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市作协、铅山县文联联合开展探寻蒋士铨行走遗迹文化行
4月15日,为营造“纪念铅山籍文学戏曲家蒋士铨诞辰300周年系列活动”氛围,传承先贤精神,讲好家乡故事,上饶市作协、铅山县文联联合开展探寻蒋士铨行走遗迹文化行动。上饶市作协主席石红许、铅山县文联主席郑孝文等一行探访蒋士铨童年生活的外祖父家所在地余干县瑞洪镇、鄱阳县城等地,用脚步丈量先贤的足迹,用心灵感受文化的魅力。
瑞洪镇在鄱阳湖平原东南,是古时“闽越百货所经”由信江、抚河、赣江汇入鄱阳湖的三江口,在当地文化人士引领下,众人瞻仰了蒋士铨写于1777年《过瑞洪》诗中的韩康卖药街与袁公门巷,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中大半篇幅所描写的蒋母教子便发生在这里。鄱阳古称饶州,蒋士铨1745年四月曾随父母家人,移居鄱阳西南面月波门内小食巷史氏宅,浮家在此八年。蒋士铨《鄱阳竹枝词》十四首诗中提到的淮王府、十八坊、大龙桥、小龙桥、浮洲寺、荐福寺、芝山、止水亭等遗址均在此可见。蒋士铨写在鄱阳接近三十首诗中,尤以《鄱阳竹枝词》常常为文旅人士引用佐证古时饶州的繁华和底蕴。