”母亲突然开口,声音卡在喉咙里。她转身从旧木柜深处抽出泛黄的《康复医学周刊》,封面折痕里还夹着林夏初中时骨折的X光片。“可那2.2%的并发症……你爸当年总说‘运动员的骨头得熬过三茬火’,可熬火的是人,不是机器啊。”
林夏调出悬浮屏,马拉松赛道数据流在母亲皱纹间投下蓝光。七个退役运动员的康复曲线里,父亲的名字始终停留在起跑线。母亲的手帕浸透泪渍,却仍捂住胸口的老伤:“当年你爸把我从工厂齿轮堆里拽出来,说‘双手得用来递接力棒’。可他现在不在了,我……我只想你活着,像普通人那样活着。”
“妈!别说了……”餐厅吊灯突然摇晃,林夏咬碎汤中的软骨。她希望,自己明天吞下的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毒药。“让我跑吧,妈妈。我想带着我们三个人的心跳,一起冲向终点。”那一刻,藏在心底已久的话,不知怎地突然就这样说出来了。
母亲却只是看着她,久久出神。直到林夏以为她不再会听到答案的时候,耳边却响起轻轻一句,“希望明天手术顺利!”母亲用未改造的手梳理她的发丝,出神地低喃,“健康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二
手术出奇地成功。生物芯片与脊髓的桥接过程比预期更顺利,主刀医生的机械臂精准地将神经桥接纤维植入林夏的脊椎,监护仪上的数据流在最后一刻稳定成翠绿色的波纹。当麻醉剂的迷雾开始退散时,她听见主治医师的声音透过模糊的听觉神经传来:“NGS系统激活率98%,蝶翼义肢的适配度超出标准值。”
于是,随后三个月后的康复跑道浸在了电子计时牌的冷光里。
林夏的碳纤维右腿在液压关节的嗡鸣中踏出第一个步伐,空气动力学模块在足踝处舒展成蝉翼般的导流片。风第一次掠过她的人造脚踝,那触感并非温度,而是神经网捕获的流体力学数据流——像吞下一团液态的闪电。
“52秒。”电子屏的数字令她瞳孔收缩。温敏的义肢在栏杆上叩出节奏,淡蓝色肌腱随着数据波动而闪烁。“再提速10%,蝶翼的振频还能压榨出更多功率。”
林夏在第七次冲刺时尝到了风的滋味。导流片将气流劈成丝缕,纳米纤维在肌群中编织出超越生物极限的力矩。当她以0.9秒的误差逼近健全人四百米纪录时,监控室的警报突然炸响——脊髓熔毁预警的红灯在数据墙上游走,像一条苏醒的毒蛇。
“王经理在等你。”温敏擦拭着她汗湿的义肢,机械手指递来一管神经镇痛剂。林夏注射时瞥见自己袖口的新伤疤——那是由神经过载灼出的焦痕,像某种勋章。
疾风队的会议室飘浮着全息赛道。技术经理王新的眼球植入着赛事数据流,他指向林夏的右腿:“空气模块升级到2.0版,导流片能实时解析风速矢量。”林夏注意到他脖颈处的皮肤下蠕动着抑制芯片——那是所有改造运动员的标配,如同机械宠物颈圈。然而,她最终还是在王新的游说下加入了“疾风队”征战无界竞技联盟,无界竞技联盟是残障运动联盟(ADA)与健全人职业联赛合并形成的新型竞技联盟,而疾风队则是其中最有竞争力的一支。或许是因为内心仍有对征战的渴望,又或许,只是渴望加入而已。就这样,她的仿生右腿搭载了空气动力学模块,在训练的过程中看似一次比一次更如鱼得水。
终于,她迎来了第一次真正的实战试验。作为第一场正式的训练赛,起跑线切割了林夏内心的欢呼。她的蝉翼足踝在发令枪响的瞬间展开,液压关节迸发的推力将她焊入气流。她听见纳米骨骼在冲刺中吟唱,那频率与教练的打劲共振成一首金属的赞美诗。48.03秒——电子屏的数字赫然,训练摄像机追逐着她银色义肢的残影。然而,她也没料到,赛后竟要依靠注射神经镇痛剂缓解系统过载带来的灼烧感。林夏倚在储物柜上,看着药液在皮下血管里绽开蓝花。导流片在义肢末端无意识地颤动,像濒死的蝴蝶。母亲发来的全息讯息在视网膜上闪烁:“不要太拼!”看罢,她删掉已读的讯息,转眼将镇痛剂剂量又调高了一格。
就这样带着疾风的呼啸和每一次赛后如约的镇痛剂仪式,林夏完成了与NGS相处的第一个春夏秋冬。备战全国赛的深夜,她总在跑道尽头反复冲刺,右膝旧伤如冰锥刺入脊髓。凌晨三点,温敏教练在监控屏里看见她踉跄倒地,保温杯里的枸杞茶还冒着热气。“你的神经在燃烧。”她扶起蜷缩的女孩,监测仪数值爆红如警戒灯。林夏却将镇痛凝胶贴满膝盖:“当年车祸后,我每天绑沙袋跑十二小时,医生都说右腿是报废的青铜器。”她扯开运动裤,疤痕在月光下裂成狰狞的纹路,“但现在,你看,至少还能听见风的声音。”温敏沉默着拧开镇痛剂喷雾,药雾弥漫中,她想起档案里那个数字——林夏的神经损耗指数已突破职业选手警戒线三倍。
“但是你的脊髓桥接器在发烫。”温敏皱着眉说道,工作服袖口滑出一截钛合金义肢,她拧开林夏后颈的维生端口,冷凝液在生物芯片表面凝结成珠,“上周断层扫描显示你的神经突触再生速率下降了37%,这种强度会烧穿你的脊髓鞘。”林夏的瞳孔在运动增强剂的刺激下收缩成针尖,她将全息训练图谱投射在墙面:“ADA联赛新规则允许改造运动员启用‘超频模式’,温教,我三个月后的全国赛必须突破48秒!”
温敏突然扯开自己的运动服,露出胸前纵横的疤痕组织与半透明神经导管。“几年前我在ADA联赛用原生态躯体跑出10.2秒时,观众席扔上来的是写着‘残次品不该和人类竞赛’的手幅。”她将林夏的生理监测手环调出历史数据,“你上周已经因为过度训练触发了三次神经熔断保护,而我的记录仪显示你在深蹲时右腿关节偏移了0.7毫米——这足够让裁判判定你违规。”
训练场的全息广告突然切入实时新闻:“无界竞技联盟公平性听证会今日召开,改造运动员参赛资格再度引发争议。”林夏猛地砸掉墙上的全息屏,碎片在她们脚边折射出无数碎裂的数据代码。
“我们赌上一切换来的技术,凭什么要被他们定义成‘不公平’?”她扯下后脑的神经接口,电极触点带着血丝,“温教,你当年退役是因为训练过度导致神经组织崩解,可NGS系统明明能让我规避所有风险——只要我够强。”
温敏攥住林夏的手腕,她的金属指节嵌入皮肤。“我当年崩解的是脊椎,而你正在烧毁的是大脑。”她将林夏拖到生物舱旁的镜面墙前,“看看你的镜像投影——左侧躯体数据流是绿色的,右侧却全红了。NGS不是永动机,它只是把疼痛阈值提高了,但你的本体在流血。”温敏将冷凝液喷洒在林夏的脊髓端口,低温让她的皮肤泛起细密血珠。“ADA联赛主席是我当年队友,他上周找我做‘人体增强技术公平性论证’的专家证人。”她用屏幕调出自己的记忆数据流,“这是我昨天在听证会提交的证词:‘当健全运动员服用兴奋剂被禁赛时,改造运动员却在用身体零件支付参赛权。真正的公平,是让所有选手都能选择自己的进化方式。’”
话落,训练场的应急灯突然转为琥珀色,林夏的脊髓桥接器发出过热警告。温敏将她推进生物舱,液态营养剂从四面八方包裹住她的身体。“我给你重新编写了训练协议。”她将自己的教练芯片插入舱壁接口,“用神经再生脉冲替代40%的超频负荷,剩下60%靠你的原生肌肉记忆。每周三次脊髓鞘修复疗程,我会用我的义肢替你做对抗训练。”
林夏在营养液中的视线逐渐模糊,却看见温敏正将一块蓝格子旧手帕系在她手腕上。“当年教练退役时塞给我的。”温敏的声音穿过生物舱的嗡鸣,“他说疼痛是身体在写诗,而我们都是自己的编辑。”她的义眼突然闪烁红光,“不过这次,我会替你删掉所有致命章节。”生物舱的维生系统开始同步她们的脑电波,林夏的脊髓端口与温敏的义肢芯片在数据海中构建起新的神经桥梁。
翌日清晨,林夏又如期重新走上了跑道。
三
终于,林夏迎来了第一次代表“疾风队”参与全国无界运动会。她的液压腿在起跑器上发出细微震颤,钛合金关节与碳纤维跑道摩擦出蓝白色火花。观众席的欢呼声像潮水漫过耳膜,她却盯着对手小腿上闪烁的AI芯片标识——那些机械纹路比她右腿的液压管线更冰冷,更完美。
发令枪响的刹那,林夏将神经接口电流调至120%,右膝液压泵迸发的推力让跑道裂开蛛网纹路。第三个弯道,她的钛合金关节突然发出金属锈蚀般的异响,而林夏并未做出任何的战术调整。温敏教练在监控屏前攥紧检测报告,神经损耗指数超标的数据在红色警报框里跳动,而赛场上的女孩正以畸形的姿态冲刺——左腿肌肉因过度代偿隆起如肉瘤,右腿冷却液管道却渗出银血般的低温液体。当林夏以0.3秒之差第三个冲过终点线时,观众席爆发出两极分化的喧嚣。她的名字在电子记分牌上泛着诡异的红光,身后两名AI选手的芯片组正将她的生物数据实时上传至云端。颁奖典礼的镁光灯刺得液压腿的冷却液管道泛起青灰,她接过铜牌时,观众席突然爆发的嘘声却让钛合金骨骼传来共振的刺痛。
“作弊!这是科技垄断!”抗议声在赛后新闻发布会厅形成共振腔。林夏盯着悬浮在半空的3D解剖图——她的右腿被渲染成半透明琥珀色,液压管道里流动着加密过的金色流体。“我流过汗,磨破过掌心……”她的声波调节好像突然失控,哽咽声低频震颤,“为什么你们只看见我的腿?”
赛后,林夏瘫坐在休息区的椅子上,在训练舱的紫外线消毒灯下,她用手指触摸右腿冷却液管道。温敏将一瓶水塞进她手里,沉默片刻后才开口:“你今天的速度曲线,后半程全是机械算法在代偿你的体力分配——你看第三个弯里那个陡降,当时你明明还能调整呼吸节奏,却完全依赖设备自动降速,使得你的关节其实根本无法支撑你毫无节制的依赖。”林夏下意识攥紧瓶身,水珠在掌心渗出凉意。温敏从运动包里抽出体检报告,纸页边缘褶皱得像她此刻拧成一团的眉头:“上周队医会诊说,你右膝半月板压力比正常数值高出37%,全因过度依赖神经系统的缓冲模式。肌肉该发力的时刻偷懒,久而久之……”她顿住,指尖轻点报告上猩红的标注区域。
“可……可之前那些数据明明帮我提升了很多。”林夏嗓音发涩,想起赛前教练对她适应NGS的夸赞——精准、高效、无懈可击,“我明明训练得很努力了,教练,他们不知道,难道你也没看到吗……”
温敏忽然轻笑,说出的话却依旧严肃:“我还记得手术前你第一次夺冠时,你冲过终点线后跪在跑道上,哭得满脸汗水和砂石。那时候你攥着破旧的训练鞋说,每一步都像踩在云上。现在的你呢?连调整摆臂角度都要等设备提示音?你所有为比赛付出的血与泪我都看在眼里,可是,你知道的,这根本就不是同一回事。”
“你知道吗,今天在看你比赛的过程中,我突然开始质疑自己在听证会上提交的证词是否真的错了,我甚至在想,真正的公平难道就是排除所有的机器支持吗?”
“你真的甘愿只跑第三名吗,林夏?”
……
(全文详见《江南》202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