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知乎盐沙龙走进上海国际电影节 对话获奖影片《比如父子》团队
来源:央广网 |   2025年06月24日12:10

6月21日,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揭晓,仇晟执导的影片《比如父子》从全球12部主竞赛入围佳片中脱颖而出,获得金爵奖艺术贡献奖。次日,导演仇晟携手影片主演宋洋,一同参加了上海国际电影节知乎盐沙龙活动,在这场主题为“《比如父子》中的情感代偿:AI的慰藉力量与无法逾越的‘真实’鸿沟”盐沙龙活动中,两位主创围绕影片的创作内核、东亚家庭关系、数字生命以及技术美学展开了深度对话。

导演仇晟:《比如父子》的内核是东亚家庭关系

活动现场导演仇晟表示,电影《比如父子》的创作来源于其个人对父亲的印记,父亲作为业余拳迷带他观看央视拳王争霸赛、在家练习阿里蝴蝶步的细节都被融入到了影片角色邹建堂身上,“其实这部电影就像是一个我试图去重建父亲、理解父亲的尝试”。

在导演看来,《比如父子》的内里核心仍然是讲述东亚式的家庭关系。“我们有法国合作制片人,最开始把剧本给他的时候,他说看上去很国际化,但内核还是东亚的”。仇晟向这位制片人追问为什么,对方回答称,“我们法国人绝对不会想着要复活我们的爸爸”。

仇晟表示,影片的结尾更像是对家庭关系的一种重新表达,“电影当中父亲给儿子的都是高压式的印象,我教你打拳,我教你知识,而在影片的未来部分,变成儿子在强势输出,教给AI父亲一些东西”,在仇晟看来,在这种双向的互动过程中父与子到达了新的平衡状态,“也是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从一种更传统的东亚关系当中解脱出来”。

宋洋则从演员视角进行了阐述,他表示能从影片中感受到微妙的父子情感,“在一场父亲与儿子在船上相处的戏份时,父亲假装摸他头发,其实是想触碰儿子的身体”。宋洋表示这种细微的动作也是影片浓郁情感的一种体现。

从《郊区的鸟》到《比如父子》,青年导演的七年探索

2018年,导演仇晟完成处女作《郊区的鸟》,影片入围了第71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并荣获了第12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剧情片”。仇晟凭借这部影片在电影行业崭露头角,也被称为“杭州新浪潮”的代表人物之一。但从《郊区的鸟》到《比如父子》,其间的创作道路并不平坦。

“7年前拍完《郊区的鸟》之后,过了一个月我开始写这个剧本,想着能在我30岁之前把这部影片拍出来”,仇晟表示当时电影市场是往上走的,“我也免不了要做大做强,以更快地速度拍出一个大预算电影”,但随后疫情爆发,电影行业也在衰退,《比如父子》的融资也变得困难起来。

但导演仇晟也表示,遇见困难的过程也诞生着新机遇,“疫情之后这几年AI迅速发展,我也把AI部分给放进了电影当中,让这个电影变得更加开阔”。这部作品的“艺术片+科幻”定位曾引发争议,仇晟则表示,市场曾认为艺术片只需讲现实情感,但AI技术已迫在眉睫,市场需要用类型化手段包裹深层情感。

宋洋强调拒绝被定位是演员的初衷,从出演徐皓峰的新式武侠电影,到忻钰坤导演的《暴裂无声》以及《回西藏》,再到这部《比如父子》。宋洋表示出演不同类型的角色就是不停地撕扯自己,“和他们合作就是相互支撑,相互给予对方一些能量,让自己今后的演员道路更加充盈”。

知乎盐沙龙,深度对话与思想碰撞的前沿阵地

随后,两位知乎答主姜来和匡靖同导演仇晟、主演宋洋展开了一场圆桌讨论,知乎答主、电影媒体人二十二岛主担任了此次盐沙龙主持人。五位嘉宾基于电影创作与AI发展现状等话题进行了探讨,引发了大众对伦理道德、情感陪伴等重要问题展开了思考。

例如当谈到“AI 复活亲人”时大家表达了不一样的态度,匡靖对此持消极立场,“如果按下一个按钮,把这个父亲复活了,我们有问过他的意见吗?有点像安乐死,我们也会面临一样的伦理纲常”。姜来则是积极派,认为 AI 本质是“足够像亲人的表征模型”,而非真实个体。

2025年以来,知乎举办了户外骑行专场讨论、硅谷投资人演讲专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科普活动等多场盐沙龙,促进科技文化交流。此次知乎盐沙龙落地上海国际电影节,为电影与观众之间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让电影的影响力得以在银幕之外继续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