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长安三万里》原班人马打造的《聊斋:兰若寺》热映 灯火不灭 聊斋常新
来源:北京青年报 | 张嘉  2025年07月15日08:59

继《白蛇2:青蛇劫起》《新神榜:杨戬》《长安三万里》《白蛇:浮生》后,追光动画电影《聊斋:兰若寺》正在热映。这部由崔月梅、刘源、谢君伟、邹靖、黄鹤宇、刘一林联合执导,宋依依担任制片人的动画电影,是国产动画电影史上首次以故事集的形式呈现蒲松龄的经典名著《聊斋志异》。

《聊斋:兰若寺》是追光动画迄今为止制作规模最大、主创人数最多的电影,导演谢君伟笑说,“这从我们七个人一起亮相接受采访,就能看出来。”在电影上映之际,宋依依、崔月梅、刘源、谢君伟、邹靖、黄鹤宇、刘一林接受了记者采访,讲述《聊斋:兰若寺》的幕后创作故事。宋依依曾担任《长安三万里》的制片人,她表示,一开始策划《聊斋:兰若寺》这个项目时,她心里还想:“这谁做呀,得多难,结果没想到是我做。”

历经四年艰辛创作,《聊斋:兰若寺》终于上映,宋依依用“刺激”二字概括:“这么大挑战,大家心里肯定打鼓,但是如果我们都拘泥于做安全的东西的话,那就没有突破。归根结底我们是创作者,肯定希望能做不一样的东西,若永远安全,观众终将离场。而创新一定伴随着挑战。”

初心始终未变 中国团队为中国观众讲中国故事

宋依依表示,不管是《长安三万里》中的盛唐美景,或者《白蛇:浮生》中的宋韵悠长,从追光动画创作第一部作品开始,“中国团队为中国观众讲中国故事”的初心就始终未变。

《聊斋:兰若寺》更是延续系列作品一以贯之的文化传承使命,以书生夜探兰若寺的主线串联“崂山道士”“莲花公主”“聂小倩”“画皮”“鲁公女”五个篇章,展现了诙谐幽默、童真童趣、凄美哀婉、青春浪漫等多种故事风格。当六个篇章的六种美学风格被和谐融汇到一部电影中,除了让人惊叹中式美学的丰富与包容,沧海桑田世事变迁中的人情冷暖,本身也是一种唯有中国人能理解的浪漫。

《聊斋:兰若寺》是追光动画“新文化”系列的第二部作品,由《长安三万里》的原班人马打造,为什么选“聊斋”这个大众认知度极高的IP?宋依依解释说,《聊斋志异》非常适合用动画来表达,因为它包含了许多志怪元素,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我们希望能够原汁原味地还原《聊斋志异》的内核,因此决定采用故事集的方式来呈现。”

至于何以在《聊斋志异》中的数百个故事中选择了这几个,宋依依表示,他们希望包含一些大众熟知的故事,比如《画皮》《聂小倩》和《崂山道士》,也希望能加入一些不太为人所知、富有新意的篇章,比如《莲花公主》,“这个故事中有许多梦境和丰富的意境。”

而对于整部电影来说,创作团队希望能像长片故事一样,有着丰富的情感表达,因此,前两篇是《崂山道士》和《莲花公主》两个相对轻松的故事,《鲁公女》的故事完整性较好,情感浓度很高,结局也积极美好。宋依依说:“我们希望观众在看完电影时能带着一种向上的情绪,所以《鲁公女》放在了最后的篇章。《聊斋志异》虽然有鬼狐志怪等丰富的外壳,但其内心想表达的都是真善美,我们希望向观众传递真善美。”

电影独创了“1+5”结构:书生探访兰若寺的主线,如一根金丝,串起五颗风格迥异的珍珠。观众将穿梭于《崂山道士》的毛毡童话世界、《莲花公主》的童趣蜂巢王国、《聂小倩》幽暗浓郁的乱世光影、《画皮》清冷留白的宋画意境和《鲁公女》绚烂恢弘的幽冥奇观中,“六个篇章六种美学,和谐融于一部电影,本身就是中式美学包容力的明证。”导演谢君伟强调。更深远的是,这种结构暗合了蒲松龄“写尽世情”的初心——沧海桑田变幻中,唯有人情温暖永恒流转。

国产动画电影首次运用毛毡风格 渲染量媲美一个长片故事

《崂山道士》的故事围绕着魏晋时期慕名求仙的王承向崂山道士学习仙法的经历展开。《聊斋志异》里这则故事本身带有些许讽刺与幽默色彩,创作团队此次在创作过程中,放大了其轻松有趣的喜剧氛围,鲜活可爱的角色设计是一大亮点。它不仅还原了原著“箸化嫦娥,翩然起舞”等瑰丽幻术,还展示了王承令人捧腹的学法场景。王承一面渴求仙法,一面却唉声叹气窘况频出,预示着求学之路将是段充满欢笑与奇遇的冒险。

为了符合轻松有趣的氛围,创作团队开创性地采用了毛毡艺术风格,角色毛茸茸的憨萌感与滑稽神态相映成趣。道观砖墙的粗粝“拉丝”,人物面部的细微“毛躁”,这种毛毡美学在国产动画电影史上尚属首次。独特的艺术选择,不仅是对动画表现形式的一次大胆探索,更是对传统文化IP进行现代化、趣味化表达的有力尝试。毛毡的温暖质感与《聊斋志异》中“崂山道士”这个故事的奇幻、寓言色彩相结合,碰撞出奇妙的化学反应。

《崂山道士》的导演崔月梅表示,这个故事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因此在制作时,团队需要思考的是如何用当下的视角重新演绎,如何用新的方式来表达这个故事。“我们首先考虑从视觉效果上寻求突破,为此寻找了不同风格的参考,比如木织或线织等。最终选择了毛毡这种材质,因为它既有民族特色,又符合我们的需求。毛毡制作技艺本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自内蒙古,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而且,毛毡在当代也受到了许多手工爱好者的喜爱,所以它非常适合用来表达《崂山道士》。正如刚才提到的,因为《崂山道士》是开篇故事,整体调性比较轻快,我们希望故事的呈现是轻松的。毛毡作为一种媒介,其质感本身就很柔和、轻松,与故事的调性非常契合。”

崔月梅介绍,除了角色的眼球、牙齿、口腔等有黏膜的部位,基本场景和角色覆盖的部分都使用了毛毡,这也使得整个制作量变得非常庞大,“在决定采用这种方式之前,我们进行了充分的测试,确认可以承受这种制作难度,最终选择了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据悉,仅这一个篇章故事的渲染量(动画渲染是指将动画制作中的3D场景进行光照、材质、纹理等处理后,生成2D图像序列的过程,该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计算资源),就足以媲美一个长片故事,单个场景的毛发数量可达千万根。

每个篇章的独特之处 恰恰是最大难点

《聊斋:兰若寺》的风格突破远不止于此,宋依依表示,虽然整部电影的语系是基于国风体系,但根据每个故事的特点,创作团队会找到最适合的美学风格。也因此,观众在一部电影的时间里,可以体验到六种视觉美学和叙事节奏。

比如,《画皮》篇采用了宋画风格,而在国产动画中运用这种风格尚属首次。导演黄鹤宇表示,这个故事主要讲述家庭情感,“我们希望画面更稳定,没有那么强烈的波澜起伏。宋画讲究平衡和谐,以及大面积留白营造的意境,特别契合我们的表达方式。因此,我们参考了大量宋画,借鉴其中元素来呈现不同情绪,并希望利用对称构图与平衡性构图来展现平淡生活,同时通过大量留白镜头和折枝构图营造书斋的意境。”

黄鹤宇表示,团队为构图做了一系列测试,并开发出一套小流程。之后的工作也比较麻烦,因为很多折枝构图和技法都需依靠艺术家手动调整,仅靠工业化批量生产无法实现这种美感。此外,色调也要单独处理角色、树甚至房顶的颜色搭配。例如,为营造小镇的祥和氛围,房顶构图要显得更幽静、舒适。“最终,团队是通过技术与艺术相结合来达成这一效果,有点像画画,只不过这幅画是二三百人一起创作的。”

而说起《聊斋:兰若寺》的难点,宋依依笑说:“没有最难,每个都难到极致。”她举例说在设计《莲花公主》篇章时,他们面临了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在构建蜜蜂世界和莲花公主的飞行场景方面。“整个蜜蜂世界的磁场量很大,视觉效果非常丰富。我们首先思考的是如何让建筑呈现出蜂巢的形态,因为蜂巢是蜜蜂的象征性结构。然而,六棱形的蜂巢结构在设计上很容易给人一种现代感,甚至有些科幻,这与我们想要呈现的古典美学风格不太相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做了大量的参考和研究,最终,从福建土楼的建筑形态中汲取灵感。土楼的圆形结构与蜂巢的六棱形相结合,既保留了蜂巢的特征,又增添了一种古典而神秘的氛围。我们将这种结构设计成一个个小巢叠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既奇幻又具有文化底蕴的蜜蜂王国。”

莲花公主的飞行场景,更是一大难点。为了让莲花公主能够像蜜蜂一样飞行,团队需要设计出独特的翅膀频率。“这种频率与正常的翅膀运动完全不同,在渲染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技术难题,尤其是运动模糊的处理。我们之前从未尝试过这样的设计,因此必须单独进行测试和调整。此外,莲花公主的裙子在飞行时需要像蜜蜂的翅膀一样撑起来,这不仅增加了视觉上的复杂性,也对动画的流畅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细节的处理,都是我们在制作《莲花公主》篇章时所面临的重要挑战。”宋依依坦言,每个篇章的独特之处,恰恰是最大难点。团队尝试的每一步都是“‘追光史’上最高难度”的挑战。

借技术赋能 深入挖掘古典文本的精神内核

电影《聊斋:兰若寺》各篇章分别融入仕女图、宋画、霓裳羽衣舞、唐代建筑、福建土楼等东方美学元素,勾勒出一个东方奇幻世界。在技术赋能下,影片深入挖掘《聊斋志异》的精神内核,展现出主创团队对经典的深层叩问与解读。

导演谢君伟也是《长安三万里》的导演之一,他表示,与《长安三万里》一样,《聊斋:兰若寺》也在试图探索作品的精神内核。“《长安三万里》讲述的是那些浪漫而努力的诗人们,他们的人生经历、奋斗过程以及对理想的追求。而《聊斋:兰若寺》虽然在外表上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但我们依然希望深入探究那些能够与观众产生共鸣的精神内核。每个故事都表达了不同的主题:有的展现了贪心,有的体现了真心,有的描绘了乱世中的情感,有的刻画了夫妻之间的复杂情感,还有的讲述了跨越生死的爱恋。这些精神内核正是《聊斋志异》各个篇章所希望传达的核心思想。”

将这些经典故事改编为现代版本,谢君伟说他们希望这些故事能够触动当下的观众。“改编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在精神层面引发共鸣。我们希望这种共鸣能够成为整部电影的统一性,让每一个故事都能触动观众的心灵,激发他们的兴趣。”

作为追光动画“新文化”系列的第二部作品,谢君伟希望通过《聊斋:兰若寺》让观众对传统文化产生更深的兴趣。“当观众看完这部电影后,会发现《聊斋志异》不仅仅是他们过去片面认知的那些志怪故事,还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更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希望这部电影能够激发观众重新翻阅这些经典作品,探索其中更深层次的意义。我们的目标是与观众达成共鸣,并带领他们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与《长安三万里》的目标是一致的。”

也因此,在《聂小倩》的幽暗光影中,导演邹靖将故事置于兵荒马乱之世:“乱世中人心倾轧,小倩被迫为恶。唯有人鬼之情冲破隔阂,更显珍贵。”浓重阴影与最终熹微的晨光交织,照见人性救赎的可能。

《画皮》则从婚姻围城切入,刘一林导演介绍,《画皮》原著是以王大郎的视角讲述的故事,陈氏仅作为一个附属品被描述。他们此次制作《画皮》是从陈氏的视角重新诠释,展现了她不甘、纠结、努力和辛酸的一面。“整个故事讲述了陈氏、王大郎、画皮妖之间的情感纠葛。”

而《莲花公主》中窦旭与莲花公主的童真冒险,《鲁公女》里鲁瑛和张于旦超越生死的炽烈奔赴,皆指向同一内核——蒲松龄笔下的鬼狐精怪,都是对人间“真善美”的镜像投射。

四年磨剑 六导并进 “暗暗较劲”

追光动画以往的作品通常都是历时三年,而《聊斋:兰若寺》则耗时四年,六位导演齐头并进。导演谢君伟表示,《聊斋志异》原著故事类型丰富多样,是蒲松龄先生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思考,其中既有歌颂与赞扬,也有讽刺与批判,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这种丰富的想象力与动画电影的表现形式高度契合,这也是他们选择将其改编为动画电影的重要原因之一。

谢君伟说:“之所以邀请了多位导演共同参与创作,正是希望借助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独特视角,将《聊斋志异》中不同的篇章以最极致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个项目我们整整投入了四年时间,这在追光动画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创作过程中,每位导演都全身心投入到自己负责的篇章中,我们也始终关注如何将这些独立的故事整合成一个完整的电影。为此,我们采用了多种方式来串联整个故事,比如通过蒲松龄和两个小精怪的视角,以及‘一寺一树一井’的设定,让各个篇章在整体叙事中相互呼应。”

由于参与项目的导演和团队成员众多,创作过程中自然产生了许多良性的讨论。谢君伟说大家在专注于各自篇章的同时,也在暗暗关注其他篇章的进展,甚至有一种“暗暗较劲”的感觉。但正是这种良性的竞争,推动了整个项目的不断进步,最终使得《聊斋:兰若寺》成为了一部具有震撼力和创新性的作品。

《崂山道士》《莲花公主》《聂小倩》《画皮》《鲁公女》等聊斋经典篇章都被创作者巧妙融入了兰若寺一井一树的场景间,在沧海桑田、世事变幻里超越人鬼仙妖、死生爱恨的故事轮番上演,让观众更能感悟幻象奇缘和世间真情。邹靖导演表示,兰若寺的古树与深井,在电影中化身为永恒见证者。“它们看尽树下哭笑、井中浮沉,是恒久的守护者。”而在片尾,他们设计了新枝萌发,既象征故事新生,也暗喻传统文化在中华血脉中的不息流淌。

黄鹤宇导演表示,蒲松龄花费了大半生的时间来完成《聊斋志异》,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这跟我们这些动画人有些像,对动画都有着特别的热情、执着和热爱。当我们投身于这项创作时,内心充满了快乐和兴趣。蒲松龄应该和我们相似,他是一个对讲故事充满热情的人。”

基于这种对蒲松龄性格的理解,黄鹤宇说他们在设定人物性格时,也融入了一些喜剧元素,“我们觉得,蒲松龄在收集和创作这些故事的过程中,一定是充满兴趣的。他不仅享受收集故事的过程,也享受讲述故事的过程。这种热情和兴趣贯穿了他的创作生涯。所以,我们在创作中也试图传达这种对故事的热爱和执着,希望观众能够感受到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时的那份真诚和热情。”

宋依依也坦言制作《聊斋:兰若寺》的消耗极大,她以“刺激”来概括感受,“这种刺激感源于项目带来的巨大挑战,这与我以往的经验截然不同。制片层面的决策尤为棘手,需要反复权衡,究竟是应该将各个篇章独立制作,还是彻底拆散重组。但项目的独特性恰恰是刺激的核心,这种前所未有的新奇体验让我觉得异常有趣。”

井中幻梦暂歇,兰若寺槐影婆娑。银幕之外,观众与蒲松龄隔空对望——那本写满妖鬼痴情的书卷,那盏映照人性明暗的灯火,仍在时间的长河中漂流。《聊斋:兰若寺》试图向观众证明:经典从来不是尘封的古物,它活在每一次勇敢的再创造中,活在每一代人对“情之所钟,虽鬼不讳”的共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