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间的豪情与诗意
一部《诗经》植后土,一曲易水谱基调,一代文学立风骨(建安文学)。河北文化悠久璀璨,从《诗经》文化的发祥地,到“慷慨悲歌”和“燕赵风骨”各领风骚,一代代诗词巨匠在燕赵大地留下足迹,成为河北最宝贵的文化遗产。
“‘逦迤神山峙海边,始皇曾此驻求仙’,河北秦皇岛因秦始皇东巡至此而得名,在两千余载的岁月长河中,不少帝王将相及文人墨客到此感怀古今。”河北省诗词协会会长郭羊成介绍,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词篇章让碣石山、山海关、北戴河等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成为秦皇岛耀眼的城市名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公元207年的秋季,一代枭雄曹操登临位于河北秦皇岛的碣石山,面朝大海,有感而发,写下了名传千古的佳作《观沧海》。碣石山是河北知名的观海胜地,如今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每年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秋冬之交,碣石山的“百草”呈现出缤纷多彩的景色,美不胜收。于山顶观海天一色,波澜壮阔,感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哲理,更让人敬佩曹操的豪迈自信和雄心壮志。
从“始皇之碣石”以求仙,到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海,碣石山成为不少古人抒怀,与“神仙”对话的地方,这也成就了其“神岳碣石”的美称。在近代历史上,碣石山还是一座革命之山,伟大的革命先驱李大钊曾在碣石山的侧峰五峰山上居住。
五峰山脚下,李大钊塑像让人肃然起敬。“是自然的美,是美的自然;绝无人迹处,空山响流泉。”“云在青山外,人在白云内;云飞人自还,尚有青山在。”我们跟随李大钊的脚步游览五峰山,赏韩文公祠、水岩寺等名胜古迹的同时,品“孤松”傲然迎风,感悟革命先驱的思想风范。近年来,随着五峰山李大钊革命活动旧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红色五峰的旅游业态日益丰富,成为当地一张亮丽的文旅名片。
“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
“芒芒碣石东,此关自天作。”从碣石山往东走,天险之地的“此关”便是山海关,清代顾炎武在《山海关》一诗中,描绘了其雄伟壮观和其重要的战略位置。山海关,古称榆关,是明长城的东北最重要的关隘之一,素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昔日的山海关作为军事要塞,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秦皇岛市诗词学会副会长王红利介绍,如今随着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成为“活”的历史,向游客诉说着那段烽火往事。从“夜出榆关外,朝看朔漠空”中,我们仿佛看到明代抗倭英雄戚继光昼夜兼程出关杀敌的豪气;从“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的词句中,我们能感受到纳兰性德的殷殷思乡之情。
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看古城、登长城、眺大海、品美食,在鼓楼、城墙、山海等所见所闻中探寻山海关特有的豪情与诗意。秦皇岛市旅游和文化广电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岩介绍,这里除了每年举办古城年博会、“龙抬头”节、孟姜女庙会、浑锅宴等活动外,还通过《身向榆关那畔行》《关城往事》实景表演,《观·山海》大型长城情境光影秀等,再现山海关的历史故事。
天下第一关、澄海楼、老龙头、山海关古城、角山长城等都是山海关的经典景点。尤其是澄海楼,不少古人以此为题,留下诗篇。“从康熙到乾隆,从戚继光到孙承宗,从尤侗到宋荦,以及秦皇岛本地的文人雅士,都曾登临澄海楼观海赋诗。”王红利感慨,站在澄海楼上,看月缺月圆,潮起潮落,遥想古人心境,家国情怀油然而生。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秦皇岛作为一座海滨城市,近年来,避暑胜地北戴河的旅游业蓬勃发展,联峰山、鸽子窝、老虎石等公园都是游客热门的打卡地。北戴河老别墅被誉为“万国建筑群”,其见证了这100多年的历史风云变幻,康有为、梁启超、徐志摩、胡适等诸多名人,在此留下足迹和轶事,风云际会、潮起潮涌,“一时多少豪杰”。
漫步海滩,海风习习,思绪飘飞。三五成群的游客在海边肆意追逐打闹,享受惬意生活。康有为以“暮卷涛声看海浴,朝飞霞翠挹山妍”这样的诗句来赞美莲花石公园,即现在的联峰山公园;郭沫若游览鸽子窝,对海天变幻的景象发出“雪浪千层卷海来,松涛万顷际天开”的感慨。
提起秦皇岛,就不得不让人想起毛泽东那首《浪淘沙·北戴河》——“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北戴河作为中国现代旅游业的摇篮,如今围绕“旅游+”不断推陈出新,在新玩法中“解锁”别样山海。燕赵大地文化厚重,诗人眼中的河北更是多姿多彩、令人神往。据了解,目前,“跟着诗词游河北”活动正在持续开展,河北各地以诗词文化助力文旅融合发展,为“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增添了别样的文化韵味。诗词之中,见山海辽阔,见“风流人物”豪情;诗词之外,一起奔赴“诗与远方”,寻城市文脉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