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蓦然一片清辉
2019年12月1日,朝花刊我一文《明月照西山》。5年前,我从上海到苏州西山行走,淼淼太湖边、高高缥缈峰下,住一民宿,遇一对西山土生土长的中年夫妇。他们与我讲生存的困窘,讲奋斗的经历,也感于世事变迁和对未来的美丽憧憬。在这“烟雾环绕三山外,吴越平分一水间”之地,历史渊源深、文脉水流长,唐朝的白居易、皮日休都来过此地,写下美诗佳文。这对西山夫妇一个喜摄影、一个是文青,但其命运的底色又是“和土地相亲的农民”。他们不信命,在自己土地上开起有声有色有文化的民宿。我为之慨叹,文笔落字,虚实相间,有写景叹古之句,但更重要的部分是关照这对西山夫妇历经艰难、改变自己命运积极的思想行动。
4年后的2023年岁末,西山这边,文青鲍女士打我电话,并伴随喜极而泣的热泪:“感谢你,4年前把我们夫妻俩的日常生活刊上了报纸。一对有心的上海夫妇从上海到西山,沿着西山的太湖走了十几里地,一路辛苦到我家,就是要把你写我们的这张报纸送过来,顺便看看我的民宿。感谢相遇,铭记于心!”
我感到惊奇。4年前我写的那篇散文,没写西山夫妇的民宿名称,地点只道“在明月湾的太湖边”;未写鲍女士名字,仅提到她丈夫的姓名,并对这名字演绎了一番曲里拐弯的“调侃”,留下“真亦假时假亦真”的难辨(因以上原因,我始终未将此文寄给西山夫妇览阅,怕有“不敬”)。但事实是,世上有这样的走心读者,4年后走遍西山明月湾太湖周边,近乎“水中捞针”地将我虚虚实实写到的西山夫妇“逮住了”,彼此还一见如故。
因为鲍女士,我知晓了上海造币厂一位退休的钱姓读者。他平时喜读报,爱文史,并有剪报习惯。他日常在家,靠着一把椅子、手捧一份报纸阅读,觉得“很惬意,很享受”。这天,他在报纸上读到了《明月照西山》一文,在文章里看到了明月湾,看到了石公山,看到了对西山美景的描述。但真正打动他的是“作品里娓娓道来的故事”——西山人的坎坷奋斗。读毕,感动之余,他欲亲往西山,把这张报纸送到西山夫妇手中。
钱先生没有自驾交通工具,便做功课、上网查,看如何前往,有一次看视频刷到有方便前往西山的信息,即联系,终成行。
到西山,为了找到文章里的主人公,钱先生和妻子费尽周折。他们在西山住的是杨巷附近的一家民宿,以此出门找寻,沿着太湖岸边,西至明月湾古村再向西的杨巷,东至石公山再向东的加油站,茫然未寻到。失望之际,一位当地老人不确定地说“可能是这一家”,他们便沿此线索一路弯弯曲曲地奔来。
那一天,上海和西山的这两对夫妇,在西山太湖边见了面。当时,鲍女士正在水斗旁洗宰鸡鸭,钱先生上前询问,此地有没有一个姓金的?鲍女士狐疑默声,只用手指指向正在厨房里掌勺的丈夫。于是,钱先生拿出珍藏的几年前的报纸,夫妇俩惊喜万分。黄纸故文,让他们欢喜牵手,动情洒泪。他们如老友般交谈,互诉人生见解,最后将文章贴到民宿最醒目的前台墙上。
人生相知,唯情未晚。也因为西山夫妇的介绍,我在微信上结交了钱先生。我们在网上交谈不少事,发现“趣味相投”。对自己寻西山夫妇的行为,他这样解释:“有一种举动,只为一个单纯的心愿,感恩所有见或未见却有缘相助的人,让我收获了这次旅行的愉快。”我们一致感叹,在平凡人过的日子里竟有那么多的闪光点。比如鲍女士,一个自称农二代的“村姑”、采茶时的“茶娘”、枇杷生长期的“果农”,她在平淡的生活与艰苦的劳作中,脑海里一直流淌着文采飞扬又充满人生哲理的金言玉句。我们一致敬佩:这是一位热爱生活、充满情感的农家女子,她在烟火里谋生,在诗意中寻梦。
西山的故事在发展。那是2024年4月的一日,在与我网上交谈时,钱先生透露自己要做的一件“秘密事”:他看了一篇篇鲍女士发布在朋友圈的文字,觉得有哲理又催人向善,于是要把她2022年以来的部分朋友圈里的文字复制下来,编印成一本小书,送给鲍女士和她的民宿。若是前来住宿的游人闲来一翻,岂非美事一桩?当然,他又说:“这事先别告诉鲍,万一不成,我便不诚了。”
一个“费心费力的工程”。美丽真情的缘分会继续?
时间一长,我淡忘了这件事。前几日,春天的脚步匆匆来,西山的红梅绿梅开花了。鲍女士的民宿在向我们招手,我们一群十几个人驱车向西山。
在鲍女士的民宿,让我一下惊诧的是,《平凡中的绚丽》(“绚丽”是鲍女士的名)编辑成册了!书中是鲍女士的“生活感悟语录”,是上海钱先生半年多的“精心编辑”,一共数万字。钱先生在“编辑的话”中写道:“我出于对鲍女士的敬意,也作为自我乐趣,一厢情愿地把她2022年至2024年发在朋友圈的短文选编成册。若有冒犯,敬请宽恕。”
书,一本本叠起,堆在民宿的前台上。有人选读起书中鲍女士“语录”:“2023年4月3日:老天不眷恋采茶人,下雨天穿雨衣,上山采茶,简单的动作重复做,重复的事用心做。”另一个女生用标准的普通话音读:“2023年7月12日:天气这么热,老金(鲍的丈夫)还在拼搏,辛苦了。你虽然没有让我成为富婆,但是你也没有缺过我零花钱;虽然没有天天吃大餐,但是也没有饿到我;你虽然很平凡,却很爱这个家;你虽然不是很有钱,但为这个家努力着。”
西山这一晚,我又见一月,一半羞涩的脸面,升起于浩浩太湖,原来黑黢黢的湖色,蓦然一片淡雅的清辉,引人沉醉——西山明月升,人间情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