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在读书故事中感受诗书继世
来源:中国文化报 | 党云峰  2025年07月03日06:49

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中国古代先贤的读书精神,《中国古代读书故事》分享会在北京举行。

《中国古代读书故事》一书由团结出版社出版,是《古人谈读书》的姊妹篇,收录了中国古代先贤的80个读书故事,以年代为序,分上、中、下三编。上编为先秦至两晋时期的读书故事,中编为南北朝至两宋时期的读书故事,下编为元明清时期的读书故事。该书推出的读书故事中,既有人们耳熟能详的韦编三绝、孟母三迁等故事,也有牛角挂书、以荻画地等鲜为人知的故事。中国期刊协会会长、《中国古代读书故事》作者吴尚之表示,中华民族有着耕读传家、诗书继世的读书传统,优秀的经史典籍承载了中华文明的文化根脉,铸就了中华文明的精神底色。从历史发展的脉络来看,中华民族的出版传统与读书传统是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条件。借鉴古人读书的方法很重要,了解古人的读书故事、学习他们的读书精神同样重要,这就需要深入挖掘、系统整理中国古代的读书故事,从中总结提炼中国古代先贤的读书精神。

在《中国古代读书故事》中,吴尚之重点做了4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古代读书故事做了一次系统性梳理,从已有历史文献典籍,特别是《二十四史》中挖掘整理了许多新材料,也从新近出版的图书中收集了一些新材料,从而拓展了古代读书故事的范围;二是对流传至今的读书故事进行了丰富,比如故事中主人公的生平、取得的成就,特别是他们在思想学术、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贡献;三是对读书故事的源头进行了文献方面的查找和考证,力求做到每个故事都有出处,有的来源于历史典籍的记载,有的甚至来源于历史典籍中的注解;四是对这些读书故事做了简要的点评,或是揭示读书故事的历史意义与精神价值,或是阐述读书故事对当代读书人的启示和借鉴。

“从《古人谈读书》到《中国古代读书故事》,可以看到从读书之‘术’向读书之‘道’的提升。《中国古代读书故事》的特点是‘小故事’写出‘大精神’,吴尚之总结的8种古代先贤的读书精神,让人们理解了读书与人生、读书和社会、读书和专注、读书和境界、读书和时间的关系,从古代先贤的读书精神中我们能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品质。”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牛喜平表示。

《北京大学学报》原主编龙协涛认为,《中国古代读书故事》可称为当代的《劝学篇》。这本书有4个特点。一是坚定文化自信。二是读书故事环环相扣。三是适合青少年阅读。书中选取的读书故事大都发生在主人公青少年时,有利于培养当代青少年的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四是在大众化中兼具学术性。

“把古代读书故事化用古今、文白相宜,用当代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能接受的语言风格来呈现,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与感悟总结先贤的读书精神,既能呈现中国古代先贤的理想和情怀,又阐发了具有时代价值的读书理念,对全民阅读的深入开展和推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原总经理李岩说。

“从浩如烟海的古籍中披沙拣金,将古代先贤的读书故事加以整理和提炼,让《中国古代读书故事》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古代先贤勤奋读书的精彩文本。”团结出版社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社长梁光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