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小票根撬动文艺新消费
来源:文艺报 | 孙佳山 赵 敏  2025年05月14日08:27

近期,从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到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再到“五一”假期中的大型演唱会、音乐节和各类舞台艺术演出等,票根经济不仅日益成为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其对全面促进消费立竿见影的推动作用也不断被全社会感知。当下,以电影票根、演唱会票根等为代表的票根经济,正在折射出我国新大众文艺丰富多彩的当代经验,其在我国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历史进程中,依托创作和生产中的IP衍生、场景多元、科技赋能等多重路径,正深入挖掘全社会更加广泛的消费潜力,开始具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媒介杠杆效能。

一票多享,打通文娱消费的无形界限

无疑,看电影、看演出等,一直是大众文艺的日常选项。票根经济就是以电影、演出等为切入,以“一票多享”的模式,将文娱消费与餐饮、购物、住宿、交通等场景无缝衔接,在短时间内充分带动特定空间的消费集中度。作为公共性极强的文娱消费形态,电影天然具备在短时间内聚集人群的媒介特性。而影院、剧院等作为城市空间的流量入口,通过电影、演出等票根带动的“观影/观演+餐饮/购物+住宿/交通”的消费闭环,自然就放大了电影、演出等文娱消费的附加值。这种集中度极高的消费模式不仅提升了单次消费的具体额度,更凭借购票立减、凭票兑换折扣等跨业态融合打破了文娱消费曾经的无形界限。2025年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凭电影票根可在600余家商户享受折扣,直接带动北京市朝阳区客流量超200万人次,销售额达1.68亿元。

恰恰是小票根所串联起的碎片化的消费场景,形成了“1+1>2”的协同放大效应,既满足了广大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又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可持续的多元价值。小票根不仅是消费凭证,更是情感载体。

借助IP衍生的跨界传播等新模式,经典IP的影响力得以持续发酵。这其中,优质内容的创作和生产是票根经济的核心源动力,例如从《流浪地球2》到《哪吒2》,相关的周边衍生品都出现了超过半年的供不应求。正是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使票根经济的衍生消费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形成了持续的长尾效应。

乘数效应,持续释放文旅融合新动能

不仅如此,票根经济正在为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不断注入新动能。尤其是演唱会、音乐节等大型演出,已经形成了“3小时演出撬动72小时消费”的成型模式,将观众的停留时间延长至不少于3日。当前,我国音乐旅游市场规模已达300亿元左右,预计2030年将成长为千亿产业。以演唱会、音乐节为代表的音乐旅游,具有一业兴带动百业旺的乘数效应。例如,海南海口就通过演唱会票根联动景区、酒店等,跨城观演率达60%,直接拉动综合消费超2000亿元。可见,票根经济正在我国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非常清晰的媒介杠杆作用。显然,票根经济的影响力并不局限在影院、剧场及相关的城市空间,其正通过“影视+文旅”“演出+文旅”等新业态将文娱消费转化为社会综合消费,并且不断催生新场景、新热点,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例如《唐探1900》的拍摄地山东德州乐陵影视城,在今年春节档之后就人气飙升,如今已成为当下山东文旅的一张名片。

这其中的“演出+文旅”模式,正在重构观众与演出所在地的关系,将“演出共鸣”延伸为“文化共情”,使观演记忆与演出所在地的文旅形象深度绑定。票根经济以文旅融合的方式将演艺IP与演出所在地文旅形象深度绑定,进而重新激活相关地域的文旅资源。江苏南京就将众多文博场馆、体育场馆与历史街区串联成为票根权益网络,特别是将24小时城市书房、社区文化中心等小微场所纳入票根体系,极大地释放了原有文旅资源的潜能。

科技赋能,推动票根经济多元化发展

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鼓励各地适当放宽大型营业性演出可售(发)票数量限制。全国各地积极响应,推动票根经济成为文旅消费新增长点。例如,上海已将票根经济纳入今年扩消费六大专项行动,明确推动票根经济与首发经济、银发经济等协同发展;湖北已有超200家景区、3000家商户参与票根经济,覆盖武汉、宜昌、恩施等17个市州,正在逐步推动文博场馆、体育赛事、商业综合体通过票根数据精准对接需求。这些鲜活的实践,都在为深入发展票根经济提供参考样本。

这其中,科技赋能在票根经济多元化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科技赋能打破了原有的行业数据壁垒,为票根经济拓展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例如,上海的“票付通”产品将票据支付嵌入供应链场景,服务中小微企业超12万家,票据流转效率提升70%。上海迪士尼花车巡游票根通过NFC技术触发周边商户AR互动,使游客停留时长延长1.8小时。周杰伦演唱会数字票根融合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观众可定制专属视听彩蛋,衍生内容消费占比达票面价值的38%。同样,在沉浸式影像视听科技的加持下,作为全国首批SIT超级沉浸旅游项目的《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既是我国第一个全景式的沉浸式戏剧主题公园,也是目前我国国内规模最大、演出持续时间最长的沉浸式文旅演出项目,其所开启的多维场景构成的平行空间戏剧模式,吸引广大观众从不同角度多次观看,这在世界范围都具有一定的原创性。

可见,经过科技赋能,票根经济不是简单的票据叠加,而是数据要素的深度融合。近年来,以电影、演出为代表的文娱消费,正从单一的文娱产品和服务消费发展成为关联着全社会消费潜力的媒介杠杆。小票根撬动社会综合消费的本质,正是通过电影、演出这样的公共媒介,将艺术感染力转化为发展驱动力,文娱消费已成为激活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消费场景。

在可预见的未来,融合电影、演艺、文旅的复合型票根经济还将进一步打破曾经的行业边界。尤其是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历史进程中,票根经济还将产生更为重要的时代影响,为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发挥更大媒介效应,推动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历史新阶段。

(作者孙佳山系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研究员,赵敏系中国电影资料馆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