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当代徐霞客 走读大运河”《大运长河》新书发布会暨“运河走读计划”在京启动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尹超  2025年05月06日18:14

4月28日,由《中国文化报》社主办、山东省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学术支持的“当代徐霞客 走读大运河”——《大运长河》胡孟祥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此次活动以该书发布为契机,同步启动“运河走读计划”,旨在推动大运河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宣部离退休局原副局级巡视员柳湧,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和兵种部原政委田永清,中国戏剧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煤矿文工团原团长瞿弦和,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现代诵读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席张筠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兵种部原局长陈广文,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副总编辑叶飞,《中国文化报》社副社长严长元,新华书店总店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何光宇,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丁延峰,延安鲁艺文化园主任刘拴平,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郜云飞,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副院长周广骞、潍坊市美术馆馆长李国祥、河北省临西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刘书青,山东省临清市委党史研究中心主任孙文陆等,以及《大运长河》作者胡孟祥与会。贺敬之、李文忠、石祥等以不同形式向该书出版表示祝贺。

2025年是中国大运河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第十一年,千年水道激荡时代新声,文化带建设热潮方兴未艾,古老运河正以赓续文脉之姿书写着新时代华章。作为运河文化研究专家,胡孟祥新著《大运长河》聚焦大运河的历史文脉与人文精神,以“当代徐霞客”的行走视角,诠释“行走+阅读”的文化传承方式。作者耗时二十余载,走访运河沿线城市,拜访近两百名文化名人,搜集大量一手资料,书中既梳理开凿疏浚的历史脉络,也记录沿岸风土人情与时代变迁。

封面

封面

叶飞在致辞中表示,《大运长河》不仅是胡孟祥个人的心血结晶,更为运河文化的传承与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中国文化报》社今年发起的“寻诗远方·旅途日记”游记征集活动已引发广泛关注,希望通过鼓励更多人以“当代徐霞客”精神走读大运河,让这条千年水道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明纽带。

胡孟祥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历程,他说运河不仅是地理之河,更是文明之河。唯有行走其间,方能触摸其温度与灵魂。他还动情地回忆了与贺敬之、高占祥两位文化界前辈对自己的亲切关怀。

会上,瞿弦和与胡孟祥等共同为新书揭幕,并向新华书店总店、北京郭守敬博物馆赠书。田永清向胡孟祥赠送墨宝。

活动现场,严长元宣布启动“运河走读计划”,该计划以“寻诗远方·旅途日记”游记征集活动为基础,通过三大核心举措深化运河文化传播,以10条精品走读线路,覆盖京杭大运河沿线重点城市,串联文化地标与历史遗迹。同时发起主题游记征集,鼓励公众以文字、影像记录运河见闻,挖掘民间视角的文化表达;此外还将建立运河文化专家库,邀请权威学者担任顾问,为线路开发、内容创作提供学术支撑。通过打造“运河走读”系列IP,该计划旨在推动沿线文旅消费与文化地标建设,践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的重要指示。

活动现场,朗诵家瞿弦和、张筠英朗诵胡孟祥创作的《水之歌》,以诗声交融的形式,带领观众沉浸式感受运河的灵魂。《中国文化报》同步推出“大运长河”主题八连版长卷,正面介绍新书及题字,背面呈现运河沿线大师墨宝、书画珍品及肖像邮封,以可视化形式立体展现运河文化的深厚底蕴。

此次活动以“行走文学”为切入点,串联学术研究、文旅实践与大众参与,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注入新动能。正如作者胡孟祥所言:“运河的故事,需要更多人用脚步续写。”随着“运河走读计划”的推进,这条千年水道正以崭新姿态,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的文化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