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探索独具北疆文化特色的全民阅读路径
来源:中国文化报 | 辛欣  2025年04月29日08:40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以“书香通辽·悦来阅好”为引领,将全民阅读作为文化惠民的核心工程,通过机制创新、场景营造、品牌培育、资源整合,探索出一条独具北疆文化特色的全民阅读新路径,让阅读成为城市的精神基因,让书香成为百姓的生活底色。

不断丰富“阅读+”内容

通辽市依托丰富的文化教育资源,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策划实施面向未成年人、辐射所有家庭的“‘阅’见未来——北疆文化解码计划”,通过“内容供给—场景再造—技术赋能—机制创新”四位一体推进,开展多元阅读活动,实现文化传承与阅读推广的深度融合。

为培养青少年读书习惯,通辽市有针对性地开展“阅读+研学”活动,将阅读与城市文化探访相结合,精心打造50多处点位,同步规划“西辽河文化探源之旅”“红色文化之旅”等6条主题线路,组织读者参观文物遗存、红色遗址,聆听革命故事、阅读相关书籍。近3年来,累计开展相关活动200多场次,遍布9个旗县市区,覆盖青少年3万余人次。

面对多元阅读需求,通辽市还举办“阅读+戏剧”活动,累计将75部经典文学作品改编成课本剧等形式,组织1000余名读者参与剧本朗读、角色扮演等;推出“阅读+诗词”活动,举办“中华诗词大会”15场,邀市民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阅读+文创”“阅读+科技”“阅读+法治”……通辽市正不断丰富“阅读+”内容,持续激发市民阅读兴趣。

从政府工程到全民自觉

通辽市充分发挥全民阅读“指挥棒”作用,发布实施《推进“书香通辽”建设两年行动计划(2024—2025年)》,整体谋划完善全市公共阅读设施布局,不断探索多形式的全民阅读服务供给模式,形成资源共享、各级联动、全员参与的全民阅读工作格局。

构建“1个市级中心馆+8个县级总馆+384个分馆”三级图书馆网络,并通过并网联建,形成以场所设施、网上借阅、数字分馆为服务阵地的“三元”服务格局。推动草原书屋效能提升,投入专项资金2000万元,完成全市2270个草原书屋图书更新27.24万册;按照“书随人走”原则,优化调整书屋资源,并采取图书漂流等形式,为学生群体打造草原书屋“中心书房”167个,补充更新图书4.45万册,漂流图书4.27万册,实现全市乡镇中心小学全覆盖。

2024年,通辽市探索构建“四书”阅读推广服务体系,实现全民阅读从政府工程到全民自觉的跨越。全市180家单位和阅读组织联合组建“科尔沁书虫联盟”,共享资源;实施阅读推广人才“十百千”计划,构建通辽阅读人才体系;做优“科尔沁书评”品牌,构建起全民阅读的“思想坐标系”;培育“科尔沁书童”,向城乡留守儿童派送1000余个“课后阅读小书包”;300余场家庭阅读指导课走进社区,搭建亲子沟通桥梁……如今的通辽,全民阅读的“底座”越来越稳固。

立体打造全民阅读品牌

自2024年开始,通辽市围绕四季,对照“育”“品”“荐”“蕴”四字设计活动主题,以时间为轴、空间为纬,立体打造全民阅读品牌良性生态圈。

结合“书香四季”活动,持续丰富“书香通辽·悦来阅好”文化品牌内涵,在各地形成“一地一特色”品牌矩阵。通辽市图书馆创新打造“先锋引领 书香通辽”特殊群体阅读品牌,引领和助力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服刑人员等特殊群体踏上阅读之路;成立“相与析”书友会,为透析患者搭建互助平台,用书香传递信念,以文化赋能生命。科尔沁区图书馆实施“同读一本书——习近平经典著作接力诵读”项目,7年来累计带动457家单位3125人次参与其中。霍林郭勒市第一小学的“六年读百部书行动计划”14年如一日,培育学生养成终身阅读习惯;开发区富力小学实施“让每一本书真正被阅读”项目,通过古诗词诵读、亲子阅读分享会等,多管齐下打造家校阅读生态。奈曼旗不断扩大“奈曼晚八点”全民阅读活动的覆盖面,年均策划、组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学、经典书籍推介、本土作家分享等主题阅读活动150多场次。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全市累计开展全民阅读活动7000多场次,参与人数近20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