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在市井绽放的铿锵玫瑰 ——看电视剧《蛮好的人生》
电视剧《蛮好的人生》近日收官。保险从业者、心理学家、商科教授、社会学家,还有各路博主纷纷下场从自己的领域来分析这部作品,这实属罕见,标志着这部破圈之作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从类型上分析,它不仅杂糅了职场剧、家庭伦理剧、女性成长剧等类型元素,也成为拥有心理疏导、生活指南功用的一部疗愈之作。它以同理心激发观众共鸣,为大众情绪,尤其是女性情绪宣泄找到了出口。很多女性观众表示,很想穿越进屏幕与胡曼黎击个掌。在短剧霸屏的快餐剧集节奏里,这部作品为现实题材长剧挽回了不少观众。
该剧从保险业切入,以保险经纪人胡曼黎跌宕起伏的职业生涯为主线,将当代都市人的生活日常娓娓道来。这个带着上海弄堂烟火气的女子,既能在摩天大楼里气定神闲地与客户周旋,也能穿梭在菜市场里用方言自如地同商贩们拉家常。当传统职场剧还在用“玛丽苏”滤镜和偶像剧套路包装逆袭爽剧时,这部剧却率先让女性角色独当一面,拥有即使身处泥潭也能绽放出铿锵玫瑰般的生命力。
虽是要讲胡曼黎“蛮好的人生”,剧集却不平铺直叙,而是巧妙地以保险合同来隐喻社会关系,自然而然地达成对众生相的立体描绘。“保险卖的不是合同,是人性”——胡曼黎的一句话既点明了行业的本质逻辑,又暗含了剧集的叙事思路。她用人情智慧与专业知识游走于不同人群之间,每一份保单背后都是顺势而为的“双赢”:老年群体的投保诉求折射独居老人的养老困境,家长给孩子的投保诉求反映错综复杂的家庭矛盾……剧集不落入直白书写人性的俗套,而是让“保险”成为观察社会的万花筒,在“开保单”和“开不成保单”之间,角色的复杂多面立体清晰:胡曼黎的坚韧与脆弱如硬币两面,她可以为了重回岗位想尽办法开保单,也会在父亲生病时一度想要放弃事业照顾父亲;丁致远西装革履下的精致利己主义,也在纵容父母蛮不讲理地向胡曼黎要回给孩子的保单时暴露无遗,他爱的从来都是自己体面的人设,自私利己才是他为人的底色;初入职场的薛晓舟像块棱角分明的青石,在开保单时面对客户过分的请求,梗着脖子不愿屈服的模样,让人既笑话他的执拗,又敬重他的纯粹。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不拘泥于刻画人物的单面,是这部剧的角色个性分明、深入人心的关键原因。
不仅如此,作为一部以讲述职场浮沉为主要内容的剧集,《蛮好的人生》成功打破了传统大女主职场剧里女性角色依靠“男性救世主”成长的一贯套路,始终聚焦于女主角胡曼黎自身主动的成长,淋漓尽致呈现出“打不死我的终将使我更强大”的女性力量。纵观故事脉络,胡曼黎的成长轨迹布满普通人现实生活的粗粝感:二十年相守的感情遭到背叛后的心碎,如火如荼的事业突然清零的痛苦,父亲瘫痪在床无人照料时的无助……但该剧没有选择“卖惨”,也没有选择“打鸡血”,而是平实温暖地向观众讲述这些胡曼黎生命历程中经历的阵痛。也正因为如此,胡曼黎的涅槃重生才更具震撼力。当薛晓舟说“我养你”时胡曼黎干脆利落地拒绝,当前夫丁致远试图用支付一年养老院费用换取胡曼黎原谅时她冷静地转身,观众看到的不再是传统叙事里女性成长依靠男性救赎的桥段,而是胡曼黎遇事果决、理性冷静的人格魅力;当胡曼黎工作到大半夜还要拍宣传视频,当她一下午连着接待六个客户也不喊累,观众看到的不再是“大女主”的炫丽光环,而是一个普通女性在经受命运重压后持续迸发的惊人韧性,这才是真正的女性力量。
无论是叙事方式还是价值落点,《蛮好的人生》都巧妙地做了别出心裁的设计。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还有这部作品独特的风格。
虽说是一部职场剧,但该剧却做到了在沉重与轻盈之间收放自如。角色的不幸需要讲述,但喜剧元素也不能缺位,于是剧集将喜与悲交织相融,以幽默夸张的调性叙述人物起起伏伏的人生经历,让人物形象更加清晰,也让剧情铺陈更为丰富。设想如果剧集仅仅讲述胡曼黎一生的挫折,观众的观剧体验只会是从头“丧”到尾。但《蛮好的人生》没有选择这么做,而是给予胡曼黎三个情感选项:富豪、弟弟、前夫,胡曼黎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自己,毋庸置疑,这样的“爽”直接爽到了观众心里,也达成了轻盈的剧目底色。
由女主角扮演者孙俪演唱的人物主题曲《可惜爱人》旋律悠扬,将人物心路历程娓娓道来,“挥一挥手,最后再挥一挥手,什么爱河非要渡过?”唱的是胡曼黎对自己的叩问,“我扬起的幸福给他人羡慕,却舞了自己满身土”吟的是胡曼黎心底的哀婉,“纠缠一生,爱恨一生,学会了重生”叹的是胡曼黎看破了红尘——这是台词的另一种书写,既是咏叹调也是宣叙调,以角色之口吻讲述内心之变化历程,不仅极富创意还极具感染力。
《蛮好的人生》之所以动人,其实恰恰在于胡曼黎从未将自己活成人们口中的“逆袭神话”。她的伤痕真实存在,但不可否认那的确是光照进来的地方。观众看见的,也不仅仅是伤痕,更是她自我疗愈的勇气和积极向上的生命力。真正的强大,就是身处泥淖也要散发铿锵玫瑰的芬芳,即使看清了人性真相也依旧热烈地生活——这是胡曼黎的性格侧写,也是每一位认真生活的普通人的真实写照。
(作者李春利系《光明日报》文艺部编务统筹、胡晨冉系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
更多
《超低空飞行》:呈现怎样的文学现场
《超低空飞行:同时代人的写作》是作家李洱的最新文学笔记,他透过一个个写作者(他者与自己),以批评者之姿态贴近、观察文学现场,以写作者之本能参与、表达文学现场。
更多

林贤治:鲁迅与《沉默史》
鲁迅写《无声的中国》,换个说法,其实就是沉默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