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一颗山核桃
来源:解放日报 | 沈小玲  2025年05月02日09:24

白露。晨曦透进林间,光晕打在扶疏的枝叶上。通往临安区龙岗镇汤家湾村山林狭窄的石板路,每个边缘处都被青草裹住。陈洁持一条细长竹竿,往海拔六百多米的山上赶,去自家林子打山核桃。

“白露到,竹竿摇。金扁担,黄金果。”站在山核桃树下,陈洁轻哼民谣,眼睛没从枝头的山核桃上移开。外皮翠色,果实饱满,山核桃的模样实在惹人欢喜呢。尽管前几日,在树下铺网兜时,她早就看过自家山核桃的长势了。

又是丰收年。陈洁举起竹竿,瞅准山核桃果实的枝条,使劲敲去,咚一声,一串山核桃掉入树下的网兜里。换一个角度,竹竿反方向一敲,随着噼噼啪啪声,网兜上撒满了山核桃。

山林间,不时传来打山核桃的噼啪声、山核桃从山坡滚落的窸窣声。山道上,村民谈论当年山核桃的收成,几位挑山核桃的男子匆匆赶路。太阳升高,群山变得喧闹。

陈洁生活的临安区是“中国山核桃之都”,从明万历《群芳谱》和清康熙《广群芳谱》中都可以找到确切的记载,山核桃的加工史就有五百余年。临安境内小高山气候温暖湿润,石灰岩山地肥沃,特别适宜山核桃生长。

龙岗镇有山核桃林四万多亩。嫁进汤家湾村时,陈洁便知道村里家家户户种山核桃树,白露前后是村里最忙碌的时节。山间密林中、屋前晒场上、灶台锅炉旁,村民们忙得脚不点地,采摘、去蒲、晒干、浸泡、敲打、剥仁、炒制、烘干……十八道工序一个不能落。

只是陈洁家剥的核桃仁与其他村民家的不同,与市场上卖的也不同,她家剥的是整颗核桃仁。

陈洁在小板凳上坐定,面前的小木墩上放着一个铁制垫板,垫板中间有两个凹陷的圆孔洞。陈洁把山核桃放进孔洞,贴得一丝不漏,拿起小锤子,在空中停了一下,好似在酝酿某种情绪,便朝山核桃敲去,山核桃外壳上现出一道裂缝。

我拿起那颗山核桃检查,除了那道裂缝外,其他地方均无破损,缝隙中核肉隐现。我把山核桃放回孔洞。陈洁再次举起锤子,这次她没有停顿,一锤下去,瞬间现出两三道裂缝。我再拿起那颗山核桃看,果与壳分离了。如果这一锤是我敲的,山核桃定会被锤得稀巴烂。我这样想时,陈洁又举起了锤子。

轻轻一掰,山核桃外壳脱落了。陈洁拿出镊子,小心地夹住果肉中间的蒲衣,一拉,蒲衣掉了。果瓣之间的蒲衣被彻底清理后,整颗果仁呈亮褐色,四个花瓣聚拢,造型圆墩可爱。

“四瓣核仁聚在一起,就是享团圆嘛。”陈洁谈起当年给这个非遗技艺起名时,清晰地记得突然冒出的灵感——敲出整颗核仁,四瓣核仁聚在一起,这是一个家庭的美好愿望啊!于是,她给整颗核仁取名为“团圆仁”。

这门技术活没练上半年,是敲不出完整核仁的。还要从百斤山核桃中选出三十斤匀称大籽,半成品十二斤,到成品就只有五斤了。

陈洁端起竹盘,把整盘山核桃倒进炒锅,工人拿着铲子,从锅边下手,慢慢地翻动。圆圆的果仁在锅里翻滚跳跃,追逐打闹,颜色逐渐变深,灶间雾气迷离,核桃香气氤氲,浓郁的气息使人醉意朦胧。

陈洁用铲子铲了几粒,放在灶台上凉一下,放进嘴,咔嚓咬下,满嘴栀子花香味,间杂着淡淡的松脂味。“地道,就这个味。”

十四年前,陈洁嫁到汤家湾村。龙岗镇是坚果炒货中心,镇里许多人从事坚果炒货工作,陈洁的婆婆章爱琳的炒货手艺远近闻名,杭州、上海的客户年年订购。婆婆忙时,陈洁去搭把手,一来二去,婆婆的炒货手艺,陈洁全学会了。前几年,婆婆捣腾出山核桃“手工取整仁”技艺,陈洁第一个学会。

五年前,婆婆生了一场病,无法全身心投入炒货工作,作为接班人,陈洁接过了象征家族传承的敲核桃的锤子。三年后,山核桃加工技艺入选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周末,临安博物馆公园里,摆着各种非遗摊位,摊位前的非遗传承人忙碌着。陈洁三十出头,语速飞快,说话时,常会不由自主地笑起来。她的笑容会感染人,旁边摊位非遗传承人看我俩聊得起劲,也跟着笑。“这五年肯定发生很多事吧?”听陈洁说接班后的故事,我问了她一句。

“难。”陈洁停顿了一下,笑着说出了三个短句:“老员工排挤。货款收不上。再投入缺钱。”

怎么解决难题?年轻人有自己的思考。陈洁把卖场开到网上,在直播间吆喝起了整颗山核桃仁。她打开视频给我看,视频里,她拿着传家宝锤子,一把小小的锤子,在垫板上敲击山核桃几下,一整颗山核桃仁便出现了。

陈洁爬上高山,在山林中拍摄,将山核桃从出生到成为唇齿留香的美食过程一一记录。无意间,寓意美好的整颗山核桃仁吸引了网民,订单不断增多,直播间热闹非凡。

对婆婆传授的古法敲山核桃技艺,陈洁练得炉火纯青;对来学习技艺的村民,她倾囊相授,培养了三百多名手敲非遗传承人,也提高了村民的收入。共富工坊间,老阿姨们气定神闲地一排坐开,举起小锤子敲击垫板上的山核桃,动作麻利,咔嚓,咔嚓,敲击声像是动听的合奏曲。

山核桃是大山的馈赠,自带山野清香。

陈洁把整颗山核桃仁做进各种食品中,山核桃牛轧糖、山核桃玫瑰饼、山核桃小米酥。整颗山核桃仁镶嵌进心形巧克力,居中位置一摆,就成了“心上仁”。把“心上仁”带给心上人的,还有包装盒上一句地域特色鲜明的话:属于临安人自己的浪漫味道。

山核桃还会搭配什么?与丝绸,与铜雕技艺、漆器工艺,山核桃的跨界之路越走越长。

山核桃刚出生时,外形像桃子,外表有自然纹理,色泽则是一种古朴的天然美。空籽的核桃没法食用,但外壳依旧漂亮呀,陈洁变废为宝,做出了独特的文创产品。

陈洁取下一串“核核美美”挂件。挂件上有铜铃、铜吉牌、玛瑙、中国结流苏,居中是一个被镂出几个空格的核桃壳,有些留白的意境。有的山核桃用非遗大漆涂上颜色,勾勒出图案。挂件寓意吉祥,均小巧精致。

畅聊后,我起身作别。陈洁的非遗技艺摊位前,不断有人来体验,希望能敲出整颗核仁。但,无一例外,都敲碎了。不过,自己敲碎的核仁,吃着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