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创新将诗歌搬上奶茶杯—— 新大众文艺崛起 让文学成为跨媒介景观
“父亲的羊群将我的校服咬出一些褶皱/我放下瓷碗跑去追赶,转眼/又是万里颠簸,故乡重重”“把身体蜷缩起来/我与世界/缺少,一副脐带……”当书写成为标注自己的坐标,而奶茶又成为当下年轻人颇具仪式感的社交符号时,由南京《青春》杂志社与“茶颜悦色”合力打造的联名杯,正以一种传递情感、彰显身份认同的新载体,引起文学圈内圈外的广泛关注。
发起三行诗大赛,吸引投稿两万多份
正如诗人黄梵所说,诗是生活的艺术,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创造诗意,并靠这些诗意来度过短暂的人生。
2024年,适值《青春》杂志创刊45周年,他们联合“小红书艺术”发起“青春三行诗”征稿活动。一石激起千层浪,活动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据南京出版社文艺图书编辑部副主任、《青春》杂志社副总经理陆萱介绍,活动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23772首诗歌,其中,参与投稿的高校达400多所。
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地点的写作者,在短短三行诗中一边书写自己的青春,一边捡拾青春的记忆。“真是万幸,泪水不能浇灌出花,但笔可以。”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小宛说。南阳理工学院曹晗悦同样在致敬青春:“或许,人无法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但这一次,站在青春里回望过去,我真实感受到了青春,也拥抱了青春。”来自重庆师范大学的邓勇则表示:“与其说是我在参加‘青春三行诗’征稿活动,不如说是‘青春三行诗’在带着我重返青春。”
投稿中的诗句如同一片片在风里舞蹈的树叶,引起大家强烈的情感共鸣。最后,第一届“青春三行诗”比赛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2名及若干优秀奖。在此基础上,这些优秀作品又被结集成书,以《你喜欢的样子我都有》为名推向市场。这也是南京出版社文艺图书编辑部继惊竹娇《君不见》《晚来急》、曹韵《偷诗歌的人》《你比时间具体》之后打造的又一本网络诗集。
但在新大众文艺兴起的今天,《青春》杂志的行动并没有止步于此。
与大学生碰撞,尽显日常生活的丰富性
近年来,伴随着技术革新和媒介传播方式的变化,文艺生产机制和艺术形态都已发生重大变革和调整,甚至对整个文艺生态产生全链条的颠覆。在此过程中,文学的跨界破圈现象,已成为新大众文艺崛起中的一道独特风景。
在江苏省作协副主席、南京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汪政看来,文艺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一种公众生活,“对社会的关切和对公共生活介入的热望,使得许多看上去与文艺完全无关的人士纷纷加入艺术创作的队伍。”青春与文学本就是相辅相成的关系。2023年,《青春》推出“大学生自己的文学期刊”口号,在全国220多家公开发行的纯文学期刊中,是唯一一本只发表大学生作品的期刊。“青春三行诗”征稿活动,无疑让诗歌与大学生们撞了个满怀。
“生命是一条单向的河流,写作或许是刻舟求剑,也很像挖水渠时,放在这里的标记尺,每个来到这里的人都会留下自己的回应,回答前人留下的问题,也在回应未来的问题。”在积极投身创作的同时,大学生们展现出一个普通人讲述故事的能力,日常生活的丰富性也得以在其笔下重新显现。
正如业内专家所说,现代读者所沉迷的,不是作者的技巧,而是其故事本身镌刻着独一无二的生命经验。正因为如此,“青春三行诗”征稿活动涌现出诸多颇具粗粝感的诗句:“父亲的羊群将我的校服咬出一些褶皱/我放下瓷碗跑去追赶,转眼/又是万里颠簸,故乡重重”“铁轨,请交出远方/允许我代替父亲成为人质——背井离乡”“把身体蜷缩起来/我与世界/缺少,一副脐带……”
这些令人心动的诗句,让一直致力于发掘文学新人的《青春》,再一次看到新大众文艺蓬勃兴起的内在潜力。
诗歌奶茶联名,奔赴百万广阔人群
早在2022年,南京出版社就出版了“90后”网络诗人曹韵的诗集《偷诗歌的人》,其时,曹韵已写出《夜》《将》《如春》等代表作,在抖音产生高达几千万的话题阅读量。时为《青春》杂志编辑的陆萱,正是看中了其作品中对人间最平凡情感的生动抒写,简练平淡,却又能立马打动人心。
经过多方努力和争取,曹韵的诗从网络走向纸质出版,并成为畅销书,陆萱由此成为试水网络诗人出版第一拨“吃螃蟹的人”之一。此后,她又签下惊竹娇的诗集《君不见》《晚来急》。“你一句春不晚,我就到了真江南”即出自这位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的“00后”之手。这些诗集都取得不错的销量。
诗歌可以借助新媒介得到更广泛的传播,那么,这个新媒介除了抖音、小红书等网络平台,还会是什么?在此背景之下,《青春》与“茶颜悦色”的深度联名也就呼之欲出。“请全世界的声音来守持,关于年轻,只有一种准则,请你翻阅我,但切勿指正。”“褶皱的脸缀满斑纹,偶然提到青春,他谈起一个陌生人……”喝着奶茶,读着有关青春与生命的诗行,这种联结无疑会让一个人的人生体验变得更丰富、更深沉、更蕴藉。
上海大学教授谭旭东认为,在大众文化的语境下,文学性从纸质作品中溢出,成为跨媒介存在的景观。由此,文学作品不仅是个体孤独阅读的对象,而且还通过多媒介转化实现跨界破圈,成为具有公共性的文化产品。在这个过程中,文学也实现了文化的增值、审美的增值。
据了解,截至目前,《青春》与“茶颜悦色”的联名杯及“三行诗”系列杯都已相继推出,后面还会推出作家系列杯,将鲁奖诗人胡弦的《猜中一棵树》、黄梵的诗集《雨在屋顶踩出脚步声》、惊竹娇的《君不见》《晚来急》及曹韵的《偷诗歌的人》《你比时间具体》中更多诗歌,通过投向市场的100万只杯子,抵达更广阔的读者人群。
与此同时,由《青春》杂志社和“茶颜悦色”联合策划的第二届“青春三行诗”征稿活动也已启动,征稿时间将一直持续到5月7日。作为南京老牌文学期刊,《青春》一直坚持青年读、青年写的办刊宗旨,引领着青年写作的风向和创新活力。“活动将继续引领创作者以真实质朴的视角展现新时代的精神风貌,为新大众文艺健康发展提供南京实践。”南京出版社文艺图书编辑部主任、《青春》杂志社总编辑李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