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春宴与历史迷局——余耕《问鼎1939》新书分享会在北宅举办
五月的北宅,樱桃缀满枝头,朱红点染青山。作为第三十届北宅樱桃节“樱桃+文化”板块的首场活动,5月10日下午2时,由北宅街道、青岛早报、良友书坊与作家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樱你而来,悦读春天”主题活动在山朵花园农场举行。作家余耕携长篇小说《问鼎1939》举行新书首发分享会,近百名读者循着樱桃的甜蜜香气,在红果绿荫间踏入历史迷雾,共赴一场家国情怀与文物守护的精神之约。
乡野间的文化共振
老舍笔下“春深似海”的青岛五月,与恽寿平画中“锦树华林,美人朱颜”的樱桃胜景,在此刻的北宅完美交融。活动现场,樱桃树下的长桌铺陈着新书与咖啡,读者手捧《问鼎1939》,在斑驳树影中聆听余耕解密民国古董江湖。
余耕是当代中国颇具影响力的小说家、编剧,为现象级网络短剧《我是余欢水》原作者,第十七届、十九届百花文学奖得主,同时也是土生土长的崂山人。在十余部长短篇佳作频出之后,余耕最新长篇《问鼎1939》由作家出版社在2025年5月出版,小说以安阳殷墟百年前的考古现场为蓝本,围绕“国之重器”后母戊方鼎的出土与纷争,讲述了抗战时期惊心动魄的文物守护故事,以机警而不失深情的笔锋,解锁历史幽光中的古董迷局,展现乱世风云中的家国情怀。
余耕坦言:“在创作过程中,我搜集了大量相关资料,也亲身去了河南,详细考究了民国时期的盗墓手法、古玩知识,以及安阳的地域文化,力求还原和再现民国时期古玩江湖的惊心动魄。”同时他也提到《问鼎1939》的影视版权已经卖出,预计年内开机。北宅樱桃节的乡土气息与历史厚重感,恰为这场分享会增添了别样意境。作家对文字的打磨,恰似农人修剪果枝,每一处细节都需顺应历史的年轮。
文学与地域的双重符号
刘涛表示,余耕的笔力是非常强的,《问鼎1939》既有宏大的主题架构,又有精巧的情节设置,更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每一个人物形象都非常饱满,读完以后回味无穷。李强认为,余耕的作品有着强大的内在魅力,他的性情和人品同样如此,这两者是分不开的。在当下这个流量时代,《问鼎1939》能杀出重围,为影视公司青睐,也足以说明文本的优秀。
臧杰从北宅的自然风光谈到了“山河”,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语境中,“山河”的指向是“家国”,这恰恰也是《问鼎1939》的故事主旨。小说中的“鼎”不仅是现实中的文物,更隐含了文化的神圣性,以及如何捍卫神圣的历史追问。
“樱桃是北宅的图腾,鼎是中华文明的象征。当读者在红樱绿野间翻开这本书,文化的神圣性与家国守护的使命感便有了具象的依托。”
活动现场,读者穿梭于樱桃林间,或驻足品读“古董局中局”的跌宕情节,或与嘉宾畅谈乱世中的文人风骨,朱果与墨香交织成独特的文化图景。
分享会上,余耕笑言:“如果观众认可这个故事,将来也不排除撰写小说前传的可能。”随着对谈落幕,读者手持鲜红樱桃与墨色新书合影,将“樱你而来”的主题定格——文学的血脉与土地的馈赠,在此刻完成了象征性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