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散文》2025年第8期|刘诚龙:谪仙二题
来源:《散文》2025年第8期 | 刘诚龙  2025年08月01日07:24

李白的求职信

李白最爱走后门,一生都在孜孜不倦走后门。走后门,是件蛮羞耻的事吧,那是秀才的调调,跑官要官的,没谁感觉羞耻,只是觉得荣耀:一者他有钱,你没有;二者,他有关系,你没有。以其有骄而你没有,其喜洋洋者矣。

李白认认真真走后门,未必是这个心思。之所以热衷走后门,据说是因为他的前门堵死了,唐朝有律,“刑家之子、工贾殊类,不得应试”,有人由此猜测,李老爹是老板,煤老板还是瓜老板,未知,做的不是跨国生意,而是长途贩卖,唐时,碎叶城是中国领土。若这么去猜,那也可以说李白是“刑家之子”,祖上犯了啥事,流放到吉尔吉斯斯坦那地去了嘛。李白身世,一直是个谜,李白自己都讳莫如深,外人就更不得而知。

有人善圆场,说李白不科考,爱干谒,是李白贱视科举,如小学生咬笔杆,岂是天才所为?李白要走的是一条不寻常的路。这话也不太禁得起推敲,正儿八经考取的,比走歪门邪道进去的,腰板都挺得直些。李白走后门,借的是唐朝风气。唐朝人才入皇家,有两条路可走,一是科举,一是干谒。干谒这路,走的人蛮多,杜甫韩愈白居易,高适孟浩然,都在这条夜路上遮颜奔趋。不同的是,有些走通了,有些没走通,大家也不以为耻了。羞耻事,干的人多了,便没谁觉得无脸面。

走后门与入考场,两者都要低头,考试是低头看卷面,干谒是低头看鞋面,总不至于喜欢看人家脚指头吧。干谒虽是有钱即可谒,有关系即可谒,但到人家府邸,人求人就矮三分。二十三岁毛小伙喊五十三岁的司局长叫爹,也还顺口,五十三岁的老秀才去喊二十三岁科局长叫爸,一般人喊不出声。李白是《诗经》中那个“狂且”的一号狂童,他那头低不下来,他那嘴也是张不开来的。

但李白也不是全然不通世故,起码晓得一条,到谁家去叩门,要把谁夸一番。这个不难,李白掌握了蛮多赞美词,绝对原创,而且不同寻常。李白去走韩荆州家后门,打头一句是:我听蛮多人说,您是天下第一爱才领导,所以我找您来了,您太伟大了——“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一个小小市长,比得上周公吗?不管,李白硬把大帽子先给韩某戴上。

也不晓得是韩某不爱高帽还是根本不爱人才,李白写的这首著名求职信没有下文。韩某是看了,理睬了,还是扔纸篓了?李白反正没被聘用。有人说,不是韩某不爱高帽,而是他看了李白简历,吓了一大跳:“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你遍干诸侯,没一个用你啊?你历抵卿相,还到我这个小地方官面前来干吗?十步杀一人,是个杀人逃窜犯啊;心雄万夫,那我会被你雄不?

李白牛皮吹得有些大,名是自吹,实是自损。简历没做好,求职没得路。李白不只是简历出问题,求职信里还有些话,在主公听来是很不爽的:“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宾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这话听来怪怪的,好像韩某本来是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从来都是以贫富来认人的;而你李白教育我,不要这样那样,而要那样这样。这是在求人,还是在训人?“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我韩某是那么吝啬,不给你盈尺之地吗?还有一句,“幸推下流,大开奖饰,唯君侯图之。”我不图。

天赋李白之才,这般应该低声下气的信,也写得这么气雄八表。李白不认天赋之才。天赋其才,是诗才与文才,李白不认,他认的是吏才与王霸才,至少是帝王师才。韩某没理他,并不影响李白士气,他仍是雄赳赳气昂昂,奔走后门,走后门仍是那么高调。李白曾找过安州裴长史,行文亦是气势磅礴,求人依旧气贯长虹:

愿君侯惠以大遇,洞天心颜,终乎前恩,再辱英眄。白必能使精诚动天,长虹贯日,直度易水,不以为寒。若赫然作威,加以大怒,不许门下,遂之长途,白既膝行于前,再拜而去,西入秦海,一观国风,永辞君侯,黄鹄举矣。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

您要给我好待遇,我定然肝脑涂地。待遇如何,这话是求职者第一关心事,不算出格,后面几句,怎么读怎么叫人不舒服:您不能对我作威作福,您若对我发脾气,我马上走人,再也不理你,“永辞君侯,黄鹄举矣”,我这个大鹏飞九万里去了,您老损失巨大,看您后悔不后悔!

这是求职信还是威胁信?李白爱走后门,干谒豪贵,却从来不愿放低身段,求人都成了教育人、训斥人乃至胁迫人。李白去找李邕,这回不写信,改写诗: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李白这回明白了点,晓得“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但您不是那些俗气世人吧,我要与您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跟您同起同坐,同升同落啊。后面一句是,您应该比得上宣父吧,您千万不要轻视我嘴上没毛啊。

“丈夫未可轻年少”,这话壮气,也是真理。但这话出自李白嘴里,出自李白求人之嘴里,到底有些不得体,若是一个长者,这么对李邕说,李邕想来可以接受,其实也未必能接受,你是求我呢,还是训我呢?而出自求职者李白口,是足以惹人捶桌子甩杯子踢凳子的。李白先给李邕一顶高帽:您非庸人,您是圣贤。李邕蛮舒服,但听了后面那些话,李邕不舒服了。唐朝出了一个诗人李白,但唐朝还没出一个容得下李白的大人。

李白后来遇到了贺知章——纯是遇见,不是求见——贺老是老好人,举荐李白入朝。李白终于遇到千载难逢之机遇,调到皇帝身边工作。

打不死的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诗挺李白的,奔放、豪情、畅快、激昂。很李白,也蛮杜甫。杜甫一生悲苦,也有狂喜时刻,听说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便漫卷诗书喜欲狂,马上规划回家路线,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李白这诗与杜甫那诗,都是一曲节奏明快的欢乐颂,但从境界言,杜甫那首或要高于李白这首。杜甫诗是欢庆军队为国打胜仗,李白诗是欢呼自己刑满已释放,一个是国土解放,一个是个人解放,当然都欢喜不尽,两人的“喜”字,是一样笔法,而两人的“喜”字,却是两重境界。

病急乱投医,情急乱跳槽。大唐安史之乱一乱,唐朝也开始乱,纵使平靖了安与史,还是乱糟糟的。老皇帝唐玄宗马嵬坡杀了杨贵妃,一觉醒来,发现婆娘不见了,龙椅也不见了,他崽李亨改了名换了姓,叫唐肃宗了。唐玄宗想想还是算了,去七月七日长生殿,寻他的贵妃天上人间来相见。老皇帝算了,老皇帝的另一个崽李璘不想罢休:皇位,他和尚摸得,我和尚如何摸不得?一山不能容二虎,一宫不能容两崽。崽崽于是斗将起来。

李白与李璘本没多少关系,但这时李璘听说李白名气大得很,粉丝超千万,把李白招来,粉丝不就都跟着来了嘛。李璘便向李白发聘书,并没许诺甚职务,李白是天子呼来不上船,臣子呼来上飞船。莫说天子呼,便是反贼呼,也飙的一声去了。李白是这么想的:只要是有人喊我去建功立业,我就马上去为君谈笑静胡沙。有人说,李白去永王府是受骗了,他没想到永王是要造反。此论也是太爱李白了,为李白洗地—— 李白先前或是真不知,后来绝对是明白了:“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李白,要跟着李璘打进长安呢。

李白这回豪赌,输了底裤。李璘被肃靖后,李白被打成叛乱分子,抓起来关了百多天,到处写信,多半没人理,好友高适为皇帝立大功,正是皇帝身边红人,李白写信求救,高适没有任何回复,肯定是要划清界限嘛。倒是与李白无甚交情的郭子仪力救李白。也莫怪高适,有交情的反而不好说话,无交情的更好说情。死罪已免,活罪难逃,李白没被判死刑,流放夜郎。推想来,若真去贵州那风景胜地,只怕诗仙会机器生产也似,生产好多诗出来,壮我中华文化宝库。

李白被押送去夜郎,到得三峡白帝城地段,喜从天降,大唐搞了大赦。大唐遭遇大旱灾,于是搞起仁政:“天下现禁囚徒,死罪从流,流罪以下,一切放免。”李白即从夜郎改金陵,欣喜若狂,顺水转东去,高兴得不晓得天光早晚,使劲叫船夫快快快,加油加油加油。长江也感染了人之喜气,波飞浪激,快递李白。李白心情狂放,诗情勃发,挥笔写下了千古名篇《早发白帝城》。

经历了坐牢、流放这般人生打击,李白当向哪里去呢?王维也当过“逆党”,安禄山攻长安,唐玄宗带婆娘不带王维,跑了。婆娘没保住,王维没保住,王维被安禄山威逼利诱,当了“伪政府”的伪官。等李唐这个“胡汉三”又回来了,王维也被捉住了。因王维有一首诗表明心迹说自己是被迫的,人在伪府心向李唐,这才被放了。陶渊明没受那么大屈辱,去了南山。王维被放,选择去了终南山。

李白想去哪里呢?他被大唐闪了腰,折了腿,他说:我还要去大唐。李白的建功伟业还没实现呢,反贼永王没帮他实现,正贼新皇该帮他实现啊。李白一日还了江陵,碰到了李光弼领导的部队,这年是762年,距安史之乱结束仅一年,李白遇到一笔难写两个李字的李将军,又心雄万夫了,但李光弼不晓得怎么想的,直接拒绝了李白。

李白一生吃过多少次闭门羹呢?这是一个没法统计的事,从李白写的求职信与干谒诗来看,总不少于二十次。早年写信给韩荆州,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把人家夸得一等圣贤,人家不理他。后来找了李邕,对李邕说:你得用我这只大鹏啊,你不可轻我年少。不能轻你啊?李邕在这回就轻了李白了。再后来,李白一路小跑,带了几首诗去找当朝宰相张说,递上去的名片是:海上钓鳌客李白。张中堂不见,打发儿子张垍接待他,张垍打发李白去找玉真公主,李白在公主终南山别院等了一年,没见着公主翩鸿一影。

人踩人,踩死人;人提人,提高人。找人求人,是一条好捷径,荣人荣得不得了,可是辱人辱得更不得了啊。求人人不理,最是伤人心。太受憋了,太委屈了,太屈辱了。李白受过无数折辱,竟然一次也没影响他激昂斗志,他一次次求人,一次次受辱,依然是乐此不疲。李白被打成逆党,救他的除郭子仪,还有御史中丞宋若思。他跑去拜见宋御史,提的还是:您举荐我吧,我去帮李唐静胡沙。李白没想到自己刚刚还反唐呢,他看到宋御史面有难色,说:信我自己写,借您大名就可以。李白写求职信,估计比写诗还顺手:“臣所荐李白,实审无辜,怀经济之才,抗巢、由之节,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一个反贼,没枪毙你已经算皇恩浩荡了,怎么还要来升官发财啊。

有人说,李白官瘾大得像一个瘾君子,官位如毒,李白要吸毒,也就不顾人家冷眼,不顾自家形象,孜孜不倦奔趋于豪门贵胄之间。李白不是没有机会,他两次入衙门,两次都不是求人求来的,算“遇人”吧。一次是遇到贺知章,贺老号四明狂客,狂人遇狂人,自然知音,贺把李白举荐到唐玄宗办公室。这是天大机遇吧,李白硬是没抓住。有人说个中缘故是,唐玄宗没把李白当政治秘书,只把他当生活秘书。生活秘书还不好啊,升起来可比他人快多了。这么大官运到头上,李白硬是没抓住。后来持志去永王李璘幕府,天,反贼那里可是能去得的?若说唐玄宗这里,李白是错过了,那么永王府这里,李白就是过错了。

从二十来岁到六十多岁,李白吃遍了闭门羹,贴尽了冷屁股,无数打击,都没能击垮他的精神意志。坐牢出来后,李白碰壁蛮多,后来求靠族叔李阳冰,族叔当的是县令,不晓得李白是否也曾向他求过举荐,毕竟一介县令举荐不了什么。其时李白已病入膏肓,想必已经死了那条心了吧。但人死心不死,李白作了一首诗,据说是绝笔,“年六十有二不偶,赋《临终歌》而卒”: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临死还想振八裔,这是李白的官瘾,还是李白的理想呢?

或许是理想的力量吧。只是这理想之中,有三分豪放、三分雄壮、三分悲凉,也总还是有一分愚氓。

【刘诚龙,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第十一届湖南省政协委员。作品入选教育部编辑的《中学生课外读本》《大学语文新编教材》等各类选本,出版散文杂文集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