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芳长篇小说新作《小淮班》聚焦水乡、淮戏与鲁艺少年
现场合影
7月5日,“水乡、淮戏与鲁艺少年——曹文芳长篇小说新作《小淮班》首发式”在江苏书展举办。
《小淮班》讲述了男孩秦小兵在当地淮剧艺术家的引领、栽培下,凭借出众的二胡演奏技艺,被特招进鲁迅艺术学校的淮剧表演班。在那里,他了解到鲁艺辉煌的历史,目睹了淮剧艺人对艺术的热爱与坚守,感受到时代对传统艺术继任者提出的新要求。在鲁艺精神的感召下,他和同学们苦练技艺,与瓢城淮剧团一起,把抗战淮剧《芦苇坡》唱到了北京。
全国模范教师赵冬俊认为《小淮班》笔触细腻、人文内涵深厚,小说本身就像一出精彩的淮戏,处处充满悬念、转机与惊喜,不仅是故事情节吸引人的文学作品,还是一部教育之书和乡土写作范本。 他表示,“《小淮班》承载着作家对家乡的眷恋、对家乡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守护。这部作品既是对淮剧的礼赞,也是对淮剧发展之路的探寻;既是对非遗文化的深情回望,也是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担当。”
作家曹文芳告诉大家自己之所以会创作这部作品,是源于对淮剧艺术的长期观察和持久热爱,“淮剧有过昌盛时期,也有过黯然时刻,是淮剧人心中的那份刻骨深情与坚守,不断创新和突破戏路的努力,让淮剧挨过了寒冬,迎来了新的发展。”而她“并非单单是在写一部小说,而是用文学的形式讲述家乡淮剧的故事,力图呈现淮剧的精魂。”
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的师生们参与活动。同学们表演分角色朗诵,并化身小记者就阅读和写作的话题采访了曹文芳。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王泳波在接受采访时说,“曹文芳把江苏的戏剧、历史、文化名人,以及水乡之美融入这部作品中,小说呈现出明显的江苏地域特征。书中对华中鲁艺历史的巧妙梳理和对鲁艺精神的热情讴歌,让作品呈现出浓郁的爱国主义色彩。今年是抗战胜利八十周年,我们选择这个时间点推出这部作品,是为了表达我们不忘历史、奋勇向前的决心和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