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四川文学》2025年第7期 | 霍俊明:西行纪(组诗)
来源:《四川文学》2025年第7期 | 霍俊明  2025年07月11日08:23

于高原318线红色驿站遇驴一头

超市和饭店偶尔有人出入

在冒着热气的车辆之间

只有它是柔软的血肉之躯

只有它在车辆间溜达

脖子上的铜铃响着

棕灰色的毛发卷曲

上面沾满已经干掉的泥块儿

摸摸它,毛扎扎的

河谷坡地在夕阳最后的照耀中

青稞已经收割好

走路的妇人腰部更弯了

村庄和驿站背后是群山

有的地方刚刚经历了滑坡

此刻听不到崩塌的声音

驴子仍在驿站溜达着

铜铃仍在发出不大不小的响动

嘎达村

稀疏的树林在山体阴影中

河谷微微闪动斑点

牛羊的胃不紧不慢地蠕动

草在不疾不缓地生长

路边的嘎达村不大不小

雪山被云雾覆盖的部分不多不少

在回程的路上

我认出了刚才那几头牦牛

它们慵懒的样子

像是我们提前到来的老年

标识碑

珠峰大本营有三个标识碑

碑不太高,上部呈波浪形

到此一游的人

有的在碑上坐着、躺着

侧卧,或者干脆站在上面

做各种表情包和小动作

人们把自己的一半

托付给纷纷举起的相机

把另一半交给雪山

刚才拍照的时候

我太谨慎了

站在碑体的外侧

整个人都在阴影中

手指轻轻搭在碑石上

有些冰凉

一些风刚好从指缝间穿过

未知的光泽

越来越冷的雪

伊犁马的影子印在上面

时间是用来咀嚼之物

湖泊草原不需要名字

雪山戈壁也不需要

那些不知名的树种也是

古道是无法被描述的部分

马蹄敲响它们

却并不代表时间和逝去

雪山是生活的补偿

冰雪中的木栅栏

锯子静静地闪着微光

冷杉无限向上

那些乌鸦扬起的翅膀

正在黄昏闪着未知的光泽

冬 野

隔着上升的冬野

夜晚的高原没有方向

此刻仰望的人们多么口吃

桑科草原的土拨鼠

洞穴湿冷

是它们亮着眼睛

替我们待在更多的黑暗之中

河水真凉

两只黄色的鸟静止

还好,是两只而不是一个

风声一次次回旋

唯独它们

共享了卵石和流淌的寂静

高原静止

高原和尘世

同时在身侧延展

一切静止不动

那些低头的牛羊

多像是停滞的秒针

如果再幸运些

我们就能倒退着回到往昔

应该留出余生的时间

和那些动物待在一起

学着在雨水中擦亮牛皮靴子

那些草的毛刺儿

那些缓慢的幼虫

灰尘在风中一次次落下

这并不是时间的赐予

不用特意伸出手掌

尽量去接触或接住什么

山顶有永远冷亮的雪

姑娘却将背影带走了

体面的归宿

我们很少看到动物们的尸体

秃鹫在临死前

拼力地向太阳飞去

窒息与眩晕

最终坠落无人涉足的深谷

一切都没有回声。

是的,它们在死前

提前安排好了秘密的归处

任何卑微之物

都应该有体面的归宿

只给我们留下熟悉的名字

留下它们的鸣叫或振动的翅膀

独 立

瘦削的人更适合独立

那些伶仃的水鸟

那些用尽了叶片的树木

人世正在慢慢磨损

细草有微小的锯齿

山坡的南侧在闪亮

古人才会关注那些飞鸟

大地的棋盘上有黑有白

独立的人总是面孔模糊

湖水那么生动

过往的人

重新转过身来

不可知的形式

湖水更容易接通鸟鸣

淡白色的石头被吹着

灰白色的鸟被吹着

我们人世的身影被吹着

偶尔想起一个人

没有表情没有年龄

日落高原如同往昔

只有风声更为醒目

更多不可知的形式

只允许我们一次次视而不见

人世有了越来越多的反光

湖水是另一座星空

它不说话而是继续波动

一些奇异的羽毛

沉落又轻轻扬起

【作者简介:霍俊明,河北丰润人,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现任中国作协《诗刊》社副主编、编审。著有《转世的桃花:陈超评传》《九叶传》等专著、传记、诗集、散文集、批评集等,著有韩文诗集《喝粥的隐士》,译注《笠翁对韵》、评注《唐诗三百首》,曾获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文联年度评论奖以及《人民文学》《诗刊》《星星诗刊》《扬子江诗刊》《南方文坛》《山花》等刊物年度评论奖、诗歌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